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2015年6月6日逝世,享年88歲
乍聞作家路德維克·瓦楚里克(Ludvik Vaculik)去世的消息,感到無以名狀的沉痛。原計劃今年去捷克,能有機會拜訪作家本人。據(jù)友人說,病中的作家還曾特別問起此事。這幾天每念及此,不禁十分懊悔。
在生物學的意義上,未來已經(jīng)不屬于這位老作家,但在文學的意義上,未來永遠屬于他。
瓦楚里克,1926年出生于摩拉維亞一個鄉(xiāng)村木匠家庭,中學畢業(yè)后就讀于布拉格政治與社會高等學院,先后做過鞋匠、教師、軍人和記者。1966年,他發(fā)表長篇小說《斧子》,以集體化運動為主題,描寫鄉(xiāng)村幾百年來的生存環(huán)境與人際關系的毀滅,反映出制度對生活的嚴重侵害。故事的悲劇結尾讓讀者感覺到,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從他們自己充滿熱情建立起來的非人道狀態(tài)中獲得自我拯救。
這部小說與昆德拉的《玩笑》一道,以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打破了文壇長期的虛假狀態(tài),重新證明捷克文學從來都是生活的捍衛(wèi)者。196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家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瓦楚里克的發(fā)言更是直接觸及公民權利。他批評權力的不受限制,認為在捷克已經(jīng)沒有真正意義的公民,他以雄辯的口吻指出:“政府倒下去,公民就會重新站起來。反之,在政府長期站住的地方,公民就倒下去。”同時他告誡與會的作家,文學與權力從來都是不相容的,作家們應當像完全擁有合法權利的公民那樣去行事,不放棄文學對政治的批評。
在接下來的“布拉格之春”中,瓦楚里克成為一名積極的參與者。
1968年6月,面對蘇聯(lián)日益迫近的武裝干涉,應一群科學家要求,瓦楚里克起草了一份題為《兩千詞》的宣言,簽署者中有作家、科學家、運動員和工人。瓦楚里克在宣言中指出,由于當局長期壓制人權,人們對公共事務普遍失去興趣,工作沒有任何樂趣,對此負有責任的領導人應當辭職。他呼吁人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改革中,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并不是真理壓倒一切,而是別的東西都已耗盡,剩下的就只有真理了”。這份宣言以其鮮明的政治主張,成為“布拉格之春”的重要標志。
與此同時,《兩千詞》的發(fā)表也招致蘇聯(lián)集團的強烈反應,華約國家領導人在波蘭發(fā)表聯(lián)名信,指責捷克的局勢發(fā)展背離了社會主義大家庭,其中就特別提到這份宣言。勃列日涅夫甚至沖著捷共領導人怒吼:“你們的政策竟讓所謂自由作家們來發(fā)號施令,這簡直是發(fā)瘋!”因此,當蘇聯(lián)軍隊后來進入布拉格時,第一個占領的機構就是捷克作家協(xié)會。
布拉格之春失敗后,捷克人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正?;睍r期。像許多作家、學者一樣,瓦楚里克本人也失去工作,作品遭到禁止。但作家們并沒有屈服,他們時常在私下聚會中相互朗讀自己的新作品。瓦楚里克首先想到將作家們的手稿打出來,裝訂成冊,形成系列叢書,出售給那些地下讀書會。
他并為這套叢書取了一個名字:“掛鎖”。這就是今天人們所熟知的薩米亞特,當時像赫拉巴爾、哈維爾和克里瑪?shù)戎骷叶际恰皰戽i”的重要作者。在描寫薩米亞特作者生活的著述《捷克夢之書》中,瓦楚里克詳細講述了自1973年到1978年間他自己主編“掛鎖”的情形。
1977年,以薩米亞特作家為核心發(fā)起了“七七憲章”運動,瓦楚里克成為主要參與者。憲章主張“不同觀點、不同信仰、不同職業(yè)的自由的非正式的公開群體”聯(lián)合起來,捍衛(wèi)人的尊嚴和權利。之后,所有憲章簽署者的日?;顒佣荚獾骄斓母櫋⒈O(jiān)視和騷擾,瓦楚里克自然也在其中,當憲章發(fā)言人帕托切克去世時,警察為了阻止瓦楚里克參加葬禮,將他請去喝咖啡。他待在警察局里,一邊想象著葬禮的情景,一邊悠然讀著一本談論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馬薩里克和捷克民族性格的書。
瓦楚里克的隨筆集就題為《與審訊者喝咖啡》。在那段陰郁壓抑的時期,許多被禁作家都采用了隨筆的形式,瓦楚里克的隨筆才能更是得到充分展現(xiàn),成為繼揚·聶魯達、恰佩克之后捷克最著名的隨筆作家。他的隨筆敘述身邊各種事件,在頑強而幽默的文筆中顯示出人性的深度。當時,官方的鎮(zhèn)壓使得普通公眾疏遠他們,一些薩米亞特作家對此深感孤獨和失望。他在《論英雄主義》中指出,多數(shù)普通人不愿采取他們無法承受其后果的行為,但每一個普通人誠實的工作和善意的姿態(tài),其實都是具有英雄行為的價值,應當理解這些日常生活的積極方面,并為此寫作和等待。
歷史證明,瓦楚里克的觀點是對的,正是由于多數(shù)普通人的英勇行為,捷克在1989年終于實現(xiàn)了和平變革。在轉型后的20多年間,瓦楚里克的工作一直都是撰寫隨筆,探討政治、社會和文化問題。逝世前不久,他還在給報紙寫專欄文章。瓦楚里克的葬禮于6月13日在其家鄉(xiāng)小鎮(zhèn)教堂舉行。他的一生及其作品表明,他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并決心為改變它而努力。他是一個非常誠實的人,對于一位作家,這是最重要的品質(zhì)。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