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芬 徐志文 沈曉震 賈獻榮
[摘要] 目的 比較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兩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療效。 方法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合并髖部骨折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治療的3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余30例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內固定治療的股骨干合并髖部骨折患者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Harris評分術后優(yōu)良率及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并隨訪6~12個月,比較兩組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 結果 觀察組術后1例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其優(yōu)良率達83.3%(25/30),對照組術后4例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其優(yōu)良率70.0%(21/30),觀察組Harris評分術后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股骨干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也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隨訪6~12個月,末次隨訪顯示,兩組患者Harris評分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 結論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兩種內固定方式均為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有效內固定方法,但PFNA較ALCP內固定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骨折愈合快等優(yōu)勢,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股骨干骨折;同側髖部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7-0055-03
股骨干骨折合并髖部骨折約占全部股骨干骨折的2.5%~6.0%,好發(fā)于老年人[1]。股骨干骨折合并髖部骨折多由高能量損傷所致,一般在髖關節(jié)屈曲外展、膝關節(jié)屈曲時由沿股骨干上傳的間接暴力所致,常伴有髖臼、骨盆等其他部位的骨折[2]。股骨干骨折合并髖部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但非手術療法具有臥床時間較長、并發(fā)癥多等缺點。因此,選擇合適的手術內固定方法對于促進骨折愈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為常用的內固定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較 PFNA、ALCP 兩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合并髖部骨折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排除藥物過敏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7~69歲,平均(41.3±6.1)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所致40例,高處墜落傷18例,重物砸傷2例。合并其他損傷:四肢骨折者6例,骨盆骨折 3例,合并胸腰椎骨折3例。將60例股骨干合并髖部骨折患者中應用 PFNA 內固定治療的3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余30例應用 ALCP 內固定治療的股骨干合并髖部骨折患者設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治療?;颊呷⊙雠P位,自股骨大轉子上端向近端做長約3 cm切口,自大轉子頂端偏外進針、緊貼大粗隆內側插入導針直至髓腔。C臂機透視良好后擴髓,將PFNA主釘旋入,導針鉆入股骨頸中下側至關節(jié)面下方。根據(jù)深度選擇適合的螺旋刀片植入、鎖定,將遠近端鎖釘首尾鎖緊,擰緊主釘尾帽。
對照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內固定,患者取仰臥位,持續(xù)緩慢牽引,復位滿意后于大轉子頂沿股骨干向遠側作長約 5 cm的切口,于股外側肌于大轉子附著點處電凝剝離并向前牽開至骨膜表面,用骨膜剝離子從近端切口向遠側建立肌肉下隧道,插入鋼板貼附于股骨外側,于接骨板的近端通過定位孔向股骨頸中鉆入定位導針以臨時固定鋼板和股骨近端,透視定位導針位于股骨頸中后,先于滑動加壓孔旋入普通皮質螺釘,再于接骨板近端向股骨頸中置入鎖定釘,同時于股骨干折端上下各置入鎖定螺釘。
1.3 療效標準
參照Harris評分標準制定療效評價標準。優(yōu):患髖無疼痛,無跛行,髖關節(jié)功能正常;良:患髖有不適感,功能基本正常,基本無跛行;可:休息時無癥狀,行走時疼痛,跛行;差: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3]。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Harris評分術后優(yōu)良率以及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并隨訪6~12個月,比較兩組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優(yōu)良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1例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其優(yōu)良率達83.3%(25/30),對照組患者術后4例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變小,走路跛行,其優(yōu)良率70.0%(21/30),觀察組患者Harris評分術后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優(yōu)良率比較[n(%)]
2.2兩組手術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股骨干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也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6~12個月,末次隨訪顯示,兩組患者Harris評分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觀察指標比較(x±s)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均無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觀察組無1例出現(xiàn)內固定松動,髖內翻畸形;對照組1例出現(xiàn)內固定松動,2例出現(xiàn)髖內翻。觀察組1 例因股骨干前曲較大且髓腔狹窄,術中植釘困難,將進釘點后移并充分擴髓后完成固定。
3 討論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傷等高能量損傷所致,常見于車禍及高處墜落傷[4,5]。對于伴發(fā)同側髖部骨折的股骨干骨折應進行手術固定,與單純股骨干骨折不同,手術操作較復雜。
手術治療又分髓外和髓內兩種內固定方式。PFNA固定作為髓內固定的一種,股骨頸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頸的骨質橫切片為四邊形的骨質隧道,有抗旋轉作用,可有效防止螺旋刀片的旋轉,螺旋刀片在打入過程中能充分填壓骨質,與股骨頸的填壓骨質間形成牢固的錨合力,而骨折端加壓時又能起到抗旋轉和支撐作用,有利于骨折的穩(wěn)定及愈合[6-9]。PFNA用于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手術創(chuàng)傷小、失血少、固定可靠,更加符合骨折治療的生物力學原理,是一種有效的內固定治療方法。PFNA使股骨干骨折與髖部骨折連為一體;股骨頸螺旋刀片固定,抗旋轉和抗切出穩(wěn)定性較高;同時減少了對骨膜的剝離,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且無股骨頭壞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0-15]。
