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龍 王偉
摘要: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型的用工形式,其獨特的靈活性與效益性在短期內迅速滿足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已然成為當今市場經濟運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勞務派遣也引發(fā)了一系列勞務派遣濫用、派遣侵權等問題,雖然我國法律對此已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但仍存在不詳盡、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等漏洞。本文在對前述問題進行解析的基礎上,給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完善有所益處。
關鍵詞:勞務派遣;派遣的勞動者;勞務輸出單位;勞務接受單位
一、勞務派遣的概念
在我國,一般意義上認為:整個勞務派遣的活動包括了如下幾個部分:勞動按有關項目單位要求派遣公司,勞務派遣合同的簽訂,組織相關人員招聘,簽訂勞動合同,最終將勞動力轉移到項目單位,完成整個過程的相關工作。
二、勞務派遣的特征
(1)勞務派遣單位具有“有關系,沒有勞動”相關的特性。
(2)勞動者沒有直接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在勞動關系上沒有法律,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的行為是在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的相關勞動關系,從事相關服務活動。
(3)在法律意義上,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之前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并且通過相關的協(xié)議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和維護。
三、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缺陷
(一)立法對同工同酬的規(guī)定,執(zhí)行程序缺乏可操作性
在“勞動合同法”63條,“同工同酬”的薪酬分配制度的建議。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勞動者雖然沒有明確的勞動關系的單位,但在同一個工作,就應該享受與正式員工的薪資待遇。該規(guī)定是民法上平等原則的體現。該法條雖然規(guī)定了同工同酬分配方式,但該規(guī)定過于原則化,立法也缺少解釋及具體的程序規(guī)定。
(二)立法對被派遣的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不健全
1.被派遣勞動者地位不平等
在“勞動合同法,顯示的64條規(guī)定:“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派遣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工會組織,通過工會組織維護和保障工人的權利?!痹摲l賦予了被派遣勞動者依法享有結社權,有組織、參加工會的權力,有自己的話語權?,F實生活中有的被派遣勞動者申請加入工會的請求直接被否定或排除,有的表面上答應其參加但實際上并沒有給出具體權利和待遇。尤其是在一些小規(guī)模企業(yè)的工會中這種排斥態(tài)度更強烈。
2.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
根據對《勞動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勞動關系是保證在與單位爭議勞動者的前提。由于頻繁的勞動者在與單位的矛盾,這個矛盾是不包括勞務派遣協(xié)議產生了一些爭議。由于勞動派遣關系是相關法律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有關勞務派遣協(xié)議沖突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立法對勞務派遣監(jiān)督檢查程序規(guī)定的缺失
在現實中,有勞務派遣單位以行政監(jiān)督部門為靠山。特別是,一些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和其內部成員直接或間接參與組織成立的勞務派遣公司,這使得監(jiān)管者的身份和監(jiān)管機構的競爭,這會增加被派遣勞動者的權利問題。
四、關于完善勞務派遣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同工同酬法律制度
1.把好工薪支付環(huán)節(jié)
根據項目單位現在在處理勞務派遣員工和正式員工的勞動報酬的支付問題,可以由派遣單位支付報酬的一部分,再由雇主支付的薪酬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保證薪酬結構的穩(wěn)定性,并確保被派遣勞動者報酬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最大,并逐漸形成了一種長期激勵機制。發(fā)送單元,需要在勞務輸出完成,項目單位有效地了解關聯公司之前,如工作的薪資待遇雇傭員工,等對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再決定是否與單位簽的相關勞務派遣協(xié)議。在勞務派遣協(xié)議,還需要明確規(guī)定,在勞務派遣的相關費用支付給公司的過程中對具體的、明確的相關費用,不得從職工的相關待遇中扣取。
2.對同工同酬作出嚴格界定
《勞動合同法》63條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需要根據不同工種進行同工同酬政策,派遣員工在同一工作內容的前提下,應享受相同的工資待遇?!边@是我國法律對“同工同酬”直接分配。但仍有“同工同酬”同工同酬的標準是什么限制不嚴格,“相同的勞動報酬”的想法過于簡單,很難了解。我們可界定為在同種工作條件下,派遣員工從事相同或類似的工作,在同樣的工作量的基礎上,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應該包括員工的基本工資,加班費相關。
(二)完善對被派遣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機制
1.對派遣勞動者制度設計的建議
完善福利待遇,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派遣勞動者保險福利的法律法規(guī),并制定實施細則,對勞務派遣的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人的結社權,可以參考發(fā)達國家的相關制度,如日本,工人的行為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與工會職介公司洽談,并在用工單位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和工資待遇的協(xié)調,維護勞動者的相關權益。
2.對糾紛解決機制的建議
糾紛解決機制的制定與完善對維護派遣勞動者自身權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立法上應明確將用工單位歸入到勞動爭議當事人范圍內,以一種特殊責任主體存在,只要用工單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利時,勞動者就可以直接起訴用工單位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與正當利益;其次,創(chuàng)設被派遣勞動者權益糾紛的速裁機制。現實中勞動糾紛案件走到審判程序,大都經過調解和仲裁程序,這些程序已為后面的審判工作做了一定的準備,基層法院在審判之前可通過速裁程序進一步簡化訴訟程序,提高效率,以達到高效便民的目的;最后,對勞動者在進行司法維權救濟所支出的仲裁費、訴訟費,勞動者可向勞務派遣單位所在的工會報銷一半的費用。
(三)完善對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的監(jiān)督管理職能
首先,需明確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的責任,避免政府相關部門的不作為。始終堅持和貫徹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和救濟的平等,如有拖欠工資、拒不辦理社會保險、非法就業(yè)、導致勞動者相關權益的損失,政府相關部門需及時介入,并追究相關責任人。其次,隨著社會成員的法律權利平等的行政保護和救濟的整合,國家有關部門對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充分了,就可以有效地平衡被派遣勞動者,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