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燕
【摘要】針對當下作文教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與其到茫茫文海中苦苦摸索,不如拿起手邊的教科書,里面有大千世界繁花蔓草自由生長,值得我們細細體驗不斷積累,并通過指導學生從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不同角度進行仿寫,從而達到作文的有效訓練乃至創(chuàng)新。
【關鍵詞】課內閱讀 體驗 積累 創(chuàng)新 仿寫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3-01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值得廣大教師去研究和摸索的難題。新教材增加了綜合性學習活動,沒有編排寫作知識介紹和要求及指導。語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往往無章可循,無序而教,隨意發(fā)揮,教學難度加大了,教學效果也難盡人意。我們迫切的需要一種寫作指導方式,它可以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練習奠定了基礎,是一種可以推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一、仿寫古來有之
繪畫始于模仿,書法始于模仿,作文也始于模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很多古今中外文學名家的創(chuàng)作成功之路就是明證。
二、仿寫的現(xiàn)代解讀
寫作學習中的“模擬”,就叫做“仿寫”。所謂“仿寫”,就是用我們讀過的文章、學過的范文做范例進行模仿寫作。它是指在寫作形式上、思路上、語言組織或表達方式上有相仿之處,而具體要表達的語言和詞語運用等方面還需學生自己思考。這就是說,既要給學生一個寫作的“階梯”,又要他們用力“攀登”。因此,模仿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在對文章品讀積累上的自我創(chuàng)造。
三、仿寫的三原則
1.模仿的是形式和方法,感受和理解是自己的,因此要立自己的意,說自己的話。
目前中考作文抄襲和宿構之風盛行,批評責難之聲鵲起,使學生對寫作模仿望而卻步。這種草木皆兵、因噎廢食的做法并不可取。我們應該提倡的當然是真正的借鑒,但作為學生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模仿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應以鼓勵為原則指導學生實踐成功的模仿。
2.模仿要有針對性,注意模仿那些對自己有啟發(fā)的東西。
仿寫不能停留在機械模仿階段,長期持之以恒的廣泛閱讀方能為高級仿寫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仿寫的“無為大法”。如從語言角度來說,魯迅的犀利筆法,老舍的閑適風韻,皆可細細揣摩。古人云:“文到妙來無過熟?!遍L期大量的閱讀,必然能夠使仿寫輕車熟路,下筆時往往會自然而然地模仿起來,而無任何斧鑿的痕跡。
3.模仿要循序漸進,點面結合。
模仿,絕不能“東施效顰”。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模仿時要注意不能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應按作文的內容和要求,借鑒他人的“舊瓶”,裝自己的“新酒”。教師可以先從句式開始,進而段落,然后全文仿寫,循序漸進,模仿得多了,就會熟能生巧。
四、仿寫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從寫作教學的實踐看來,可以分為結構的仿寫、表現(xiàn)手法的仿寫、語言的仿寫、立意的仿寫四大類。下面我們以全文仿寫中結構仿寫、表現(xiàn)手法仿寫、語言仿寫等為例闡釋仿寫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結構的仿寫:事物說明文。
我們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為例,如《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都是比較典型的說明文,要借助這幾篇文章的教學,教會學生從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方面來閱讀說明文,進而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本單元的說明文閱讀與寫作具體從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和理清說明順序入手,讓學生習得說明文的基本寫法。
如果單單就結構模仿而言,學生會模仿《故宮博物院》寫出類似《我的校園》這樣一篇條理清晰、布局得當?shù)恼f明文,但學生又不會止步與此,他們同樣會借鑒這一單元中的《中國石拱橋》中多變的修辭和清麗的語言,讓習作能同時在結構和語言上都能學習課本之所長,可謂創(chuàng)新。
2.語言的仿寫:寫景散文。
我們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為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寫景散文,通過對這些名作的賞析和學習,讓學生在品讀語言的基礎上能夠將這些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去。
對語言的品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指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相結合;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實寫與想象相結合;寫景與抒情相結合;寫景與寫人相結合;寫景與寫理相結合;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突出景物特點等。一位學生在考試中就很好的化用了朱自清的《春》,以《窗外的回憶》為題,描繪出了春之萌發(fā)的美景,獲得了高分。又比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對《夏感》進行仿寫,有學生這樣寫道:
【范例】好像在“一石激起千層浪”過后水面上的波紋逐漸變小消失而水面終于平靜了一樣,那冬天里的日光漸漸變得如慈母溫暖的雙手,天空也由晦暗逐漸變得明朗。愛在夏天里吟唱的蟬兒不多見了,卻換來寂寞的蟋蟀,隱在石縫中一陣陣的哀鳴。
這樣的模仿在我看來已經不是單純的模仿, 它會一步一步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需引導他們在仿寫時要融入自己的觀點、體檢,以“活”求新,而且仿寫時要有突破,要突破原作的風格、思維方式及思想境界,以“仿”促練,以練出新。仿寫的最高境界是給人沒有“仿寫”的感覺。
3.表達方式的仿寫:寫人文章。
從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和《我的第一本書》等文中學習寫人敘事的表達方法。優(yōu)秀的寫人文章有兩個特點:1.抓住特征和選取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來描繪人物。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景物烘托、事件表現(xiàn)等幾個方面加以塑造。2.脈落分明,記敘有序,按照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需要組織材料。
【范例】茨威格在《列夫托爾斯泰》中第一自然段對他的外貌有著細致的直接描寫,“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薄岸鴥仍谛摒B(yǎng)可以通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描寫來展現(xiàn)。我們可以根據(jù)所要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需要來作相應的細節(jié)描寫。
綜上所述,仿寫不能停留在機械模仿階段,長期持之以恒的廣泛閱讀方能為高級仿寫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仿寫的“無為大法”。古人云:“文到妙來無過熟?!?/p>
當然,仿寫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而不是“復制”。它要以學生掌握的知識為基礎,運用聯(lián)想、想象、記憶、遷移等思想規(guī)律,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認識,并拓展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這也是仿寫的意義。
參考資料: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培養(yǎng)仿寫能力 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新課程改革下語文實踐活動嘗試》趙紅
[3]《例說仿寫——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鐘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