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務轉向+分拆上市,停止對鐵礦新增投資,努力壓縮鐵礦石生產成本,把公司未來發(fā)展押寶在油氣、銅和鉀肥等業(yè)務上,同時繼續(xù)看好中國市場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CEO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正面臨一個難題:對華出口鐵礦石的“下一個10億噸”,能否如自己預言的那樣,會在未來五六年中實現(xiàn)?
作為全球最大礦業(yè)巨頭,必和必拓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石,剛達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0億噸規(guī)模。但隨著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出口前景驟然黯淡下來。
6月9日,麥安哲終于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委員會與李克強總理的年會上,面對與會的14位跨國公司CEO,李總理指出:“我們的目標是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的中高速增長,所謂的‘中高速’,就是要保持7%左右的發(fā)展速度。中國今年如果實現(xiàn)7%左右的增速,絕對增長值將達到8000億美元,超過去年7.4%增速的絕對增長值?!?/p>
兩年前的同一時刻,剛剛走馬上任一個月的麥安哲,匆匆飛赴中國,參加了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委員會與李克強總理的首次年會。彼時,鐵礦石價格仍在高位,李總理對礦價非常關注。如今,供求關系逆轉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下跌,全球礦業(yè)巨頭均在痛苦中煎熬。2014年,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暴跌了47%,今年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谷。
包括中國國企在內的大批公司,曾在此前的“礦業(yè)超級繁榮期”涌入了資源行業(yè)大軍。一個被罔顧的事實是:如果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水平回歸“正常”,這些高成本的礦業(yè)項目,將要面臨巨大經濟壓力。
全球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澳大利亞FMG正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財務壓力巨大的FMG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Andrew Forrest在澳商會發(fā)表講話,呼吁兩拓(必和必拓、力拓)等業(yè)內主要競爭對手通過限產保價,使鐵礦石重回70美元-90美元/噸的價位,
FMG稱此為“保障澳大利亞國家和股東利益的做法”,其訴求一度得到部分澳大利亞議員和政界人士的支持。有議員甚至提議,由澳大利亞參議院調查兩拓擴產策略和鐵礦石價格暴跌對經濟的影響,該國總理阿博特也曾對此表示支持。
兩拓隨即宣布反對人為干預市場。麥安哲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堅稱,鐵礦石是一個由供需決定的市場,遵循自由市場的運行機制。必和必拓始終支持大宗商品的自由貿易,支持澳大利亞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麥安哲坦言,類似上一輪的全球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此生或難再遇”,大宗商品的供應過剩將持續(xù)——這意味著必和必拓愿意直面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所帶來的挑戰(zhàn)。
必和必拓的應對之道,是分拆上市和支柱業(yè)務戰(zhàn)略轉型。公司股東于今年5月批準了South32的分拆計劃。分拆后的South32將成為一家獨立且多元化的全球金屬礦業(yè)公司。分拆精簡了必和必拓的資產組合,但保持規(guī)模效應和多元化優(yōu)勢,是轉型的重要一步。
