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從框架設計和體例規(guī)定方面分析《水書常用字典》的不足,指出它在條目安排和釋義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由此分析民族文字字典編纂中的共性問題,思考其理想的編纂模式。
關鍵詞 水書 字典 評述 民族文字字典 編纂模式
在少數民族語文辭書編纂中,民族語言詞典的成果豐碩,在編纂理念和編寫技術上都達到很高水平,但民族文字字典(字書)迄今品種有限,總體編寫水平較低,與其他語文辭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編纂理念和編纂技術的欠缺,是影響民族文字字典編纂水平的顯性因素。
近年出版的《水書常用字典》,收錄貴州水族巫術用書“水書”中的文字,為民族文字研究領域填補了一大空白,水書文字也是當前民族文字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本文對《水書常用字典》的編纂情況做一些介紹分析,希望借此說明民族文字字典編寫的一些共性問題,探索該類字典理想的編纂模式。
一
在今貴州三都、荔波、榕江、丹寨及廣西南丹、宜山等縣,居住著水族(又稱水家族)。水族有許多記錄卜筮內容的手寫抄本,只用于巫師內部,稱為“水書”。水書內容,同漢族通書、道教文化有著較深淵源,同水族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極富水族文化特點。記錄水書的文字,我們稱為“水字”。
水字的特點是:文字總數不多,多異體字,書寫極不規(guī)范,只用于吉兇占卜,不能記錄日常生活語言,也不能完整記錄水族語言。水字中既有漢語借字,也有自造字。由于巫術需要,水字對漢字的借用是非系統(tǒng)的、局部改造式的,同其他南方系仿漢字式文字截然不同,具有很高的文字學研究價值。
對水字的研究,需要借助水書原本、水書譯本和相關工具書。隨著包含1453種(冊)水書原件的《中國水書》的出版,大量一手材料得以獲??;水書譯本也陸續(xù)出版了數種;工具書方面,《水語簡志》(1980)、《漢水詞典》(1996)等提供了關于水語的參考,唯獨缺乏關于水字本體研究的工具書。
2007年,由韋世方和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研究所共同編寫的《水書常用字典》(以下簡稱《字典》)出版問世,這是目前唯一的一部水書文字字典。這部字典從已發(fā)現并可識讀的水書文字中挑選了468個,連同異體共收字1780個,以國際音標標注水語讀音,按音序編排,逐條釋義,多數給出了水書用例。
《字典》的重要價值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是目前唯一一部水書文字字典。以往,只有少數幾種水字字表,收字有限,錯誤較多,但對水字研究者來說已彌足珍貴?!蹲值洹肥瞧袷珍涀顬橥耆?、體例最為完備者,不僅在水字研究領域具有篳路藍縷之功,同時,在民族文字研究領域也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第二,《字典》集中了具有代表性的、可以釋讀的水字,充分展現了水字的特殊性質,為民族文字研究提供了一份特殊的樣品,對民族文字研究、漢字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第三,《字典》對水書研究、水書翻譯具有直接參考價值。
第四,《字典》材料性強,反映了本族自源字和大量漢語借字的使用情況,可與周邊民族仿漢字式文字做對比研究,也可為研究漢字傳播史提供豐富素材。
另一方面,《字典》在經過艱苦的摸索與創(chuàng)造后仍存在諸多不足。這些不足,反映了當前民族文字字典編纂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出于推進民族文字字典編寫的目的,我們這里更多的是談其不足。
這里談比較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體例規(guī)定不符合水字特點,導致正文與體例相乖違
