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語文是漢民族的語言和文學,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不僅對于學生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生就要打好基礎。本文將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來探討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階段? 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89
一、端正學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
小學階段是學習活動開始的階段,小學階段形成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從態(tài)度著手,端正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學習習慣。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新課改以后的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時候,不能再強調小學生對教師的絕對服從,而是要強調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生人生閱歷比較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判斷標準。所以教師可以制定一套適合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八榮八恥”,讓學生以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為榮,以懶散消極、不思進取為恥。以自信自強、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為榮,以依賴教師、等待公布答案為恥。以比較誰的作業(yè)完成的更加認真、誰的作業(yè)正確率更高為榮,以比較誰的衣服漂亮誰的玩具新為恥。以團結友愛為榮,以自私自利為恥。以熱愛讀書為榮,以沉迷游戲為恥等。通過以上的標準讓小學生有正確的努力方向,向小學生講述一些值得學習的楷模,讓學生遵照正確的行為準則發(fā)展。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涉世未深,單純可愛,有著很強的向師性,再加上教學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言行舉止和精神面貌、情感態(tài)度都對小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小學生思維活躍,能夠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下積極思考,而由于小學生涉世未深,言行以教師的反應為判斷的標準,如果教師過于嚴厲的話,學生們會因避免出錯而不敢輕舉妄動,不能積極思考,這會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從自身著手,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首先,轉變教師形象,以往的教師都會通過嚴肅的表情和一絲不茍的言行來塑造自己的威嚴,希望使小學生“怕”自己。其實,正是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生道路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所以讓學生“怕”教師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觀點,多以溫和的面貌示人。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師生的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的思想可以自由馳騁。教師盡量用柔和的語言來進行評判,不使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匯,不嘲笑學生不打擊學生。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最佳的狀態(tài)進行語文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還比較簡單,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講課的藝術,盡量使用一些簡單且易于理解的詞匯,或者是把一些復雜的道理用一些小故事表達出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多下工夫。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的社會生活中物質資料變得非常豐富,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一定的開闊。在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學生聰明伶俐,閱歷也比較豐富,而在一些交通閉塞、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學生們可能就沒有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所以不那么靈活。教師也在備課的時候認真了解學生,認真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尋找適合他們的講課方法和教學手段。
三、使用鼓勵教學法
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小學生更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古語有云“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小學生在得到鼓勵之后會迸發(fā)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有時候一個肯定的眼神就會令學生的開心溢于言表,學習也更加認真。但教師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對學生的贊賞需要是真誠的,而不是隨意的。如果輕易給出太多贊賞會讓學生不能感受到贊賞的力量,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師的言辭鼓勵置若罔聞。
也就是說教師在表揚學生的時候也把握好度,鼓勵教學的同時仍然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循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因為小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自制力比較差,所以需要教師的約束。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學生,如果學生犯錯,教師也要認真指出學生的錯誤并耐心教導學生改正錯誤。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品質、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應該耐心認真地教導學生,保證學生“先成人,后成才。”
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小學階段的語文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學習,而課文在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課上的時候請一位學生起立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在聽讀的同時找出重點的字詞和一些自己認為的文中比較好的句子。
在詩歌教學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需要學生學習,而在詩詞的學習中需要學生“知人論世”,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查閱資料并在課堂上告訴其他學生,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對于詩詞的理解,教師也不要一開始就進行講解,而是多帶領學生朗誦幾遍,然后讓學生試著講解一下詩詞,鼓勵學生談一下自己在讀了這首詩之后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多鼓勵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獲得審美享受。
此外,要抓好小學生詩詞的背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背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要讓學生在理解詩歌意義的基礎上背誦詩歌。小學階段的學生們記憶力普遍較好,但常常是短時記憶效果很好,很快就能熟練背誦,但是遺忘的速度也很快,這就需要學生及時進行復習。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學過的知識,帶動學生及時復習,鞏固知識。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也要進行精挑細選,作業(yè)貴在要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識,而不是靠通過布置超額的作業(yè)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
很多教師會認為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比較簡單,但其實小學階段的教學需要教師用更加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生們單純無知,教師更是要花費心血來培育他們,幫助他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多參加一些教學研討活動,參與積極備課并多參加優(yōu)秀課程講評,多汲取其他教師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