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管理者有必要在高中學校管理中融入科學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處理好約束與調動、服從與協(xié)調、使用與培養(yǎng)、求同和存異的關系,構建和諧的高中學校管理新模式。
【關鍵詞】高中 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202-02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質、人生觀、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人格等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學校是培養(yǎng)國家棟梁的搖籃,為祖國輸送人才的基地。高中學校作為“上接初中,下啟大學”的中間跳板,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階段,學校管理者應堅持以人為本,為師生的發(fā)展打造平臺,培養(yǎng)師生的綜合素質,保證高中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高中管理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的高中學校仍舊被劃分為不同等級,生源也就被分成三六九等,比如:高中學校是“優(yōu)質高中”,生源也就要以“優(yōu)質生源”相匹配,教師的隊伍、教學的設施等硬件,需要設定一定的標準來配置?!氨∪醺咧小睂W校的生源、教師素質及教學設施等都相對落后。同時,學校的“強制高壓管理”,對學生的紀律、行為規(guī)范做出的統(tǒng)一要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教師也在績效管理、升學率的重壓之下,對學生的管理只以成績論英雄,忽視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的教育及良好人格、習慣的培養(yǎng)。這些現狀與新時代提出的素質教育是不同步的,如何改善教師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中學校管理應面對的嚴峻問題。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學校管理策略探析
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的學校管理模式轉化,是新的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是符合社會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要避免學校管理知識的分裂與片面性,提高科學的效率觀念,以人為本,重視高中學生的情感需求、個性的發(fā)展、道德品質及尊嚴價值,建立規(guī)范的學校組織機構、規(guī)章制度,體現學校的和諧管理,使教師和學生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學習工作。
1.樹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實現民主管理。
在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中,是以從上到下垂直式管理模式為主。學校的最高權威是校長,再就是學校主任、教師、學生的“金字塔”排列。往往造成一件事情要多重關卡,令基層學校部門疲于奔波,無所適從,學校管理內部也是機構設置繁多,指揮者大于教育執(zhí)行者,扯皮推諉,不負責任現象頻頻發(fā)生,人的工作主動性及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都嚴重缺失。而現代學校“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徹底顛覆了這一垂直模式,管理權力中心下移,使基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政策的接觸更直接,理解更切實,減少了決策與執(zhí)行的傳遞過程,落實政策更加地到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管理者、教育者的服務對象,學校的行政職能和科層管理者,必須是積極的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目標定位,都要實施人性化管理,民主性地去關注、管理、決策和主導學生的行為,正確處理好高中學校管理的約束與調動、服從與協(xié)調、使用與培養(yǎng)等關系,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堅持以德服人,以質取勝的思想,將冷冰冰、看似毫無人情味的規(guī)章制度,演變成教師、學生樂于遵守,配合默契的行為規(guī)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搭建人人踴躍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滿足他們的物質、精神及生理的渴望。
2.保障人本主義管理模式,達到管理人的真正目的。
成功的高中學校管理經驗就是對人才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體現了辦學的根本。學校管理的制度建立,不僅僅是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約束,而且也是管理者用鐵的紀律挖掘人的本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各項工作和學習,起到督促作用。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強“管”不可缺少,否則就會像自由市場,但“柔”性管理更能體現學校的人道。教師在工作中,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選擇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被管理者也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滿足感,管理好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激發(fā)他們樂于為學校服務,為學校爭光,培養(yǎng)他們以學校為榮的思想,視學校為大家庭,家人合作配合,構建學校發(fā)展的新篇章。
3.實行人本主義評價機制,鼓勵和提高人員素質。
在高中學校管理過程中,積極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鼓勵性評價機制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師生的策略。在評價中享受管理帶來的快樂,在結果中收獲評價的快樂。
