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馮 容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貴州 銅仁554300)
藝術語言是藝術語言學學科中的核心術語之一,從藝術語言學的學科內涵的角度來解讀和詮釋藝術語言能夠更得體,更合理。藝術語言學是近幾十年來才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因此,從學科體系到學科術語對傳統(tǒng)的語言理論體系和術語有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完善。
所謂藝術語言,又被稱為藝術語匯,指的是各種藝術體裁塑造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時使用的言語材料和工具。因此,藝術語言是藝術作品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與此同時,藝術作品的特定內容必須借助一定的藝術語言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來,成為可供人們欣賞的審美對象。藝術語言是自然語言的另一方面,是在語言使用中,根據特定的語言表達效果需要而變異產生的一種語言。當然,這種變異并不是指在語法、語義、語用上完全格格不入、不合邏輯、不合規(guī)范。從某種意義上講,語言使用中的規(guī)范和變異是針對使用頻率而說的。
從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藝術語言在人們的藝術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藝術作品和藝術審美中。甚至可以說,沒有藝術語言,也就沒有藝術作品的產生和存在。各個藝術門類,在長期的藝術發(fā)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如繪畫以線條、形狀、色彩、色調等藝術語言,構成繪畫形象;音樂以有組織的樂音、旋律、節(jié)拍、速度等藝術語言,構成音樂形象;在生活中,藝術語言不僅僅指美術,人的肢體語言也屬于藝術語言,比如微笑、手勢等。
藝術語言的類型有寫實的、夸張的、隱喻的和象征的幾種。藝術語言以表現內容為目的,同時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隨著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的發(fā)展,藝術語言不斷地發(fā)展更新。熟練地掌握并運用本門類藝術的藝術語言,是對一個藝術家和文藝創(chuàng)作(或審美)者起碼的要求。因此,藝術語言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們語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別有助于我們提升藝術審美素養(yǎng)和語言交流中的表現力進而達到交際效果。
科學語言是普通語言學的基本概念。所謂科學語言,即我們平常說的普通語言,也就是語言學研究的語言本體、主題,是自然語言,是與藝術語言相對而言的概念。它有較為完整的結構層級系統(tǒng),語言符號內部的結構之間的關系表現為較為突出的科學可論證性,是由詞素、詞、短語、語法構成的符號鏈,符形、符義、符碼較為復雜的人工語言的語言符號。語言符號包括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人工語言主要有科學語言、形式化語言、世界語等。
從表面上看科學語言并不難,然而在現實語言生活中做好并不容易,而且,就目前而言,一些教科書上暴露的問題說明了我們沒有在應使用科學語言的場合注意使用科學語言。如:“自然界中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薄白匀唤缰屑兌葹?00%的金子是不存在的?!边@兩句話中的“自然界中”該如何解釋?我們稍有常識的人就不能看出它們指代的意思應是不一樣的。
鑒于以上對藝術語言和科學語言的基本認識,我們發(fā)現這兩種語言表達性有著鮮明迥異的特點,在各自的運用范圍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認識二者的區(qū)別特征。
所謂“活法”和“定法”,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就“定法”而言,是指語言單位的組合及語言運用要遵循的語法規(guī)范,而“活法”用呂本中的話來說就是“規(guī)矩備而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guī)矩也”。既然要表述、描寫客觀事物,科學語言勢必要達到我們判斷、推理、形成概念的語言要求。這就使得科學語言必須準確、客觀、科學,不該帶有個人情緒,不能受時間、地點、說話人和對話人的語境等條件的影響。這樣的語言才是科學語言。語言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規(guī)律、外形等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將頭腦里形成的事物的表象聯系起來,不僅如此,語言主體還可以繼續(xù)發(fā)揮,進行藝術想象。這就是說,藝術語言能夠將這些表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就使得藝術語言能夠比科學語言更靈活、更形象、更生動。
以馬致遠的名作《天凈沙·秋思》為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里僅有22個字,只有“枯藤”、“老樹”、“天涯”等九個名詞或名詞性詞語。全詞的九個意象表示的語意內涵都很模糊,也沒有明確的詞語標明各個詞或詞組間的語法或邏輯上的聯系,讀者就有發(fā)揮聯想和想象的余地。在作者提供的意象世界中,讀者依據不同的經驗和感受對其進行不同形式的組合,這個運用了列錦修辭格的藝術語言就像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使不同的接受者在頭腦中分別勾勒出不同的旅人思鄉(xiāng)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藝術語言必須沖破科學語言的規(guī)范,沖破人們的定性思維?!八囆g語言使知覺欲望、自我意識和世界意識、情緒和氣氛之類因語言一般不能給予它明晰的概念而被視為非合理的東西的客觀化。”