《字典》在框架和體例設計上較多模仿漢語字典,不完全符合水語、水字本身情況;而《字典》正文自然體現水語語言文字規(guī)律,無法執(zhí)行體例規(guī)定,所以,有些體例規(guī)定形同虛設,正文和體例脫節(jié)。這突出表現在《字典》的條目編排上。
《字典》凡例第一條規(guī)定:“本字典收錄的水文字均為單字條目,以較大的水文字領頭標識。一般形、音、義相同或只有形、義相同的設一個條目;形、義基本相同但音不同的在條目中另立小條目,即共用條目水文字;形同而音、義不同的或形同音同而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分立條目,另設條目水文字?!?/p>
凡例第二條規(guī)定:“字條的排列以《水語簡志》(張均如……)中的水語拼音方案為依據……”這是為《字典》規(guī)定了按音序編排的總原則。
這兩條規(guī)定有三處矛盾:
1.規(guī)定是:“形、義基本相同但音不同的在條目中另立小條目,即共用條目水文字”,這意味著各條目是據形系聯,不是分立音項并按音序編排,這與按音序編排的總原則矛盾。
①隊伍
②規(guī)矩
③體統(tǒng)
此條目下有兩個音項,如同漢語中的多音多義詞,按照音序編排的總原則,這里就應當分成兩條立目,并各歸入相應聲母下。但按照第一條相關規(guī)定,卻不應分條立目。兩處規(guī)定相矛盾。
2.規(guī)定是:“形同而音、義不同”,需要分別處理的,“分立條目,另設條目水文字”。《字典》沒有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
這一條中,形同而音義各不相同,按體例應該分立兩個條目,但沒有分立,這種情況很多,可以說完全沒有執(zhí)行體例規(guī)定。
3.規(guī)定是:“形同音同而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分立條目,另設條目水文字。”這與按音項編排的總原則矛盾,《字典》同樣沒有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
這種情況類似于漢語中的同形詞,如“花”有“花朵”和“花費”義,這兩個意義間沒有關系,它們只是讀音相同,詞形相同。按照規(guī)定,這里當分立字頭,但整部字典不見有分立字頭者,《字典》沒有執(zhí)行該規(guī)定。
(二)相關體例缺失,正文缺少執(zhí)行標準,內容散亂隨意
《字典》缺乏科學、嚴密的體例設計,正文缺少完善的執(zhí)行標準,整部字典在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上有較多欠缺。
這突出表現在釋義部分?!蹲值洹穼︶屃x部分幾乎沒有體例規(guī)定,因而釋義形式、內容組成、義項排列等都比較散亂隨意。endprint
1.成套詞釋義內容隨意、不均衡,不做系統(tǒng)處理
比如,作為同類詞,親屬稱謂中的“姑”“姐”“嫂”“伯”“舅”等條幾乎不釋,而“父”“兄”“母”“婦”“妹”則釋義,且例證完備,同類條目下的釋義內容不均衡??蓪Ρ壤?)、例(5):
再如,《字典》“犬”下收三個義項:①狗、犬;②光臨;③戌。“豬”下收一個義項:豕、豬?!榜R”下收兩個義項:①馬;②午,十二生肖(當是“地支”——筆者注)的第五位?!昂铩毕率諆蓚€義項:①猴;②申,十二地支的第八位。其中,“豬”條釋義不完整,“犬”“馬”“猴”三條釋義方式不統(tǒng)一。
水書中有大量的成套詞,如“五行”“八卦”“九星”“二十八宿”以及大量的表示鬼名和水書名稱的詞,由于缺少體例規(guī)定,這些相關詞的釋義沒能完全做到成套處理、相互照應。
2.釋義不完整,釋義不準確,有些詞釋義無效
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常與天干(單數)相配用以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
表方向,戌方即西北方。
這一條釋義不完整?!啊边@個字在水書中對應不同的音義,至少包括:①ht55,戌,可用以表年、月、日、時辰及方位;②□hon33,對應十二屬相中的“犬”;③m□a13,狗,這是水語口語音;④□en31,水書中“戌”可用于代指八卦之“乾”卦。這一條,以及相關的一整套十二地支用字,都存在釋義不完整的現象,一些水書常見用法在《字典》中沒有得到完整體現。