解剖型鎖定鋼板也是常用的內固定方法之一,螺釘與鋼板的扣鎖形成一體結構,置入股骨頭頸內的鎖定螺釘呈發(fā)散分布,各自成“三角固定”,對骨折進行有效支撐,這種發(fā)散性分布抗旋轉及抗拔出作用非常明顯,利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及負重[16]。
郭瑛等[17]通過比較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n=26)與股骨近端解剖鎖定板(ALCP,n=26)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療效,結果證實,PFNA組較ALCP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P<0.05),進一步證實 PFNA治療股骨干合并同側髖部骨折在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縮短手術時間方面更具優(yōu)勢。本研究對兩種內固定方式的療效比較顯示,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達83.3%(25/30),顯著高于對照組優(yōu)良率70.0%(21/30)(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股骨干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也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證實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兩種內固定方式均為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有效內固定方法,但PFNA內固定較ALCP內固定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骨折愈合快等優(yōu)勢。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并發(fā)癥主要來自于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并發(fā)癥(股骨頭壞死、骨不連)。本研究顯示,兩組均無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生。謝仲糶等[18]比較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與股骨近端鎖定鋼板(LPFP)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結果證實,PFNA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LPFP組;PFNA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早于LPFP組(P<0.05);PFNA組患者的術后關節(jié)功能改善情況也優(yōu)于LPFP組(P<0.05),證實PFNA用于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且骨折愈合快、關節(jié)功能恢復效果好,更符合微創(chuàng)理念。
綜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ALCP)兩種內固定方式均為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有效的內固定方法,但PFNA內固定較ALCP內固定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骨折愈合快等優(yōu)勢,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任凱,楊欣建,劉黎軍,等. 重建帶鎖髓內釘治療同側股骨干合并股骨頸骨折[J]. 實用骨科雜志,2011,17(2):114-116.
[2] 林鴻寬,周之平,陳雁華,等. 微創(chuàng)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并同側股骨近端骨折[J]. 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 12(9):31-32,35.
[3] Hwang JH,Oh JK,Han SH,et al. Mismatch between PFNA and medul-lary canal causing diculty in nailing of the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8,128(12):1443-1446.
[4] 汪金平,楊天府,寧建君,等. 兩種髓內釘固定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2,26(8):905-906.
[5] 邱衛(wèi)華,羅春強,莫捷華,等. 股骨重建釘治療髖部骨折合并同側股骨干骨折臨床療效[J]. 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10):46-47.
[6] 易文輝,張叔云,沈翔.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4):423-424.
[7] 喬洪杰,于文軍,張玉盤,等.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的外科治療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 17(16):1280.
[8] 翁鑒,曾暉,熊奡. 成人股骨干骨折治療進展[J]. 臨床骨科雜志,2013,16(1):92-93.
[9] Husebye EE,Lyberg T,Opdahl H,et al.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polytraumatized patients.A longitudinal,prospective and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procedure-related impact on cardiopulmonary-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J]. 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2012,20:2.
[10] 胡廣健,馮錫光,陳俊柱,等. 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療效分析[J]. 臨床骨科雜志,2010,13(2):186-188.
[11] 陳瀛,林朋,楊連發(fā),等. 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近期臨床效果[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8, 22(7):769-772.
[12] 王超,孫天勝,張建政. 重建釘治療股骨干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臨床觀察[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 24(5):426-427.
[13] 劉少軍,何偉,張德興,等.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治療的臨床觀察[J]. 中國骨傷,2008,21(5): 343-345.
[14] 尚慶,張發(fā)平. PFNA治療股骨干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4,37(4):414-415.
[15] 劉海春,陳允震,楊子來,等. 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不同內固定療效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5, 20(1):18-20.
[16] 王振威,徐建高,張敏建,等. 不同手術和內固定方式治療髖部骨折療效分析[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06,13(7): 1109-1110.
[17] 郭瑛,黃智,彭波,等. 2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療效分析[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 23(4):378-379.
[18] 謝仲糶,林秋喜,黃超. 兩種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J]. 實用骨科雜志,2014,20(5):461-462.
(收稿日期: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