基于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看好,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興起對鋼鐵、銅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持續(xù)需求增長的判斷,必和必拓下一步投資重點是油氣、銅和鉀肥。麥安哲認為,全球市場過去幾年在上述領域的投資,并不足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增長,尤其是中國需求。
但中國經濟正在戰(zhàn)略轉型期,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必和必拓選擇的新支柱前景難測。
另一不確定的風險,來自以淡水河谷為代表的拉美礦業(yè)公司。今年5月的中國總理拉美四國行,簽訂了包括能源礦產在內的數(shù)百億美元大單——保持拉美和澳洲之間的礦業(yè)供應平衡和多元化,當是中國的理智選擇。
“我們目前所見證的就是一個供需再平衡,同時礦價逐漸恢復至長期可持續(xù)水平的過程。雖然上述這一供需再平衡的過程,使供應與需求雙方都經歷了非常大的挑戰(zhàn)。但放到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挑戰(zhàn)將只是雙方長期合作道路上的小小顛簸?!?/p>
三年前,麥安哲對李克強總理說出的這番話,已然應驗。
中國城鎮(zhèn)化與工業(yè)化進程速度與規(guī)??涨?,令麥安哲印象深刻。他認為,中國的高速發(fā)展與資源行業(yè)固有的周期性相疊加,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需求沖擊”。
在全球資源行業(yè),幾乎無人及時充分預見到中國的發(fā)展將對大宗商品需求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也少有人預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又終結了這一輪大宗商品超級周期。
鐵礦石需求量,直接和粗鋼產量掛鉤,而全球鋼鐵需求目前處于峰值后逐漸下降的時期。多位鋼鐵行業(yè)專家判斷,今后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中,鐵礦石價格或將持續(xù)下降。
當前,歐美發(fā)達國家對鋼鐵的需求高峰已過,不會再有新的需求高峰。中國經濟又進入“新常態(tài)”,需求高峰同樣已過。這點,全球產業(yè)界已基本達成共識。
普氏能源資訊鋼鐵和煉鋼原材料總編輯Paul Bartholomew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應嚴重過剩的情況目前仍未改觀,鋼材市場情緒低迷,熱軋卷價格自2014年初下降了30%,螺紋鋼降幅為33%,“鋼廠需要依賴海外市場才能消化過剩的鋼鐵產能”。
麥安哲對《財經》記者坦言,過去十年大宗商品極高的價格,“在我們有生之年不可能再重現(xiàn)”。價格高企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中高速增長產生的巨大需求。
2013年5月,麥安哲走馬上任,接替高瑞斯(Marius Kloppers)掌控必和必拓。彼時他的判斷是“全球鐵礦石供需未來將長期趨于平衡”。因此,麥安哲對必和必拓實行整體收縮戰(zhàn)略,并對資產組合進行了調整。其具體體現(xiàn)是剝離部分非核心資產,成立South32公司,以及將公司未來發(fā)展空間押寶在油氣、銅和鉀肥等業(yè)務上。
新成立的South32公司,主要資產將包括西澳州沃斯利氧化鋁廠,南非、巴西和莫桑比克的鋁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伊拉瓦拉和南非的煤礦,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錳礦,哥倫比亞的塞羅馬托索鎳礦,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坎寧頓銀、鉛和鋅礦。
分拆后,必和必拓的核心資產包括鐵礦石、石油、銅、鉀肥和煤。這些資產共有19處,分布在三個大洲的8個國家——該公司2014年96%的利潤,來源于這些業(yè)務?!岸嘣氖袌鰬?zhàn)略、更加精簡及高品質的資產組合,及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最大規(guī)模運營項目的生產效率——必和必拓憑借這些競爭優(yōu)勢,得以更加靈活且專注地應對市場波動。”
在過去三年內,必和必拓通過可持續(xù)地提高生產效率,創(chuàng)造了共計近100億美元的年化收益,顯著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這些成就使得公司可支配現(xiàn)金流增幅和資產負債表表現(xiàn)強勁。
在拳頭產品鐵礦石上,麥安哲著手實行戰(zhàn)略收縮。盡管在過去十年,必和必拓將250億美元投資于西澳礦區(qū),但根據(jù)對市場前景的判斷,必和必拓從2011年就停止了在鐵礦石領域的新增投資。