這一條中,“上”的釋義模糊,對于不熟悉水書的人,它究竟是動詞還是方位名詞很難判斷,例句也有誤導。至少應簡單釋為“上面”,例句也應當解釋為“地下傷人天上傷糧食”(水語“天上”是“上”在前“天”在后,其構成形式是“方位名詞+名詞”,方位詞放在前面)。
少量的酒:《水書·設金堂》:二五八十一~壺未時……(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未時在桌上~供饌)。
此處釋義當是“滴灑”。例句的水書原文是,,釋作“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未時在供桌上滴酒供饌”,是“滴灑”義,是酒壺,代指“酒”。
因為水語、水字的特殊性,有些釋義如果考慮不周全,釋義不到位,就成了無效的釋義。如例(9):
因為釋義不翔實,沒有例證,讓人不明所以。這里的釋義基本無效。
3.義項分合不合理
如“”字,分“足”“腳”兩個義項,但兩個義項讀音相同,沒有說明區(qū)別,也沒有舉例,讀者不明白分立義項的道理,類似情況還有一些。
還有些是當分義項而未分。如“喪”下釋義為“人死,喪事”,可分為兩個義項。
(三)體例和框架設計的其他不合理之處
《字典》的體例和框架設計還有一些不合理之處,比較明顯的有三處:
1.例證的呈現形式不合理
《字典》收羅例證的范圍較廣,有些例證不是出自已經整理出版的水書,而是根據水書先生的口頭翻譯獲得的第一手調查材料,具有較高參考價值。但作為水書文字的字典,各條目下的例句應當以水字呈現,以顯明文字形音義關系和實際用法,而不應當出漢語直譯句,可參前文例(8)及說明。
2.缺少索引,檢字表不能與正文相互補充
《字典》沒有索引,有《水語拼音檢字表》,但這個檢字表只是將正文所有字頭字按水語拼音音序集中,甚至沒有給出各字所在的頁碼,所以起不到檢字表的作用。
另外,對于多數讀者,《字典》按水語音序編排并不合理,很難找到所需條目。一般的民族文字字典,往往按義類編排,便于讀者分類查閱。水書文字因為是巫術用字,成套詞特別多,尤其適合義類編排。
還有,正文編排方式和檢字表(或索引)應該在功能上互補。水字字形不規(guī)范,構形多數缺少理據,不能拆分出部首,所以據形排序難以操作,正文編排和索引,可以一為音序一為義序,方便讀者通過不同路徑查檢。
3.缺少參見
《字典》正文按音序編排,按照通常情況,對形同而音義不同的字,應分條立目并歸入相應聲母下,相關聯的條目應互相參見。另外,有些在意義上相關的條目,也需要出主條、副條,并互相參見。讀者借助參見條,可以準確把握相關水字間的復雜關系,對水字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字典》在這方面未加考慮。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字典》在編纂方面的不足??蚣堋Ⅲw例設計不合理,不能切合水字特點,是其突出的不足。
二
《字典》的不足,反映了當前民族文字字典編纂中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編纂理念陳舊和編寫經驗不足。民族文字字典的編纂難度非常大,包括:一手資料難以收集,材料蕪雜并牽涉復雜的歷史因素和方言地域因素,相關研究不足,兼具民族文字和漢語言文字充分素養(yǎng)的編寫者缺乏,等等。而在所有因素當中,最容易忽略和常常欠缺的就是辭書編纂方面的素養(yǎng)。一部好的字典,編纂理念和編纂技術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而這些素養(yǎng)對編寫者來說并非難以培養(yǎng)。所以,這里簡略談一談民族文字字典理想的編纂模式,希望能對相關字典的編寫有所幫助。
(一)編纂思路和理念的更新
當前漢語字典的編寫,重視“使用者本位”,從使用者角度考慮字典的設計,包括根據讀者對象確定字典規(guī)模和自身定位、切合讀者需要進行框架設計等??蚣茉O計和體例方面,首先是設計嚴密合理,保證字典內容的系統(tǒng)、科學、實用;其次,增加輔助設計,如增設大量相關鏈接、知識框,增設功能強大的附錄,使用多種索引等,多方照應,串聯起相關知識點,使字典成為一個具有多種內部聯系、兼具閱讀和查檢功能的整體,以最大程度幫助讀者。
