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藝玲
摘 要:“詞匯”是高?;A課程“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較為薄弱。詞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講授詞匯學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詞匯的分析方法,提高詞匯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詞匯的運用能力。詞匯教學應以詞匯分析方法的介紹為主線,詞匯的分析對象、詞匯的劃分方法、詞的構造分析、詞義的分析、詞匯系統的分析等是詞匯教學的要點。要解決詞義分析這一難點,可嘗試介紹新的詞義分析方法。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匯教學;目的;要點;難點
一、引言
《咬文嚼字》雜志社曾公布2014年社會上的十大語文差錯。這“十大語文差錯”包括:(1)“兩會”報道中的常見用詞錯誤:“議案”“提案”混淆。(2)中央巡視工作報道中的常見用字錯誤,“入駐”誤為“入住”。(3)國家計生新政宣傳中的概念錯誤:“單獨二孩”誤為“單獨二胎”。(4)APEC會議報道中的一個病態(tài)詞語,“國際間”。五、馬航MH370失聯事件報道中用詞滯后,“通信”誤為“通訊”。(6)明星“污點”事件報道中的常見用詞錯誤,“拘留”誤為“逮捕”。(7)經濟新聞報道中的常見數字用法錯誤,阿拉伯數字和“幾”連用。(8)清明紀念活動報道中的常見知識錯誤,“碑文”誤為“墓志銘”。(9)影視作品中的常見繁體字使用錯誤?!八蓸洹闭`為“鬆樹”。(10)文體新聞報道中的用典錯誤:“折桂”誤為“折桂冠”。這十大錯誤中,除“松樹”誤為“鬆樹”、阿拉伯數字和“幾”連用錯誤是與漢字書寫有關的錯誤外,其他八個都是詞語使用錯誤,可以說,社會上絕大多數語文差錯都與詞匯相關。
高校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一般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開設現代漢語課程,講授現代漢語語法、語音、詞匯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識。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高?,F代漢語課程的現狀是,相對現代漢語課程中語法教學、語音教學,詞匯部分的教學卻較為薄弱,教師對詞匯部分的教學安排課時較少,有關詞匯教學的研究也明顯不足。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詞匯學本身研究的薄弱?,F代漢語詞匯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20世紀50年代才在蘇聯詞匯學理論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學科建立時間上不長。另外,詞匯層面的規(guī)則性不像語法、語音那樣強,這也大大增加了詞匯研究難度,影響了詞匯研究的進程。詞匯學本身研究的滯后,必然帶來詞匯教學的薄弱。二是相對于“抽象”的語法、語音知識,詞匯由于“具體”、“直觀”、“易于理解”,而被認為比較容易,在教學中容易被教師忽視。三是學生常常認為學習了詞匯理論、詞匯知識,對提高詞匯運用水平“沒用”。
學習詞匯學知識對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到底有沒有用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如前所說的十大語文差錯中詞語運用錯誤,要解釋清楚這些詞為什么錯?錯在哪兒?這就要用到詞匯學知識。例如,“入駐”和“入住”的混用,兩個詞同音,構詞語素“駐”和“住”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指普通的居住,“駐”則特指為一定目的的駐扎、留駐。中央巡視組進入某地或某單位,是執(zhí)行公務而駐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應用“入駐”,而不能用“入住”。再如,生造詞“折桂冠”,這是因為使用者不了解“折桂”和“桂冠”的構詞理據,雜糅了“折桂”和“桂冠”兩個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折桂”指科舉及第,現也指考試或競賽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桂冠”是用月桂樹葉編制的帽子,古希臘人常授予杰出的詩人或競技的優(yōu)勝者?,F在常用來指競賽中的冠軍?!肮鸸凇笨梢詩Z得、贏得,卻不能“折”。
運用詞匯學知識將這些詞語的詞形、詞義分析清楚,可以幫助人們準確理解詞語的意義,進而正確運用。我們應當重視現代漢語,重視現代漢語詞匯部分的教學。那作為高?;A課程的現代漢語,這其中的詞匯部分應該教什么?詞匯教學(本文所談“詞匯教學”特指“現代漢語課中詞匯部分的教學”)的要點是什么?詞匯教學難點是什么?又怎么處理這些難點?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二、詞匯教學的目的