目前必和必拓的產能釋放,“主要依靠現(xiàn)有和陸續(xù)投產的礦山、鐵路和港口等生產設施,以及內部挖潛和整個供應鏈的生產效率的提升”,其正努力將鐵礦石生產成本降低到20美元/噸以下,以便在低價徘徊期仍可維持理想利潤。
今年初,必和必拓宣布推遲其澳大利亞黑德蘭港(Port Hedland)改建計劃,其2017年(2.9億噸)鐵礦石擴產計劃也將延緩。
全球其他礦企,同樣也在努力應對超級周期的終結,有些甚至想在鐵礦石業(yè)務上逆勢擴產,以爭奪市場份額。但必和必拓礦業(yè)業(yè)務較多元化,有底氣在鐵礦石業(yè)務上收縮。
澳洲另一大礦業(yè)巨頭力拓(Rio Tinto Group),在鐵礦石業(yè)務上有大量資產,騰挪余地較小,但也選擇積極向銅等業(yè)務轉型。今年5月,力拓就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銅金地下礦項目,與蒙古國政府、綠松石山資源公司(Turquoise Hill Resources Ltd.)正式簽署了《奧尤陶勒蓋地下礦開發(fā)和融資計劃》,或將成為迄今蒙古國最大的外資項目。
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在巴西的Minas-Rio鐵礦項目,則試圖通過生產含鐵量為68%的高品位鐵精粉,來迎合中國鋼廠的環(huán)保需求,從而對抗全球供應過剩。
FMG則陷入困境,出現(xiàn)嚴重虧損。該公司此前曾計劃發(fā)行25億美元、年利9%的擔保債券,以緩解資金鏈緊張。不料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回報,導致FMG放棄該融資。轉向垃圾債券市場,無疑是飲鴆止渴,會造成更高的融資成本。
資深礦業(yè)專家康磊分析,在鐵礦石價格下跌引發(fā)的下一輪礦業(yè)巨頭洗牌中,F(xiàn)MG或將被并購。此外,英美資源以及歷史上曾數(shù)次成為并購目標的力拓,也存在同樣風險。
將油氣業(yè)務作為未來支柱業(yè)務之一的主因,除了必和必拓自身已有的資源儲備、對油氣業(yè)務投資特點的認識外,也應與麥安哲自身的石油科學家背景息息相關。
早在1965年,必和必拓就開始與Esso Australia公司合作開發(fā)澳大利亞東南角巴斯海峽的油氣資源。公司2014年的油氣產量為2.46億桶油當量;而同期中海油和中石化的產量,分別為4.3億桶和4.8億桶油當量。國際石油巨頭(IOC)中規(guī)模最小的康菲石油,去年產量為5.6億桶油當量。
在油氣領域,必和必拓早已具備一定產量規(guī)模,但與國際石油巨頭相比,尚不在同一競爭級別。
麥安哲曾在國際石油巨頭BP擔任過主管石化業(yè)務的副總裁、首席油藏工程師和首席技術官等職務,在石油天然氣、化工和礦產資源行業(yè)有超過30年的經驗。
他認為,必和必拓在油氣和銅這兩個礦種方面有資源優(yōu)勢,都有高品質、低成本的儲備。麥安哲希望更多地增加資源儲備,而這需要在勘探方面加大投入。在銅、美國陸上油氣以及海上油氣項目方面,必和必拓以往的開發(fā)生產能力和投資表現(xiàn),是得到市場公開認可的,且在深海石油的開采和運營方面也非新手。
麥安哲告訴《財經》記者,如果公司停止對銅和油氣的投資,它們的產量會下降,“銅的供應量每年會下降約3%,油氣每年會下降約5%。即便油氣和銅不新增產能,只維持現(xiàn)有供應水平,也需要新增投資”。
必和必拓預測,油氣和銅的市場需求未來還會分別有1.5%和3%的年增長,且這個判斷是最低值的判斷。在這兩個領域,“供應量增長至少要維持在5%左右,否則供需平衡就會被打破,導致價格的大幅度上升”。而價格上漲后,反過來終會促進投資。
但必和必拓油氣業(yè)務的尷尬在于,超級周期的終結,使得金屬價格和能源價格雙雙大跌,國際傳統(tǒng)油氣巨頭均在全球進行業(yè)務收縮和剝離。
因此,必和必拓在墨西哥灣深海油氣和美國頁巖氣的逆勢投資,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風險。
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60家主要石油公司的盈虧平衡點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油價低于此時將削減勘探支出。
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此前剛剛宣布,2015年公司投資將在2014年260億歐元的基礎上削減10%,其中上游勘探支出將在2014年28億歐元的基礎上削減30%。
英荷石油巨頭殼牌,更是在2014年4月發(fā)出其十年來的首次盈利預警。公司2014年計劃投資370億美元,較2013年減少73億美元,降幅接近20%。
美國巨頭??松梨趧t因大幅押注北美頁巖油氣,而在低油價周期陷入“非常規(guī)之困”,業(yè)績也出現(xiàn)下滑。