而民族文字字典,限于材料性質和研究水平,多數如《字典》的情況,條目下內容簡單,條目間多是簡單音序編排,有些字典甚至沒有參見條,字典內部缺少整體考慮和有機聯系,往往就是被動地見字釋字,字典成為一堆零散的字及其釋義的集合,使用中一旦將相關條目進行聯系、比照,就會發(fā)現很多疏漏。endprint
民族文字字典編纂中,框架設計不合理、體例規(guī)定不嚴密的情況比較普遍,往往對外在的呈現形式做了規(guī)定,而內在的條目安排、釋義模式等卻不做完整規(guī)定。如果在字典編寫前充分調查、排比各種情況,明確字典定位(如收字規(guī)模,使用對象,是資料型還是普及型,編寫目的等),合理設計框架,細致規(guī)定體例,并通過試寫樣稿、征求意見,反復調整字典的設計和體例(或編寫細則),使之盡可能完整、嚴密,并多從使用者角度完善編寫思路,字典面貌將大為改觀。
(二)對具體編寫設計的思考
這里只談問題突出的幾個方面。
1.條目安排
民族文字多異體,書寫不規(guī)范,語音情況復雜,在字典編寫前要定下細則,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①規(guī)定正體和異體的判別原則;②異體字收錄要相對齊全且具有代表性,對于手寫原因導致筆畫、筆勢有細微差別等情況該如何處理,要有統(tǒng)一標準;③因為形音義的相互牽扯,對形義相同、形音相同、音義相同的情況要反復排比思考,確定合理的編排原則,處理好條目間關系;④要注意主條與副條的安排,合理使用參見條,等等。
條目編排不夠合理,是最突出的問題。《字典》的情況前文已說明。再如《納西象形文字譜》(2005;以下簡稱《字譜》)是按義類編排,同一義類下,沒有分小類,編排順序也不夠嚴格?!蹲肿V》有些相關字的處理也不合理,如“土”下附列對應“白土”“黑土”“紅土”的三個字,它們都是以“土”為聲符的形聲字,卻作為釋義的一部分,沒有單獨出條;而“冬”和“冬季”二字形義相關,卻分別出條。
民族文字字典中,字際關系多混亂,立目與條目編排常常不合理或不能統(tǒng)一,應當事先排比字際關系的各種情況,制訂嚴格的體例。還要注意條目編排要符合語言文字自身特點,能方便讀者查檢,不能盲目模仿照搬漢語字典的模式。
2.注音
民族語言文字,存在方言地域差異,且沒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的讀音。字典編寫中,所取方言讀音的不同,不同記音者主觀感知的不同,古今異讀、方言異讀的交織等,使得注音差別較大。所以,字典編寫前,應重視一手語音資料的收集和相關資料排比,盡可能理清諸多異讀間的關系,定出字典本身的注音標準和異讀音取舍標準。字典中,如果收錄異讀音,應當交待其來源,辨別其正誤,說明其應用中的差別。不做說明,混同各家注音或任取一家,都是不科學的。
3.釋義
首先,應該在充分調研后明確規(guī)定釋義部分的內容,并保持各條目釋義大體均衡。
現有民族文字字典,釋義內容一般包括:字的常用義或最初意義;造字理據(像《字譜》是運用漢字“六書”理論說明東巴文造字理據,對文字學研究極具價值);引申義;可借用去表達什么意義;如果是借源字,其來源(如水字中有很多字是借漢字形、音或義);有時還包括又讀(又音)、異體字、相關聯的字詞,等等。字典當根據文字特點、自身定位和規(guī)??紤]釋義內容的取舍,保證字典的切合實用,而非片面求全卻釋義不到位;另一方面,只有嚴格規(guī)定釋義部分的內容,才能保證整部字典釋義的完備和統(tǒng)一,條目間釋義的均衡。
其次,要注意釋義方式和釋義用詞(包括釋義術語)的整體統(tǒng)一。民族文字字典由于編纂經驗、體例意識的缺乏,這方面多有忽略。
第三,規(guī)定義項分合的原則、義項排列順序等。所有義項分合原則和排列順序,都應當事先排比設定,納入編寫細則。
民族文字字典在義項排列上尤其混亂,這同調查不充分和缺少字典編纂規(guī)范意識有關。如《古壯字字典》(1989)“打”字條目下,有五個義項:①自從,從;②打(磚、瓦);③搓,編;④用作動詞詞頭;⑤打。(僅釋義,沒有進一步解釋舉例——筆者注。)這里,可以有以下幾點調整:①顯明本源義;②按詞義由實到虛排列義項;③第五個義項應詳細解釋舉例,三個實詞義應具有內在的排列規(guī)律。
