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芳
摘 要: 家庭課程資源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形式多樣的素材性資源和強大有效的條件性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有利于促進生物課程的生活化,有利于指導學生開展生物學科的調查研究活動,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 家庭課程資源 生活化 調查研究 主動性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生物老師所要面對的一個新課題。課程資源是指供給課程活動,滿足課程活動需要的一切。課程資源不僅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而且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tài)度和能力等無形資源。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積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
“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這是陶行知先生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對于課程與課程資源的全面思考。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學生生活的主體,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得首先來自于家庭。家庭課程資源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寶貴的課程資源,它包含豐富的文字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化資源等,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形式多樣的素材性資源和強大有效的條件性資源。
1.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有利于促進生物課程的生活化。
《生物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但是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學生核心概念的記憶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學情分析,脫離了學生的生活與實踐。然而知識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所以事實上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還原生活”的過程。
例如,在《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一課中,由于細胞膜難以觀察,因此“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tǒng)的重要意義”一直是該課的教學難點。教師可通過預留兩個家庭實驗:試驗1:鳥類的卵細胞(雞蛋)有沒有邊界?如何感受它的邊界?(卵黃膜是透明的看不見,但是它確實存在并且將卵黃和蛋清分開了。用針輕輕挑破卵黃膜,卵黃流出。)試驗2:利用紅墨水、去皮白蘿卜、紫菜、熱水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學生若能按照要求完成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則不僅能夠彌補在動手操作上的不足,而且能夠親身體驗和理解“細胞膜功能”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中引發(fā)概念的改變和結構重組,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
高中生課業(yè)繁重,教師如果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將學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科學知識與中學生物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則將更有力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物學知識,促進生物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提高,更好地實現生物學課程標準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生產”的宗旨。
2.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有利于指導學生開展生物學科的調查研究活動。
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十分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著力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力圖構建符合高中學生探究能力發(fā)展需要的科學方法體系和技能體系??茖W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和理性思維的方法兩大方面。調查是獲取經驗性材料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高中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面臨一定的難度,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可以克服這些難題。
2.1解決調查過程中物質資源的匱乏。例如,“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探究實驗是高中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學生依據教材中探究活動的要求與步驟,在野外采樣,在實驗室進行觀察??墒窃趯嶋H教學中,許多學校面臨土地資源有限這一難題。如果我們讓學生分組,在學生自家小區(qū)、自家園地分別開展調查,就可以解決“人多地少”這一矛盾,在操作中感受到采樣地點真實的環(huán)境情況,樹立群落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念。
2.2極大彌補信息化資源的不足。在一系列關于疾病的調查中,社會上的調查對象有時難以配合與溝通,所以我們指導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可以先選擇家中長輩和親戚作為談話對象,結合家庭的網絡資源、多媒體資源等開展相關活動就比較順利,更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在講授“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這一知識點時,可引導學生分析家庭成員的體檢報告單,調查正常人的血糖濃度范圍;通過走訪家族中或者朋友中的糖尿病患者及上網收集糖尿病的病因、診斷依據、癥狀與防治方法等信息。在這些豐富的資源中,學生不僅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而且增強自我保健、關愛他人的意識。圍繞高中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學生與家人真心交流,分享家庭生活的經驗,有利于家庭和諧氛圍的形成。在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圍繞“細胞的生命歷程”開展“癌癥的機理及歷程”、“干細胞與人體組織合成”,圍繞“免疫調節(jié)”開展“免疫系統(tǒng)疾病——艾滋病”、“流行疾病預防”等調查研究活動,從而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既解決實際問題,落實知識目標,又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3.開發(fā)和利用家庭課程資源,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
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知識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再者高中生求知欲強烈,獨立意識較強,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與邏輯能力逐漸提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被動式接受”的學習方式無法滿足高中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學習方式急需轉變,需要探究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方式,轉變學生傳統(tǒng)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緊扣教材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提煉出日常生活中具體的事例作為素材,例如在學習相關知識后,布置學生利用家庭里現有的材料,回家制作細胞模型、細胞膜模型、生態(tài)瓶等小制作,促進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把知識技能的教育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學”和“用”的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種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使學習具體化,更充滿趣味性生動性,無疑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發(fā)利用家庭課程資源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這些資源本身,而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生物教師必須具備生物課程與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重視家庭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開發(fā)和利用,提高認識,積極實踐,充分發(fā)揮家庭課程資源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