討論一門課的教學內容,首先要確定這門課的定位,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關于詞匯教學的目的,如果參照教育部《現代漢語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標,詞匯教學的目的應該是:系統地講授現代漢語詞匯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語詞匯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語言教學工作和現代漢語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礎。這里所提的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三種語言能力(理解、分析、運用)的培養(yǎng)應該說是相當理想化的教學目標,但現實情況是,通過學習詞匯學理論,對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一個個具體詞語的運用能力比較有限。
詞匯量大、詞匯運用水平高的人(比如作家),不一定了解詞匯學知識。而掌握詞匯學知識的人(比如語言學家),詞匯量卻不一定就大,詞匯運用水平不一定就高。我們認為,掌握詞匯學理論、詞匯學知識主要有助于提高詞匯的分析能力,對提高詞匯數量和具體詞語的使用水平只有間接作用。從學生對這門課的期望來說,曾有學者做過調查:“95%以上的學生,學習《現代漢語》的目的……是希望掌握一些漢語分析的方法,提高漢語應用的能力,以適應畢業(yè)后工作的需要?!保ㄉ劬疵?988)因此,我們認為,對現代漢語這門課程來說,詞匯部分教學的目的應該是:通過講授詞匯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重點使學生掌握詞匯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提高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使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得心應手地解決工作或教學中遇到的有關詞匯的基本問題。
三、詞匯教學的要點
詞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詞匯的分析方法,提高學生詞匯的分析能力,基于此,詞匯教學的內容應該以詞匯分析方法的介紹為主線。
現代漢語詞匯學初創(chuàng)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學者吸收蘇聯學者關于詞匯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現代漢語詞匯學的研究框架?,F代漢語教材中詞匯部分的框架也受到了蘇聯詞匯學框架的影響。至今,絕大多數現代漢語教材詞匯部分的主體框架變化并不大,不同時期的教材主要是對部分章節(jié)內容進行了增刪、修訂。我們以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四套現代漢語教材為例,看看當前詞匯教學內容的實際狀況。endprint
黃廖本《現代漢語》(增訂五版)第四章詞匯包括:“詞匯和詞的結構”、“詞義的性質和構成”、“義項和義素”、“語義場”、“詞義和語境的關系”、“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熟語”、“詞匯的發(fā)展變化和詞匯的規(guī)范化”、“詞典和字典”、“詞語的解釋”。邵敬敏主編的《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第三章詞匯包括:“現代漢語詞匯概述”、“構詞法”、“詞匯的基本系統”、“詞匯的來源系統”、“詞匯的熟語系統”、“詞義系統”、“詞義的分析與描寫”、“現代漢語詞匯的規(guī)范化”。北大本《現代漢語》第四章詞匯包括:“詞和詞匯”、“詞的構造”、“詞義”、“多義詞和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上下位詞”、“幾種重要的詞匯劃分”、“熟語”、“詞典”。沈陽、郭銳主編的《現代漢語》第三章詞匯包括:“詞匯概說”、“詞的構造”、“詞的意義”、“詞與詞的關系”、“熟語與詞典”。有關詞匯涉及的教學內容,如詞的性質、詞的構造、詞的意義、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同義詞、多義詞、反義詞、上下位詞等)、詞匯的劃分(熟語、固定短語,以及新詞語、古語詞、外來詞、方言詞等),黃廖本、北大本、沈陽郭銳本的做法是將這些內容逐一列出,邵本是從系統的角度對這些內容進行歸類,分成詞匯的基本系統、來源系統、熟語系統以及詞義系統等。不同教材的編寫框架不同,但從實際包含的內容看,并沒有超出詞匯教學的一般范圍。
有學者認為,現有詞匯教學內容知識陳舊,缺乏更新,內容框架應該有大的變化。我們不同意這種觀點。語言學家羅常培曾在給王力著的《漢語音韻學》所做的序中說,“我覺得編寫教科書和做研究論著性質稍微不同:后者無妨‘小題大做,前者卻貴乎‘深入淺出。所以一部教科書盡管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而能搜羅眾說,抉擇精當,條理清晰,容易了解,便是好著作。要是一味的掉書袋或標榜主觀的成見,讀者反倒望而生畏不敢領教了?!苯滩牟皇菍W術著作,教材更重視公認的基礎性知識、基礎性理論的介紹,沒有必要去著力追趕最新的學術前沿。在足以顛覆目前通行的詞匯學基本原理、基本框架的重大理論成果還沒有出現之前,作為基礎教育的“現代漢語”課程中詞匯部分,不妨在謹慎吸取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還是堅持現行的基本框架。
