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昕
(甘肅醫(yī)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甘肅 平?jīng)?44000)
俞氏蔭甫《古書疑義舉例》“至其融貫郡籍,發(fā)蒙百代,足以梯梁來學,懸之日月而不刊”,發(fā)“古今未有之奇”,首創(chuàng)條例,迢迪后學,嘆為曠世不朽之作。后劉氏申叔、楊氏遇夫、馬氏夷初、姚氏維銳增補修正,各成一家之言。今人將五者合而為一,統(tǒng)以《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之名。
左氏太沖《白發(fā)賦》規(guī)制短小,行文活潑,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很有代表性。故余以左氏太沖《白發(fā)賦》為例,將《太平御覽》和《藝文類聚》中對《白發(fā)賦》記載不一的部分字詞仿效俞氏之法進行對比并作了解釋,現(xiàn)移錄其五例如下。
古書流傳至今,因理解不同或古人傳抄之誤,往往會造成字句上的錯亂,后學之人應(yīng)依據(jù)“前后文理,悉心考正”?!短接[·白發(fā)賦》(以下簡稱《御覽》):“將鑷將拔,好爵是縻。”按:《藝文類聚》(以下簡稱《藝文》)作:“將拔將鑷,好爵是糜。”《釋名·釋首飾》:“鑷,攝取發(fā)也?!薄墩f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中沒有“鑷”字但有“ ”字:“凡脅持物,以竹曰 ,……俗謂之鑷子?!币罁?jù)前后文意,又依《藝文》對《白發(fā)賦》(以下簡稱《賦》)的記載,“將鑷”二字當在“將拔”之后,即“將拔將鑷”,意為拿上鑷子一根根拔除。此處當為字句錯亂之誤。
古書中常常有涉上下文而誤衍的情況?!队[》:“予觀橘觀柚,一皜一曄。”按:賦這種文體,一般以四言、六言為主,雖至六朝時期,其形式已與漢賦大不相同,但仍須對仗工整,且駢偶變化非常突出,往往全篇是四字對或六字對,下句為四字,上句不可能出現(xiàn)五字?!顿x》是六朝作品,而《藝文》又有“予觀橘柚”的記載,可知《御覽》中第二個“觀”字當為“觀橘”中“觀”字的衍文。這是“觀”字涉上文“觀”字而誤衍的情況。
兩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往往有衍文的情況,這在經(jīng)典古籍中很多。而兩個字形相近、相似的字,因上下文意的關(guān)系,往往也會發(fā)生形體上的錯誤。
1.《藝文》中作“一皜一曄”。《御覽》:“予觀橘柚,一皜一曄?!卑矗翰椤吨腥A大字典》,“曄”有三意:目動貌、怒目、目不記,而未收錄“曄”字,試想橘、柚如何能怒目而視或眼珠轉(zhuǎn)動,這顯然不正確,且它在解釋“曄”字時舉左氏《賦》為例證,寫作“一皜一曄”,意為光輝燦爛的樣子或美麗茂盛的樣子。宋玉有云:“曄兮如華,溫乎如瑩?!边@也是應(yīng)寫作“曄”的旁證。上文“皜”字意為白,潔白,二者在句意上可很好地搭配??梢?,“曄”字是因字形與上文相近而造成的錯誤。
2.《御覽》:“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如覽明鏡,惕然見惡。”《藝文》中作“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按:《御覽》中用“如”字,《藝文》中用“始”字?!笆肌弊蛛`書形體與“如”字隸書形體很相近,《說文》:“如,從女,從口。始,女之初也。從女,臺聲?!币虼耍湃嗽谙嗷鞒^程中將二字形體相混是極有可能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才可能造成字形上的錯訛,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縱觀全句乃至全文大意,《王力古漢語字典》對“如”有五種解釋,但無一義可與文章意思呼應(yīng),而用“始”字,則該句意為:您一照明鏡就向人發(fā)怒,與下句“惕然見惡”意義相承,可見,此處當也是字形錯訛之誤。
古人在行文時,為了避免重復又能敘述完整,往往采用參互見義法,在上下兩句或同一句子的上下兩部分各舉一端,而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顿x》:“弱冠來仕,童髫獻謨。”按:“弱冠”、“童髫”,兩詞相對,是以此及彼,指全國上下年富力強的有識之士都出來獻策,以幫助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又“甘羅乘軫,子奇剖符?!卑矗骸案柿_”、“子奇”,兩詞相對,以此喻彼。這與《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一樣,都是參互見義。
古人行文,往往以句首語氣詞(又稱發(fā)語詞)統(tǒng)領(lǐng)全句,一般表示感嘆。而句首語氣詞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情況,在古代的典籍中也能見到。《賦》:“咨爾白發(fā),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枯。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咨爾白發(fā),事故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耋,今薄舊齒……。”按:兩個“咨爾”將全文依意思分為兩大部分,前一個“咨爾”是文中的“我”對當今推崇青壯年而鄙視老年人的感慨,后一個“咨爾”是“我”對古時尊重老年人的懷念。雖然賦這種文體與古詩一樣有嚴格的韻例,依據(jù)韻腳分段,但是在理解全文大意和中心思想方面,這種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語氣詞也是很好的輔助工具。
[1]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M].中華書局,1956.
[2]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3]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K].中華書局,2000.
[4]陸費逵,歐陽博存,等.中華大字典[M].中華書局,1915.
[5]李昉撰.太平御覽[M].中華書局,1960.
[6]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