陳建東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盡可能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情境來促進學生的聽、說能力發(fā)展。要做到:聽說訓練的常態(tài)化與多元化;訓練方式及選材的多元化;策略與技巧的多元化;效果檢測的多元化。
【關鍵詞】聽說能力 英語學習 常態(tài)化 多元化 策略與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12-02
眾所周知,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梢韵胂螅偃鐚W生能在全英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他們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將會很理想。然而,由于諸多條件限制,目前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無法做到各類學科的全程全英語教學。英語老師可以做的是在英語教學中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情境來促進學生的聽、說能力發(fā)展。即在課內外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英語語言情境,使學生始終沉浸在以英語為唯一語言的語言環(huán)境中,獲得大量的語言習得積累,更好地發(fā)展和提高聽說能力。這也將更好地達到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
一 堅持聽說訓練的常態(tài)化與多元化
第一,堅持課堂教學的英語化。這包括教師授課過程的全英語化和學生回答與發(fā)言的全英語化。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階段與教學內容始終以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為基本原則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初一開始階段,可以訓練學生理解最基本的一些課堂用語,可適當用漢語解釋,畢竟學生的接受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同時要求學生用所學英語來回答問題。之后,再逐漸增加課堂用語的量,減少漢語解釋的次數(shù),直至取消漢語解釋。對初中學生來說,這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而這個適應過程正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和重要形式,更是他們繼續(xù)學好英語的必備基礎。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實物、多媒體等多種輔助教學形式及情境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和活動教學等多元教學方法,生動的表情、動作、體態(tài)語言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沉浸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被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和內容所吸引,參與活動的熱情和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就能更快地適應并浸入其中。學習過程自然成為他們積極主動發(fā)現(xiàn)知識、理解并運用知識的過程,這對他們智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益處。
第二,堅持實現(xiàn)聽力訓練的常態(tài)化與多元化。而在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說、讀與寫。我們知道,這“四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比如要求學生:(1)在課內完成必要的與課文學習相關的聽力訓練。(2)在早讀時常聽單元詞匯、課文錄音,并要求適時跟讀;每篇對話與短文都要求學生做到能聽會讀,能說會寫。(3)每周至少1次定期進行系統(tǒng)的聽力訓練與測試,而適時點評、糾錯至關重要。(4)聽、讀與寫的訓練要延伸到課后。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學時間里多聽、多寫、多跟讀。在完成適量的聽力訓練后,部分聽力材料要求學生逐詞逐句邊聽邊寫,這是一種重要的提高聽與寫水平的有效方法。
第三,堅持實現(xiàn)說的常態(tài)化與多元化。除了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必要的口語問答外,在訓練學生說方面同樣要有多元的安排,如(1)針對課文內容的對話操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學生全員參與。(2)從初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對話內容進行適當改編后在課堂中對話、表演等。(3)安排課后口語作業(yè),如詞匯及課文的朗讀與背誦,還可以要求邊讀邊用手機等進行錄音,自學其他口語訓練材料如《英語900句》等。(4)在初一下學期就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2分鐘的英語值日報告或主題演講,其主題可自選亦可教師指定。
二 堅持訓練方式及選材的多元化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課文內容適時安排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如聽錄音后復述、填詞、選擇、判斷或聽短文后概述等。
第二,在課外還可利用更多的訓練渠道,比如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可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聽說興趣小組、參加聽力競賽、學唱英語歌曲、看英語經(jīng)典影視、開展英語短劇競賽和影視作品配音等活動。
第三,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了學情后提出針對性的聽說訓練方案,以多元的訓練材料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個性化的訓練。
三 堅持策略與技巧的多元化
教師要以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與方式使學生掌握多元化的學習策略與技巧(即實現(xiàn)“授人以漁”)。
第一,聽力策略是全局性的,主要分泛聽與精聽;而聽力技巧則是細節(jié)性的,如抓關鍵詞、猜測詞義、速記等。可以說,聽力策略與技巧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要讓學生學會用策略指導技巧,用技巧來服務與實現(xiàn)策略。比如針對判斷或理解文章大意的題型,我們要指導學生做好聽前預測,并通過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合理的猜測、聯(lián)想和判斷等來把握整體意思并具體作答。
在訓練精聽時要求學生不僅要聽懂文章的意思,完成相關的題目,還要完成聽后填詞、寫句子、復述等。讓學生做到聽懂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要求學生多遍反復地聽。
當然,訓練時要堅持循序漸進,適量、常聽及精、泛聽相結合等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第二,在口語訓練時,也有多元的策略可以選擇。比如(1)交際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2)分層教學策略:由淺入深地讓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想說、說好。(3)情感激勵策略:多用鼓勵與贊賞來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信心等。
而在具體的口語訓練方法上,可以采用:(1)朗讀背誦法,這是最簡單最傳統(tǒng)的方法,當然也很有效。(2)復述法,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綱要性復述、表演性復述(對話表演式)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改變體裁、人稱、時態(tài)、語態(tài)來進一步充實內容,發(fā)展情節(jié),更具體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形象)等。
第三,范例模擬法。讓學生按照范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模擬,可以模擬句子、對話或短文。讓他們對范例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修改,實現(xiàn)自我表達的目的。
第四,主題訓練法。如free talk、對話表演、主題演講、值日報告等。
四 堅持效果檢測的多元化
為了了解學生聽說能力的發(fā)展狀況,除了注意課堂觀察外,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手段進行階段性檢測。比如組織班級的小組表演賽、年段聽說競賽、定期聽說考試(一般在期中考、期末考前兩周進行)等。這樣,通過對學生聽說能力發(fā)展的精確了解,教師就可以適時調整聽說訓練的策略與具體安排,以便進行下一階段進一步的訓練。
總之,如前所述,這四個堅持都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爭取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梁曉.加拿大浸入式教學法的形成及影響[J].中國市場,2008(35)
[2]茅愛謙.中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策略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8(1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