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花
摘 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學校是塑造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地,作為一名小學校長,唯有創(chuàng)新,更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理論水平與業(yè)務能力,堅持不懈地探索工作創(chuàng)新之路,才能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增添光彩。
關鍵詞:創(chuàng)新精神;人文管理;高效團隊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學校是知識創(chuàng)新、塑造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地,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不可能成為好的領導者,唯有創(chuàng)新,用新的理念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理論水平與業(yè)務能力,加強管理,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員工齊心協(xié)力搞教育,才能使學校的領導工作事半功倍。
一、嚴于律己,樹立楷模
“領”者,領路也;“導”者,導向也!作為一個領導,就必須給下屬領好路,帶好頭,為他們做出榜樣,起到一個好的導向作用。
作為一名校長,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職權只能使下屬服權而不能服人,口服而心不服,產生的威信是極其脆弱的。作為一個領導者,無論職務多高、權力多大、資歷多深,都應該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榜樣是領導的魅力?!鳖I導者的領導力與威信,往往就是由他的榜樣作用建立起來的。領導者只有身先士卒,做出榜樣,才有強大的號召力,才有資格說教別人,才有資格領導屬下前進。因此,在工作中,我處處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帶出一個團結的、充滿激情的隊伍,才能永葆學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二、育人為本,服務至上
“一個好的團隊,就意味著一所好的學校。”只有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才能建設一個團結、民主、開拓的學校團隊。但凡重大問題和決策,始終堅持以集體討論裁決,在用人、用錢、教師權益方面切實從學校的發(fā)展、教師的利益出發(fā),教師要開誠布公、袒露心跡地互相交流,當面說,背后不說;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解決問題的話不說。權力完全下放,但必須有督促和總結!例如在財務管理上,只要是教育教學上用的,只要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用的,任課教師和總務可以直接購買。
三、實行人文管理,給教師減壓
在工作中,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是支撐學校發(fā)展的大梁,只有讓教師舒心、安心,才能換來教師的熱心和盡心。
1.要實施“人文管理”。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關心教師的情感,關心教師的存在和價值;用合理的制度引導人、激勵人,把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結合起來,堅持以感情留人;以事業(yè)留人、以待遇留人,廢除僵化、死板、苛刻的制度管理;把“五心”(真心呵護、誠心關懷、耐心扶助、細心體察、全心依靠)“三情”(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質激勵賦予情、精神鼓勵滿含情)貫穿于日常管理之中。
2.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合理滿足教師的成就需要。校長要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人盡其才。
3.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提高教師的生存質量。在這一點上,自從我擔任校長以來,我就一直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讓教師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只有教師有這種幸福感,才能心甘情愿地去為學生服務;只有讓教師心情愉悅了,學生才有可能在快樂中學習!
四、打造高效團隊,充分發(fā)揮團隊作用
充分發(fā)揮名師、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教師業(yè)績、作風、素質的整體提高,是師資隊伍發(fā)展的主要命題。我認為任何一所學校,要想建設一支高效的教師團隊,就必須深入落實名師、骨干教師的培育工作,多措并舉,真正發(fā)揮名師、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以“名人”帶“名師”,以“名師”帶“名隊”,從而提高團隊整體水平。充分展示名師的“魅力”,發(fā)揮名師在課堂教學、教學科研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必須有序組織開展名師教學現(xiàn)場觀摩活動,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名師為全校教師送上觀摩課,開展課堂教學研討,剖析課堂案例。
為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成長,優(yōu)化學科師資隊伍結構,學校應積極推動名師作“幫帶”教師,和青年教師簽訂結對“幫帶”協(xié)議,深入開展“傳、幫、帶”工作。這樣就能使每一位教師都能近距離感受名師風采,零距離接受名師指導,開展好教學互動活動,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名師的輻射作用在不經意間發(fā)揮出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明顯提升。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校長,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才能使學校的領導工作事半功倍。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中小學校長工作創(chuàng)新之路,就一定能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張武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是跨世紀中國基礎教育的偉大使命[J].中國教育學刊,1999(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