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祝琴
摘要:現代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對此,教師需要轉變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加強教育,使學生問題意識得到提升,是學生發(fā)動思維,愛問,勤問。
關鍵詞:中學語文;語文教學;問題意識
培養(yǎng)中學生問題意識是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要求,問題意識是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能激發(f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一步步解決問題。而目前在我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中學生恰恰缺乏的就是問題意識,所以培養(yǎng)中學生問題意識迫在眉睫。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薄弱原因
(一)受阻于傳統文化
自古以來,受到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影響,人們漸漸的習慣于保持思想的一致,不破壞原有的規(guī)矩,它促使人們愈發(fā)的喜歡隱藏自我意識,保持中立,從不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再加上我國一向弘揚尊敬師長的思想傳統,使教師的地位漸漸的“神圣”起來。因此,教師說的話就是權威,課本就是權威的任務,造成了學生的盲目的遵從。傳統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認為“在學校努力成為優(yōu)等生才是最重要的”等等。學生問題意識的發(fā)展都受到了這些問題的阻礙。
(二)受阻于應試教育
中國大多數學生都是“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它注重的只是將知識復制到大腦里,卻把知識應該具有靈活性省略了。學生質疑精神無法培養(yǎng)的直接原因是,教材長期以來都是量多、高難度,學生作業(yè)繁重,并且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教育觀念發(fā)展的限制
學生在學習中作為主體,受到的教育卻從來都是“被學習”,學生并沒有主動的參與學習。而教師在教學中,之所以學生沒有主動的思考發(fā)言,大多是因為教師缺乏主導性,課題缺乏趣味性,更有甚者,有的教師把學生的對課題的疑問當做是搗亂,因此就對這種行為非常的反感和不允許,以至于課堂上無人敢發(fā)言。
(四)學習態(tài)度存有差異
語文學科長期以來,在面對眾多因素時,地位都略顯尷尬。有的學生就認為語文對積累考試的和實戰(zhàn)經驗沒有多大幫助,因此覺得語文沒那么重要。因此,在學習態(tài)度上,就出現了問題,學習缺乏積極性,問題意識就更無法產生了。
(五)教師的問題意識不足
總結教師在此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沒有理解問題意識的真正含義,膚淺的以為啟發(fā)式教學就是多問問題教師的這種理解,使得課堂的發(fā)問有量沒有質。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提問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實際上大部分學生能學不能問,會學不會問,只學不問。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敢于大膽思考,敢想、敢說、敢問。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羅斯杰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課堂上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生提問的關鍵。民主和諧的氛圍可以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和害怕心理,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所以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虛心地聆聽;當學生提問成功時,熱情地贊揚;當學生提問受挫時,親切地鼓勵。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微笑,適度的幽默會使學生意識到教學的平等性,樂于和老師交流,敢于、勇于提出問題,使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樹立信心。
三、通過交流反饋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學生通過自行的篩選,舍去自己可以解決的和沒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起到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的作用,又可以大大地節(jié)省課堂交流的時間,是培養(yǎng)學生個體自學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步。另一方面,是可以利用早讀課和閱讀指導課進行生生之間的合作反饋。通過這種反饋和師生溝通交互進行,教師可以及時觸摸到學生的問題狀態(tài)。學生的問題得以主宰課堂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就學生在初讀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層層篩選和初步探究的這樣一個過程,正是這種篩選和初步探究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得到不斷的強化。
只有通過這種自我反饋,學生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之處;也只有通過這種反饋,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不斷得到激發(fā);同時通過這種反饋,教師才能真正確實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四、對學生的質疑授予技巧
“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泵绹麑W者布魯巴克曾經一針見血的提出。原本想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使課堂生成得以實現,力圖通過此方法使教師預設色彩過重的狀況得以改變,效果卻往往不理想,出現冷場的狀況,這是經常會遇到的尷尬。多次,我們分析了出現這種場面的原因,發(fā)現實際上,原因來自多方面,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學生不知從什么角度來問。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找到質疑的關鍵,教師可以授予一些基本的技巧給學生。
五、深化學生問題意識
深化學生問題意識可以通過提高問題質量來實現。要提高問題質量,應促使學生由“隨意式提問”狀態(tài)向“有意式提問”狀態(tài)過渡,能夠盡快地學會“共性提問”和“個性提問”,并且盡快地逐步實現這一過渡。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問”問題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養(yǎng)成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同時中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當中應有意識地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輻射式閱讀的習慣,即從所學課文引申開去復習、閱讀同類課文、相關課文,自行了解與課文相關的學科知識、背景知識等,學會進行探究式閱讀,從而為實現上述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這種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匪淺,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
六、讓學生勤問的良好習慣上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長久的培訓,短時間里是無法取得成效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一點:“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能夠主動的提問,提供更多的時間,以及更為寬泛的空間,對于“放”與“收”、“提問”與“釋疑”之間的關系,要妥善的處理好。做到以上幾點,才能真正的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并打好堅實的基礎,以便于學生更加主動的創(chuàng)新。如,在進行新課文授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提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并讓學生在學習的工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的記錄下來,以便于在課堂中,及時的與老師探討,找出答案。
在中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刻認識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運用問題式教學與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對策來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