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琴
從工作到現(xiàn)在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有12年的時間,在十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覺得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仍是文言文,老師覺得不好教,學生覺得不好學。都說教學相長,其實文言文教與學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更多的是需要老師進行全方位整合的一項工作,如何進行整合,我覺得就是讓學生能夠接受文言文,進而老師可以順利得展開文言教學。其實文言文教學有相當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我在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對文言文很不喜歡,甚至相當排斥。語文教學包羅萬象,學生喜歡小說,優(yōu)美的散文,而一上文言文課對學生來說就是件苦不堪言的差事。學生不想聽不想學,他們覺得文言文枯燥無味,那么老師教起來就覺得很沒有成就感。這樣教與學就會形成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學生學得沒興趣,老師教得沒動力,特別是當檢查文言背誦的時候,難度就很大,一種情況是學生壓根不想去背,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學生確實背了,但因為自身原因背誦的情況不盡如人意。但不管怎么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文言文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他們對文言文的興趣,畢竟高考語文試卷必考文言文,而且分數(shù)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
我們知道,每年高考除了名句填空那幾句是必修書中文言文里的內容,而文言文閱讀根本不是我們高中三年所學的篇目,這就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困惑,既然不考書上學的,那我們該怎么學習文言文?我是這么跟學生解釋的,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雖然高考不考我們書上的文言文,可每次文言文考試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都是我們書本上學到過的。我們可以把每年高考的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實詞跟我們書上學過的文言文實詞進行比較,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文言文考試真是萬變不離其宗。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呢?我往往會把近幾年高考文言文中與書本中有關聯(lián)的詞語放在一塊進行對比,以真實的高考案例讓學生明白文言文并不是無章可循。因此要讓學生對自己學習文言文有信心。比如今年的《御史梁·次先生》,在這篇文章中第二段就出現(xiàn)了實詞“舉”,原句為“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倍@個舉字在《陳情表》中就出現(xiàn)過,原句為“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在事實面前,我們就用事實給出答案,讓學生確信學習文言文不能與書本脫離,有了學習的信心,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很有干勁。
有了信心還不夠,因為文言文教學要重視誦讀指導,文言文的教與學重在基礎,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的方法是循序漸進,積少成多,具體的做法就是每天課前我都讓學生把學過的文言文按順序背誦一遍,然后在每天的課堂教學中我都會不定時得抽查學生的背誦情況,以此來督促他們要多讀多背。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言文更是如此。多讀多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我經(jīng)常對他們說一日不練,手生腳慢。而反過來,如果我們整天練,有什么理由學不好呢?而且縱觀近幾年的安徽高考卷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物傳記多為考試熱點。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就特意讓學生注意文言文中人物的介紹,而且讓他們知道文言文中的人物身上所表現(xiàn)的不外乎忠孝節(jié)義。
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學故事性強一些的文章,特別是情節(jié)性較強的,比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就和我對他們強調的人物傳記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來學生就找到了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等他們對整篇文章都熟悉了,再引導他們進行課文內容學習,并且讓他們把文章的大意說出來,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地對課文進行預習和理解。如果他們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學起文言文就會事半功倍。我們知道學生需要鼓勵,所以我就鼓勵他們大膽地讀,大膽地說,不要怕說錯。比如,同樣的微字,在“微斯文吾誰與歸中”,是假如的意思。那么我就讓他們舉相同字的用法,他們就會想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倍凇叭宋⒀暂p”中,微的意思就是地位低下。這樣一來,學生就懂得把同一個字放在一塊進行比較,有一次我對學生說見加動詞表示被動的意思,一個同學立即說見笑就是被別人取笑,我說你說的很好,而又有另外一個同學說,在《陳情表》中有這么一句:“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蹦敲丛谶@句話中見后面是名詞,那么就不表示被動的意思。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記憶起來就會比較牢固。那么他們在學習上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當他們自己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很有成就感,自信心也就增強了。有了自信心還害怕學不好嗎?
我們經(jīng)常說教學相長,其實這句話的意義很深,表面上說的是教與學要互動,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對老師的要求,因為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要有兩桶水。我們對學生說學海無涯苦坐舟。作為老師我們自己不是更要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