歐佩克(OPEC)最新預測顯示,2015年-2018年,該組織成員國油氣業(yè)務上游投資額將由2014年的1200億美元縮減到400億美元;新增油氣項目數(shù)量也將由2014年的45個減少到18個。
盡管黃金時期已過,但對中國鋼鐵產業(yè)而言,鐵礦石尚無從取代。油氣雖仍是中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但隨著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油氣的不可替代性已被侵蝕。
麥安哲則認為,目前全球石油巨頭正在做的,是“正常的業(yè)務調整”,是“基于判斷剝離掉一些不看好的資產,但并非代表著市場趨勢性的變化”。
不再依靠化石能源的過程將會非常緩慢,雖然化石能源在能源里占的比例會逐漸下降,但此過程中,化石能源真正的消費總量還會上升。麥安哲判斷,可能要到2030年-2040年,才能看到化石能源消費比例慢慢從80%下降至70%,或多于70%。
“現(xiàn)有化石能源的產量,每年下降約4%-4.5%,因此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需要在化石能源領域新增投資項目。”
針對困擾中國發(fā)展的環(huán)保問題,麥安哲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清潔能源并不一定就是要遠離煤炭,煤炭也可以相對清潔地使用。長遠來看,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tǒng)能源是一種趨勢,但是這個過程會比人們預想得要慢。
必和必拓轉型的第二個巨大挑戰(zhàn),來源于中國和拉美政治經濟關系的日益緊密。中拉雙方經濟互補性很強,且中國正尋求礦產供應多元化,因此未來很可能在礦產進口上形成澳洲、拉美雙中心態(tài)勢。
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先后到訪,中國和巴西的政治經濟關系開始全面進入“蜜月期”。全球礦業(yè)巨頭、必和必拓競爭對手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6月初的一次采訪中,淡水河谷CEO費慕禮(Murilo Ferreira)告訴《財經》記者,淡水河谷將在中國全力拓展市場。
40萬噸礦石大船valemax能否??恐袊0兜膯栴},淡水河谷與中遠集團從2012年開始談判,今年終于達成協(xié)議,凸顯了雙方對上述關系的認識逐漸深刻。
“這是淡水河谷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甚至也是對中巴關系、中澳關系構成長遠影響的標志性事件。”康磊認為。
如果兩拓是澳大利亞經濟的縮影,淡水河谷無疑可視為“小巴西”。前者抓住中國經濟發(fā)展對原材料渴求的機遇獲取了超額利潤,后者同樣掌控資源,且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礦業(yè)企業(yè),受政府的控制和影響更大,且巴西發(fā)展模式與中國經濟存在更強的互補性。
譬如,澳大利亞干散貨船在中國卸下礦石返航時,應從中國運輸其他商品回澳大利亞交易。但中澳貿易幾乎限于中國對礦產和農產品的單向進口——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人口僅與北京市相當,對于中國產能巨大的輕紡、電子產品需求有限,貿易互補性不強。
拉丁美洲礦產資源豐富,基本與兩拓的礦產種類和數(shù)量相當,例如智利的銅礦資源,巴西豐富的海上油氣、鎳、鉻等資源。更重要的是,拉美有近6億人口。雖然富裕程度不如澳大利亞,但卻是中國物美價廉工業(yè)制成品的理想出口地,雙方有較強貿易互補性。
因此,中國的礦業(yè)貿易重心無疑開始由澳洲向以巴西為主的拉美傾斜,并在實行多元化的同時,在兩方的相互競爭中謀取最大利益。
但麥安哲仍信心滿滿。他認為,中國謀求礦產來源多元化是明智之舉,但從拉美到中國的運距,遠超澳大利亞到中國的運距,這一難題無法回避。因此,只要澳大利亞的供應商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同時中澳兩國關系不出現(xiàn)大波動,中國未來資源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仍將由澳大利亞來滿足。
在過去十年里,澳大利亞積極與中國發(fā)展全面經濟貿易伙伴關系, 穩(wěn)定可靠且高質量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正是成就這一關系的基石。日前, 隨著中澳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簽訂,以及澳洲向亞投行注資9.3億澳元、成為第六大股東,有助于中澳兩國進一步發(fā)展雙邊貿易關系。
麥安哲始終強調,高品質資源和低成本生產,會讓必和必拓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