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英
【摘 要】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常常會出現(xiàn)偏科、掛科等不良問題。學生往往會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主要課程予以關注,而對生物等課程表現(xiàn)的過于冷淡,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沒有興趣。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既有教師課程設置的問題,也與課堂教學的方法脫不開干系。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7
高中生物長期以來一直被當作一門學理性很強的學科來對待,很多同學因為對于細胞、細菌等相關知識沒有興趣而導致生物成績較差;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因為生物課太枯燥、缺乏激情而選擇放棄生物。高中生物作為高中階段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也是學生高考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之一,我們必須予以認真對待。
很多教師認為,教師只要將自己上課的內容完全的交給學生就萬事大吉,學不學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班上學生出現(xiàn)成績高低優(yōu)劣實屬正常,有差距才能凸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況的真實性,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關切度就相對較少。而與之相反,也有部分學生覺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息息相關。教師上課時課堂教學氛圍的緊張與舒緩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幽默輕松地上課方式,學生在考試中往往多為年級前半部分。同樣是教師,為什么教育的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區(qū)別呢?筆者認為,出現(xiàn)學習成績懸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與教師課堂授課的方式確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新課改下,很多教師還是一如既往的選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滿堂灌的填鴨式授課方法其實很難達到新課改對于教師教學的新要求標準。新課改規(guī)定,教學應當堅持將教師的引導性作用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相結合,其中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使學生充分在課堂中發(fā)揮主要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而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并不這么做,他們更多的是堅持“以我為主”,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往往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讓學生干什么,從來或者幾乎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往往是上完課,馬上離開教室走人。除了班主任之外,其余的教師基本不會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只是覺得自己把該講的講完,該教的教完后就萬事大吉了,根本不曾真心為學生考慮過。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教師更是貫徹“想到哪里說到哪里的方針”,大腦思維如行云流水一般,學生根本無法跟上教師上課的節(jié)奏。更何況是理解和運用呢?還有一部分教師以學校的實驗器材不完備或者不先進為由,忽略了課堂實驗教學的對學生的重要性和意義。
雖然說教育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但真正能夠將課程上好,把學生教好的老師并不占多數(shù)。因此,要想使得學生對教師所授課程感興趣,進而主動學習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一件事情。實際上教師要想真正將生物課堂教好的關鍵,在于教師對生物課堂教學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上。那么,如何更好地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學經(jīng)驗,并在認真學習新課程大綱的基礎上,簡要為大家介紹幾種比較有效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好生物課程的第一步。而很多教師往往會忽略掉這一步,認為學生只要認真聽課就一定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其實這種觀念是非常片面的。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被成功的激發(fā)出來,關鍵要看教師是否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和暗示。而這一點也恰恰是與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相適應的,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照顧學生的需求,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想方設法努力提升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提升個人魅力法,或者隨機應變,時常更新自己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以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可以在講課時,若覺得學生出現(xiàn)聽課疲倦現(xiàn)象時,可以及時給學生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及時調動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也可以隨時請一位學生來對自己的講課內容進行評點和提問,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等等。
二、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自然和諧的互動教學環(huán)境
教師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自然和諧的互動教學環(huán)境是非常實用的教學新方法。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會適當?shù)臏p輕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便于與教師在相對自如的環(huán)境中交流與溝通,也利于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教學實踐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如果僅靠教師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不進行及時的反饋,那么這個教學過程肯定效果不佳或者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時不時的給學生一個微笑的眼神,時不時的對學生進行提問,以使得學生自覺地帶著問題和任務意識進入到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比如說,當教師講到“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分別體現(xiàn)在哪里,學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等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既需要教師的引導,同時也離不開學生的及時呼應。唯有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有序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才算完成。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幫助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
高中階段雖已脫離義務教育階段的軌道,但是教師也不能一味只關心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的利益和需要,而將學習成績稍差一些的學生棄之不顧。作為教師,要盡量做到兼顧所有學生的利益,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予以關注,幫助其努力保持較高的學習成績。對于那些學習成績稍差一些的學生,教師應當多花費一些心思,時常與其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及學習難題,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升不足之處。比如,教師發(fā)現(xiàn)在講授生物細胞內部結構時,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此知識,而張三同學沒有及時掌握,為了趕進度教師應當首先照顧大多數(shù)學生的利益和需求,但我們不能對張三同學不予理睬,而是應當課下及時找時間為其補課,使張三同學能夠及時跟上學習進度,從而促使班級學生都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法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增加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小組討論法、實驗教學法等等。高中生物在高考中占據(jù)一定的比重,也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進入更高的學府繼續(xù)學業(yè)。教師應當堅持與時俱進,循循善誘,促使學生愛上自己的課程,以便得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高生物成績貢獻自己所能,為祖國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