3.1 教師的管理是高中學校管理的重點。作為教育者,都要以身作則,挖掘潛能地發(fā)揮作用。首先是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習情緒等方面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對班主任的教育評價,是既要看到功勞,又要看到苦勞的雙重方面,對他們的評價以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及工作過程中的評價為主,充分肯定成績,對他們制定的班級管理的方案,要結合具體情況,求同存異原則,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其次,高中畢業(yè)班的教師肩負著高考沖刺的任務,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因此,對他們的工作評價,要以教學管理為核心。學生的高考成績不僅是對畢業(yè)生的未來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對教師管理教學的結果進行評價的標準。所以,對高三教師的工作評價要客觀、公正,制定相應的學科考核方案,要將鼓勵因素溶入到方案中去。第三,其他任課教師在高中學校管理作用也不可小覷。他們在學校管理的各個場合中的影響,閃爍著教師的亮點,代表著學校的形象,給學校管理帶來正能量,因此,在對他們的評價考核中,要客觀、公正,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身心愉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3.2 高中學生的管理,要注重精神層面的熏陶引導,樹立榜樣的力量,標榜典型示范,關注學生的精神鼓勵。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以嶄新的工作思路,獨特的工作方法,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加以全面的提升。教師不僅要關注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表現,對他們的經驗進行提煉,同時要將成績有進步、在學業(yè)外的其他方面積極表現并取得進步等方面的學生,作為評價鼓勵的對象,在校會、頒獎會等正式場合,向全體師生員工表揚這些人員,實行“星”級管理。重視教師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決策,鼓勵他們提出民主化的管理建議,強調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完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成長和自我教育的管理目標,并號召師生員工形成積極向上的正當競爭氛圍,搭建學生的自我鍛煉平臺,將學校管理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4.注重人文關懷,留住人才是王道。
在高中學校管理過程中,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資源優(yōu)越,是一所高中最理想的配置。因此,師源市場的競爭對高中學校管理至關重要,要發(fā)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可見,留住人才是學校管理的重點內容。在學校管理的大家庭里,教師和員工的默契、理解和寬容,需要在學校管理活動中得到升華,讓教師以活動為紐帶,在活動中體會到學校的溫暖,享受著快樂,在快樂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發(fā)揮出人文性的關懷,不知不覺地將愛傳遞。師生之間的互相關愛,互相交流,學生對教師的尊重,都會使教師有種親切之情,享受到榮譽感。同時,教師在學校工作中將“要我干”轉變成“我要干”的理念,體會到學校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真正用意,感受到學校對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上的關懷,這樣教師和學生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就能自覺遵守,使學校管理的面貌一新。比如:學校工會組織各項文體活動,師生共同參加,提倡精神文明,適當物質獎勵,使師生在活動中感到關懷和鼓勵。還可以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工作室,讓師生打開心扉,傾訴心聲,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心靈相通,為學校的發(fā)展而貢獻力量。
5.營造友愛和諧的校園,建立品位高雅的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的建設要做到硬件建設與軟件工程雙管齊下,學校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最終教學目標、校園環(huán)境及教學設施等多方面的內容,與其他文化相比,學校文化具有更強的導向、傳承、凝聚、約束及發(fā)展等功能。同時具有文化的精神性、社會性、集合性、獨特性及一致性等諸多特征。“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相結合,發(fā)揮人性的光芒,提升學校品位。作為學校中最活躍的分子,教師和學生都要相互尊重,他們是構成學校文化的最基本元素,是學校目標實現的最強的原動力。所以,學校中領導干部要廉潔從政,教師要愛崗敬業(yè),學生要勤奮學習,通過人的主動自覺的發(fā)展,豐富多彩的個性,集思廣益,使學校管理工作呈現出“學校管理,人人有責”的氛圍,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對學校管理熱心,并愿為學校管理奉獻一份力量,在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以法治校,優(yōu)化學校管理中的育人環(huán)境,大力提倡學校的和諧管理,營造友愛和諧、積極向上的有品位、有高雅文化的校園文化,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素質教育已在學校管理體制全面鋪開。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獎懲制度等都要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制定,要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滿足他們的內在精神渴求,提供給他們專業(yè)發(fā)展的平臺。重視對學生的和諧管理,努力營造探究式的情景教學和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實現學生的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讓全校師生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善借外力,苦練內功,為謀求學校的長遠發(fā)展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楚江亭.中小學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 2009(08)
[2]周道寶. 隱患問責:防患于未然[J]. 中小學管理. 2010(07)
[3]張群.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務管理創(chuàng)新[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2(06)
[4]廖良梅. 論人本管理理念在教材管理中的運用[J]. 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 2011(03)
[5]劉明成. 對學校人本管理的重新思考[J]. 當代教育科學. 2010(14)
[6]董洪學. 芻議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中的“詩情畫意”[J]. 華夏教師. 2013(04)
作者簡介:
歐陽可耀(1971.9-),男,漢族,江西省萬安縣人,任職于江西省萬安中學,大學本科,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