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恒,何麗娟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超聲在定位PICC導管頭端位置中的作用
高春恒,何麗娟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江陰214400)
目的:探討心臟超聲在預防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后導管異位入右房及護理中的作用。方法: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在完成置管術后,僅行X線觀察導管位置,以排除導管異位入頸內靜脈。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實時心臟超聲導向,觀察導管頭端位置。對于導管過長已進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導管的患者,應用心臟超聲測量PICC進入右房的距離計算需拔出的導管長度。結果:試驗組僅1例患者PICC導管進入右房,對照組共有10例異位入右房,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對于導管已異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臟超聲測量PICC進入右房的距離計算需拔出的導管長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隨心臟搏動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有3例收縮期碰撞到三尖瓣,1例患者出現(xiàn)房性早博,未見感染性心內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結論:心臟超聲可有效預防PICC導管異位入右房,對于已異位入右房的導管可準確判斷需退出長度。
乳腺腫瘤;靜脈穿刺術;超聲心動描記術;放射攝影術
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后心臟超聲隨訪工作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PICC導管過長異位入右房的案例,導致導管頭端碰撞到右房室壁、三尖瓣瓣葉引起機械性損傷,甚至誘發(fā)心率失常,引起附壁血栓、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較嚴重的并發(fā)癥[1-2];且患者自述有胸悶、胸痛等不適感受,給臨床及護理工作帶來不便。本研究通過對60例患者研究對比,發(fā)現(xiàn)PICC置管術后加用超聲心動圖判斷導管位置,可盡可能地減少導管異位入右房的幾率,且對于已異位入右房的導管可準確判斷需退出長度,更好的指導PICC置管術后的護理工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臨床上需要行PICC置管術的病人60例,均為女性乳腺癌需要化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化療前均無心臟疾病史。年齡為30~52歲,平均44歲。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為置入PICC管后,僅行X線觀察導管位置,試驗組為置入PICC管后,行X線檢查后加用心臟超聲觀察導管位置,為避免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患者均為隨機分組,穿刺部位均選擇右側貴要靜脈。
1.2方法
兩組對照組在基礎操作方法上基本相同,均由較有經(jīng)驗的護士通過觸摸估算導管長度后或高頻超聲引導下經(jīng)外周靜脈(本研究均選用貴要靜脈)穿刺入中心靜脈,到達的理想位置是上腔靜脈中下1/3處,對照組在完成置管術后,僅行X線觀察導管位置,以排除導管異位入頸內靜脈。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實時心臟超聲導向,觀察導管頭端位置。對于導管過長已進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導管的患者,應用心臟超聲測量PICC進入右房的距離計算需拔出的導管長度,其他操作程序均無區(qū)別。試驗目的是評價在PICC置管術中,實時的心臟超聲導向能否減少導管異位入右房,對于已異位入右房的導管能否準確判斷需退出的長度,及對護理人員拔出過長導管是否有指導意義。
1.3統(tǒng)計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導管異位入右房的差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ICC置管術中,試驗組30例中,僅1例患者PICC導管進入右房,9例未進入右房;對照組30例中,共有10例異位入右房,20例導管未進入右房。兩組比較差異顯著(χ2=9.017,P=0.003<0.01)。對于導管已異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臟超聲測量PICC進入右房的距離計算需拔出的導管長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隨心臟搏動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圖1),有3例收縮期碰撞到三尖瓣(圖2),1例患者出現(xiàn)房性早博,未見感染性心內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對需長期置管的病人,如惡性腫瘤需要化療的患者及長期需要靜脈營養(yǎng)或靜脈輸液的患者,行PICC置管術是一種經(jīng)濟、安全、有效的治療途徑,由于PICC植入手術過程中無法準確確定PICC導管頭端位置及PICC術后患者植入部位通常在肘關節(jié)部位,而肘關節(jié)運動是導致PICC導管位置異位主要原因,此外即便通常使用的X線或高頻超聲無法排除導管是否過長而進入右房。本研究表明在使用X線定位的基礎上加用超聲心動圖判斷導管位置,可以盡可能的避免PICC導管異位入右房而造成導管對三尖瓣、右房室壁甚至肺動脈瓣的沖撞而引起瓣膜的機械性損傷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房顫、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是對于原先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繼發(fā)性損傷的風險,目前已見PICC導管異位入右房后導致房顫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個案報道[1-2],本研究中部分異位入右房的患者感覺右上肢至胸前不適,心臟超聲主要表現(xiàn)為導管碰撞右房壁及三尖瓣,因此對于導管已異位入右房的患者,我們在心臟超聲的引導下準確計算出導管頭端異位入右房的距離作為退出PICC導管的相應長度,以減少對右房及三尖瓣的進一步損害,同時減輕患者因導管過長導致不適感覺,使PICC置管術更安全可靠。同時,加用心臟超聲可盡量使導管一次性放置到位,避免多次抽拉,對血管造成損傷,更有利于導管固定,減少感染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可能,減輕患者痛苦,同時可減輕護理人員導管維護的工作負擔。因此PICC置管術加用心臟超聲定位,具有操作更安全有效、導管定位和調節(jié)更準確、減少退管次數(shù)等優(yōu)點,對于需要長時間置管的病人是非常必要的。
圖1X線觀察PICC導管位于上腔靜脈內,但頭端具體位置不詳。圖2心臟超聲示PICC導管頭端碰撞三尖瓣。圖3心臟超聲示PICC導管頭端碰撞右房壁。
Figure 1.The PICC catheter in the superior vena cava was shown from X-ray film,but the tip could not be localized.Figure 2.Collision of PICC tip with tricuspid valve from cardiac ultrasound.Figure 3.Collision of PICC tip with right atrial wall from cardiac ultrasound.
[1]劉冰冰,陳佰義,李冬,等.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致右心感染性心內膜炎一例[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5):2288-2289.
[2]許艷萍,王莉娜.1例PICC導管留置期間異位右心房致房顫的護理[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1,19(3):621-622.
Role of ultrasound in localizing the tip of PICC catheters
GAO Chun-heng,HE Li-juan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Jiangyin Jiangsu 214400,China)
R737.9;R540.45;R814.41
B
1008-1062(2015)03-0216-02
2014-08-19
高春恒(1975-),男,江蘇江陰人,副主任醫(yī)師。
何麗娟,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