在這個基本框架下,詞匯教學的重點、要點該是什么呢?基于該課程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詞匯教學的內容就應該以詞匯分析方法的介紹為主線,主要介紹以下內容:
(1)詞匯分析的對象。詞匯分析的對象主要是“詞”,但同時也包括構詞單位“語素”,以及長度大于一般的詞,但性質又相當于詞的“固定語”,比如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以及“總的說來,繞不過彎來”等固定結構。新出現的如“打醬油、你懂的、羨慕嫉妒恨”等固定結構,這也是詞匯分析討論的對象。這些語言單位有共同的特點:都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語言中可以最小的可獨立運用的單位。在教學中講清楚這些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從實際語言中切分出詞,切分出詞匯學分析的對象。
(2)詞匯的劃分方法。漢語詞匯數量眾多,但全部詞語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詞在系統中的地位,可分成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根據詞出現時間的先后,可分為古語詞匯和新造詞匯。根據詞運用的區(qū)域,可分為普通詞匯和方言詞匯。從詞是否為借用,可分為本族語詞匯和外來語詞匯。從詞在兩種重要交際領域的運用上所作的劃分,即口語詞匯和書面語詞匯等。從不同的角度對詞匯進行的劃分,反映了人們對各種詞匯地位作用的認識,各種詞匯在應用上也各有特點和限制。
(3)詞的構造的分析。詞的構造分析可以有不同層面。首先可以分析構詞成分的性質,構詞成分可以區(qū)分為詞根、詞綴,也可以區(qū)分為實語素和虛語素,還可以區(qū)分為名詞性語素、動詞性語素、形容詞性語素等。其次分析構詞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這個層面的分析存在多種可能,既可以從語法角度劃分,也可以從語義的角度劃分。(目前通行的分析方法是將合成詞分析為“并列、偏正、述賓”等結構類型。目前通行的這種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漢語中有的詞無法歸入其中,如包含了虛詞性語素的一些詞“的話、被告、足以”等。但我們也看到,據周薦對《現代漢語詞典》3萬多個雙音節(jié)詞做的分析,無法歸入傳統結構類型的,只占3.4%,96%的合成詞是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分析,這說明通行的構詞法分析雖然有各種缺陷,但仍有較強的解釋能力。)最后分析構詞成分組合后表示詞義的方式,比如“銀幣、銀耳”兩個詞,從結構層面分析這兩個詞的構造,都是偏正結構,但“銀幣”是銀是幣,“銀耳”卻非銀非耳,這就是構詞成分表示詞義的方式不同?!般y幣”是兩個構詞成分的意義直接組合表示詞義,“銀耳”則非構詞成分的意義直接組合,是間接表示詞義,是通過修辭手段來表示詞義。
(4)詞義的分析。詞義的分解是個難點。粗略的詞義分解,可以將詞所代表的意義分成概念義和附屬義兩部分。概念義是詞義的核心,如何對概念義的內容特征進行分析是詞義分析的重點。詞義的分析應以義項為單位。我們在討論詞的用法、詞的意義時,只有以義項為單位才能討論清楚一個詞的具體用法和意義,比如“老頭子”的感情色彩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保管”是不是口語詞?要說清楚這些問題,必須以義項為單位來討論。
(5)詞匯系統的分析。詞匯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它的規(guī)則性、系統性不如語法層面和語音層面。但我們還是可以從詞的結構、詞義關系、構詞語素等角度討論詞匯系統。詞與詞之間也存在各種關聯,可以從音、義、形的不同角度進行討論,讀音相同的是同音詞,詞義相反或相同的就是同義詞或反義詞,詞義有上下位關系的就是上下位詞。
總之,詞匯教學是以分析方法的介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掌握分析詞匯、分析詞義的方法。
四、詞匯教學的難點
詞義分析是現代漢語詞匯學中的研究熱點,也是各高?,F代漢語課程的教學重點。國內各種版本的現代漢語教材,在“詞匯”一章一般都有“詞義的構成”或“詞義的分析與描寫”一節(jié)。但因為詞義本身的抽象和復雜,如何對其進行分析一直是詞匯教學的難點。endprint
詞義的核心是概念義,對概念義進行科學的精密分解是詞義分析的主要任務?,F代語義學受現代語音學影響,提出了義素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也稱“構成成分分析法”),目前國內不少《現漢》教科書,如黃廖本、邵本等,詞匯部分都采用這種方法分析詞義。義素分析法在一定范圍、一定條件下可行,但詞的數量巨大,詞義內容復雜,用有限的義素的組合來表示詞義,在一些詞,比如形容詞、動詞詞義的分析上有局限。單純的二分法與詞義的豐富內涵相矛盾,詞義的內容比語音特征復雜得多,用簡單的二分法來說明詞義,有時不合理,有時又不可能。