如從語言與思維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的不同,我們可以這樣說,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語法規(guī)范的科學語言,而非理性思維即情感思維創(chuàng)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藝術語言。也就是說,科學語言遵循常識邏輯,而藝術語言遵循情感邏輯。科學的認識方法是主體通過歸納概括,從復雜的事物或直接經驗中獲取抽象的或推理出新的概念,那么主體獲得的客體信息僅僅是被主體理性地反映,篩選掉個人的情感及外在干擾等因素才獲取的相對客觀的信息。這個過程必須遵守邏輯揭示的思維規(guī)律。而藝術語言作為“表現性”的語言形式,其實質在于發(fā)話人心理機制與情感的相融相通,它實現了普通心理過程與情感共鳴的統(tǒng)一??梢哉f,藝術語言就是情感的邏輯。
我們從大量的藝術作品閱讀中深刻體驗到,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抽去了藝術語言,留下的語言殘片將是何等蒼白無力,幾乎是難以表達作者豐富的感情。因此,在我們閱讀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勢必充分調動頭腦中藝術語言這一情感邏輯,才能表達我們豐富的思想。
就本質而言,科學語言因其與生俱來的客觀性、準確性,不會給人留下像藝術語言那般的想象空間。科學語言就是嚴密地符合思維邏輯,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其語義自然是穩(wěn)定不能輕易改變的。從功能來說,科學語言的語義是穩(wěn)定的,這樣才能滿足人們交際的需要。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變化與發(fā)展,語言變化著,但是其穩(wěn)定性是不容置疑的。而藝術語言的語義具有最大限度的開放性,藝術語言是用情感和美感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意義世界的。
科學語言是自然語言,是一種抽象性的語言符號形式,而藝術語言不同,它為了達到表意明了、語言優(yōu)美、構成鮮活形象等目的,因此,藝術語言是具象性的才能達到如此藝術效果。
科學語言,是自然的語言,是著重語言符號自身的形式,是從具體的言語事實中抽象出來的抽象性很強的符號,而藝術語言就是一種頗具創(chuàng)造性和表義性的言語,往往是主體通過外在的具體變異言語表現形式呈現在課題面前,給人以一種直觀而生機盎然的感覺。
科學語言使用的場合一般比較規(guī)范、嚴謹,在情感表達和審美上比較欠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比較呆板的。而藝術語言則不同,它講求的是情感的超脫,從而達到某種藝術效果。審美心境的產生是藝術語言創(chuàng)造的先決條件,可以說,藝術語言的靈魂也就在于審美與情感的交融發(fā)揮。
藝術語言的情感體驗就是通過意象審美,將發(fā)話人或作者的表達目的傳達給受話者或讀者,藝術語言如無這樣的審美效果傳達、情感熏陶,不能讓對方從情感體驗上產生某種共鳴,那就不是好的藝術語言。而科學語言則更講究邏輯的正確與否、語言規(guī)范與否,在情感體驗上比較淡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回過頭來審視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二者的區(qū)別是很明顯的,與藝術語言相比,科學語言的使用場合范圍是不一樣的,科學語言多用于一些嚴格規(guī)范的文章、會議、演說和雜志,如教學用書、科技書籍、公文,大型科學演說、論文等。較之于科學語言,藝術語言具有具象性、情感體驗性等顯著特點。我們在把握好了這些本質的區(qū)別之后,再來認識其他的區(qū)別特征,就比較有針對性,也能把握二者的本質。關于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區(qū)別特征,筆者提供以上幾點看法,抓住了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區(qū)別特征,對我們在語言生活中適時地進行交際活動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隨著認知科學的快速發(fā)展,現在有學者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認識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的區(qū)別,借用其他學科的成果來研究語言問題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探索方法,有待更多的關注與努力。
[1]駱小所.藝術語言學[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2]駱小所,太瓊娥.語言藝術——普通語言的超越[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駱小所.新編修辭學[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4]駱小所.現代漢語引論(修訂版)[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5]徐大明.社會語言學實驗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