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發(fā)群
摘 ? ?要: 小學數學教學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實現組合,促進合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好學生;合作交流,樹立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當好指導者;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制。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 ? ?評價體制 ? ?小學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在小組或者團體中為了共同的目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團隊意識和觀念,形成競爭能力,幫助小組里的個人實現奮斗目標。教師要有效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提高合作與交流的技能和能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顧問、交換意見的參加者、啟發(fā)學生追求真理的人、課堂的平等首席。教師要重視和學生合作,幫助學生,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合作。教師要觀察學生小組的活動情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及時提示和矯正學生,及時鼓勵并支持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教師要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穿針引線,給學生促進其發(fā)展的評價,對學生的觀點加以綜合。
二、實現組合,促進合作
1.科學合理地組織小組合作的組織。
教師一般根據學生的成績、能力等,一般4-6人一組,讓小組學生各有特色,相互取長補短,讓成員之間有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實現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小組有更豐富的信息輸入輸出,產生更多的觀念,形成更深入的認識。
2.重視領頭人的培養(yǎng)。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習優(yōu)秀,責任心強,管住自己,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意見,有組織能力的領頭雁。教師在小組內要培養(yǎng)自制力強的小組長,進行培訓,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督促、檢查、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
3.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社交的技能。教師要重視傳授知識,使學生形成必要的交際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管理過程,教會學生傾聽發(fā)言,聽取意見,學會思考,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評價別人等。好的社交技能對學生將來人生的道路非常重要。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好學生
教師作為引導者,要靜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感受學生的行為,引發(fā)學生產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對學生提出合作學習的建議。
對于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思路和方法,交代合作交流的步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提出合作交流建設的意見,引導啟發(fā)學生,提出合作的流程,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四、合作交流,樹立合作意識
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有目的地開展有組織有指導的教學互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我表現,活躍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活躍起來。
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喜歡的學習形式,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交往的才能。教師要保證生生之間啟發(fā),組織討論,集中智慧。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彌補教師不能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合作和交流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互提問、啟發(fā)、商討,互相激勵,完成任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以學生為主體,當好指導者
教師要成為指導者,傾聽學生的總結發(fā)言,給予學生反饋和建議,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發(fā)現的結論,提供給學生應用新知識的情境。教師在設計教案的開始,就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研究學生主體,真正給學生信任,體會學生的學習過程,摸索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分擔學生的憂愁,接納學生的想法,分享學生的快樂,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充滿探究的快樂的園地。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從學生的知識經驗等出發(fā),組織一些豐富的現實的教學活動,設計啟發(fā)性、開放性、可合作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要給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留下時空,保證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機會和時間發(fā)言,讓學生承擔責任,在合作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站在小組的立場上,每個人發(fā)言都代表小組的成就,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機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合作交流。
六、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制
教師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重視適應他們的發(fā)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結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重視結果,更應該圍繞學生怎樣提問,怎樣收集信息,怎樣假設,怎樣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教師給學生鼓勵和導向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掌握知識,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1.評價要正面化,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幸福。
教師要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的創(chuàng)見,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分享學習成功的幸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正面激勵學生,注重多樣化的評價。
2.評價要有重點,讓學生反思得失。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評價,學會評價自己,學會反思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教師建立多元的評價標準,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等,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評價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全面審視自己。
教師要重視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改變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化。具體做法是:
(1)關注結果,更關注經過。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性,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教師要用二次評價或者延時評價法,不輕易評價學生的作業(yè)和發(fā)言,延長時間,等信息二次反饋后再評價,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2)關注共性,重視個性。
學生的基礎、性格、智力等存在差異,教師要給學生共性的評價,更要對學生進行個性的評價,實行分層評價和統一評價的結合,遵循以分層評價為主的評價原則。
評價是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實際表現給予深入的了解和仔細的觀察,還要及時表揚合作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強的組長,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組員等。教師的評價要及時,給予多多的表揚和激勵,讓學生享受合作交流的快樂和幸福。教師可以設立“集體智慧獎”等表現優(yōu)秀的小組,設立“最佳表現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給學生的合作交流注入興奮劑。
總之,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應該廣泛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各種辦法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效率,實現學生最優(yōu)化的合作交流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態(tài)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從輝.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觀察分析芻議.新課程(小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