我們認為可以嘗試從詞義的表現形態(tài)入手考慮詞義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信息在人頭腦中是以摹像表征和命題表征的形式貯存的。詞義作為一種信息內容,它在人腦中也是以摹像表征(即事物的印象或想象中的事物)和命題表征(即表達一定信息內容的擴展性詞語)的形式存在。我們以日常生活中對“男士”一詞的理解和說明為例,當我們問“男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時,人們對這個詞的說明和解釋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可能是畫出一個男士的圖形,通過圖畫的方式對“男士”一詞的意義進行說明。第二種情況,如果面對的是說英語的外國人,可能會用英語對譯詞“man”或“gentleman”來說明。第三種情況,也是最普遍的方式,用語句表述的方式來說明詞義,如“男士是男性的成年人”、“男士是成年的男性人類”、“男士是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是用比較準確的語句表述詞義。也可能出現一些蹩腳的解釋,如“男士是頭發(fā)短,不會生孩子的人”,或“男士跟女士不一樣,能干體力活、不愛打扮”。簡而言之,人們對一個詞的理解和說明大致上不會超出這幾種類型:一是事物的具體形象,二是換一種語言符號來說明,三是用語句來表述。自然語言的表述是詞義的重要呈現方式。詞義分析之所以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詞義抽象而無形,好像不可捉摸。如果我們將無形的詞義轉換為有形的語言表述語句,通過分析具體的表述語句達到分析詞義的目的,這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詞義分析的難度,增加詞義分析的可操作性。
基于詞義表述語句的詞義分析(詳見符淮青1996),表名物詞的意義的分析主要看它表示的事物所屬的類別,它表示的事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如“大漢”的詞義可以表述為“身材高大的男子”,這說明“大漢”屬于男子,其特征是身材高大。表動作行為詞的意義的分析主要看它表示的動作行為,以及包含的特定的行為主體、特定關系對象,及對動作行為主體、對動作行為關系對象的種種限制等。如“搖頭”的詞義可以表述為“把頭左右搖動,表示否定、不以為然或阻止”,這說明“搖頭”的動作行為是“搖動”,關系對象是“頭”,動作方向是“左右”,動作行為的目的是“表示否定、不以為然或阻止”。表性質狀態(tài)詞的意義分析主要看它的適用對象和性狀特征,如“景氣”的詞義可以表述為“經濟繁榮”,這說明“景氣”的性狀特點是“繁榮”,適用對象“經濟”。
作為教科書的北大本、沈陽、郭銳本的《現漢》采用了這種詞義分析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不妨將這種操作性較強的詞義分析方法介紹給學生,相信對學生分析詞義會有一定啟發(fā)作用。
總之,“現代漢語”課的詞匯部分的教學應以分析方法的介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掌握分析詞匯、詞義的方法。千千萬萬的詞匯,粗看像一盤散沙,每個詞有每個詞的意義和用法,但仔細分析、細致歸納,我們就能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通過對詞匯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詞匯分析的方法,把握詞匯系統的規(guī)律,最終將有助于詞匯的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
[2] 符淮青.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M].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3] 黃伯榮,廖序東. 現代漢語(增訂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陸儉明. 詞匯教學與詞匯研究之管見[J].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5] 邵敬敏. 現代漢語課程教材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意識[J]. 中國大學教學,2002(12).
[6] 邵敬敏. 現代漢語教材改革向何處去[J]. 語言建設,1988(5).
[7] 邵敬敏. 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8] 沈陽,郭銳. 現代漢語[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
[9] 王理嘉. 現代漢語教學改革隨想[J]. 中國大學教學,1996(2).
[本文根據2014年12月在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系統項目“現代漢語”骨干教師培訓課程的講稿修改而成]
[責任編輯:陳立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