第四,為保證釋義的科學性,對于現有調查和研究不能妥善解決的問題,可以在附錄中存疑。像古壯字、水字和納西東巴文中都有部分不能明確識讀或釋義的字,有的字典回避不予呈現,有的字典只出字頭不做解釋,可以用附錄形式集中存疑備案,以利于今后的研究。
4.例證
民族文字字典,例證尤其重要,否則僅靠釋義無法明了意義和用法。所以,要注意用例的典型、不產生歧解、義例相符,并且,例證要盡可能豐富,從語義、語用等不同角度反映字詞的用法,同時能反映民族文化的豐富內容。像《古壯字字典》(1989),例證多簡單,很多只是舉出詞例,多義詞有時僅某個義項舉例甚至沒有例證,再加上有些例證不夠妥當,例證所能起的說明作用就有限。如《字典》“紛紛”條,釋義和例證為:“接二連三,蝗蟲~跳出來了”,所舉是漢語例證,不是水書用例,這種例證可說是無效的。
5.重視附加功能項
這些附加功能項,包括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鏈接、附錄,各種索引、參見形式等,可用以豐富字典內容,加強字典內部的有機聯系,整合有關知識,以方便讀者。
民族文字字典,除了單一形式的索引,一般不見其他輔助認知手段,編寫形式單調。其實,如《字典》,可以對相關水字的音形義、造字理據、與漢語詞的關系等以“鏈接”“提示”等方式加以說明提示,相關條目下也可以鏈接水書或水族文化的豐富內容。再如,水書中有極其豐富的鬼名,有九星、二十八宿等內容,有水書特有的記錄年、月、日、時,記錄方位的多種方法,這些內容為水書所特有,都有成套的水字和水書讀法對應,與漢字和漢族文化密切相關,可放在附錄中,便于讀者集中閱讀查找,深入理解水字和水書文化;另如水族歷法、節(jié)日、水族各方言讀音的對照規(guī)律等,也應收入附錄。
索引方面,《字典》既然按水語音序編排,可再輔以義類索引,以及漢語借字和自源字的索引,方便研究者;更好的是按義類編排,輔以音序索引或其他索引。
總之,民族文字字典的編纂,在編纂理念和編纂技術方面亟待改善。吸取漢語字詞典的編纂經驗,科學設計字典框架,制訂嚴密、完整、切合語言實際的體例,并嚴格執(zhí)行體例,是其中尤其重要的方面。
參考文獻
1.方國瑜編撰,和志武參訂.納西象形文字譜.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古壯字字典(初稿).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89.
3.劉凌.關于水字歷史的思考.中國文字研究(第九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273—281.
4.劉日榮.水書研究:兼論水書中的漢語借詞.中央民族學院學報(增刊),1990: 184—202.
5.石尚昭,吳支賢.水族文字研究.//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245—257.
6.王品魁,潘朝霖.水書(喪葬卷).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
7.王品魁.水書·正七卷·壬辰卷.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
8.王品魁.水書源流新探.∥水家學研究(二).貴州省水家學會,1993:338—343.
9.韋世方,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研究所.水書常用字典.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
10.吳支賢,石尚昭.水族文字研究(油印本).三都水族自治縣民族事務委員會,1985.
11.曾曉喻,姚福祥.漢水詞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12.張公瑾.民族古文獻概覽.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295—319.
13.張均如.水語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 上海 200062)
(責任編輯 郎晶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