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摘 要】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的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目標應指通過課堂閱讀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閱讀 要求 作用 興趣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62
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閱讀教學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首先要弄懂文題。要讀懂一篇文章要先審文題。文章題目在讀懂文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xiàn),或者是一條線索等等。明白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如《濟南的冬天》題目就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題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層次。閱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敘述、描寫或說明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這樣可以理清文章脈絡。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作者主要圍繞“云和天氣”的關系來說,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就出現(xiàn)了晴天和雨天的兩種情況,如果學生帶著“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這個問題再去閱讀,學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這樣既能加快閱讀速度,又能提高閱讀質(zhì)量。
再次要抓住文章中心。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說了些什么,哪些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筆閱讀,能產(chǎn)生認識上的飛躍。主筆一般是主旨的體現(xiàn),抓住主筆,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又如《濟南的冬天》一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多種自然景象:有靜臥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綠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紅黃藍白黑色彩斑駁;山木水草天,多態(tài)多姿,都—一寫了進去。真是曲盡散文那個“散”字的妙處。但是它神不散。如許錯綜復雜的描寫都環(huán)繞一個主旨,即冬天的濟南那溫晴的天氣?!皽厍纭倍挚傤I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作者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溫晴”,突出了“暖和安適”的主旨,下面便重點寫了濟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氣、美景村其“暖和”,再以兩個“臥”字襯其“安適”。接下來寫水,“不結(jié)冰”“冒熱氣”“水藻真綠”“垂柳照影”襯出暖和安道之氣氛。最后“藍水晶”中包著“紅屋頂、黃草山……”這一整體美集中襯出“暖和安適”這一“精神”。
二、明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現(xiàn)代的閱讀教學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首先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然后是學生之間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參與后,則是學生、教師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梢姡處熢陂喿x教學中的角色定位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而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成了文本與學生的中介。
1.教師是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并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xiàn)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因此教師首先是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即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出整體設計以及對課堂閱讀和對話活動進行必要的組織協(xié)調(diào)。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2.教師是閱讀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促進者。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gòu)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和促進。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閱讀。一般來說,閱讀內(nèi)容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認讀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義、詞組、標點、修辭和句式等,這是閱讀的基本層次,只有打好扎實的基礎,才能進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個脈絡;另一個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閱讀的目的是理解,而絕不是孤立地認識幾個字、詞。如果把閱讀僅僅停留于認識的階段,就不可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更不能領略文章的精彩之處。因此,閱讀文章必須經(jīng)過熟讀深思,心領神會,把文章中可供利用的精華,很自然地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能指出文章的是非。只有這樣,學生在閱讀中領會到文章的精妙之處,才能獲得閱讀興趣,把閱讀文章當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享受。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我們語文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廣泛涉獵大量的刊物,一是能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推薦優(yōu)秀的適合于學生的作品給他們,有效地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其次要動員學生盡量多讀一些學生刊物,提高語文素質(zh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讓學生把自己讀到的好文章推薦給全校同學。再次還可指導學生每讀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筆記本上寫一個簡明的閱讀提要,在以后回顧時,這就是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
四、注意閱讀方法的傳授
閱讀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在指導學生以課文為中心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所采取的工作方法。閱讀教學是教育性與娛樂性統(tǒng)一的過程,即是“寓教于樂”的活動,閱讀教學有藝術(shù)性。而目前,有些初中的閱讀教學往往“目無全牛”,使許多有血有肉的文章被肢解成了蒼白無力、毫無感情色彩的零碎細塊。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閱讀一篇文章時,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個文章。通過整體領會文章的氣勢、文采、內(nèi)涵等了解作者的寫作方向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精讀、細讀。在經(jīng)過前一階段的整體閱讀,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對文章的各段進行精讀細讀。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分段論述將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主旨表達出來的,學習段落中的比喻、擬人、夸張、比擬等寫作手法的運用,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經(jīng)驗。
3.朗讀的學習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常??吹接行W生記憶能力很強,文章多看幾遍就能背誦下來。但是他們都是一種悶聲的記憶方法,沒有通過朗讀的方法將文章背誦下來。其實要求背誦文章的目的不僅僅在記憶文章,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鍛煉學生的發(fā)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著名的語言學家李陽老師強調(diào)的語言學習就是多次的重復,是用嘴巴學出來的,所以在語文學習中要注重朗讀學習法。
總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花時間在課外擴大閱讀量,以補充課內(nèi)所學的東西,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覺地把閱讀當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