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全,鄧 芳
(龍巖學院 體育系,福建 龍巖364000)
第45 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于2014 年10 月在中國廣西南寧落幕,中國男子體操再次獲得團體冠軍?;仡櫧?1 年來,中國體操男隊除了與雅典奧運會冠軍無緣之外,包攬了其余所有國際大賽的團體冠軍,而36 年來苦苦追求男團桂冠的日本隊再次遺憾敗北[1]。然而必須認識到:多年來,日本一直是中國男子體操團體金牌的最強競爭對手,特別是在本屆世錦賽上,中國男子體操僅以0.1 分的優(yōu)勢險勝日本隊而奪得金牌(見表1),在祝賀中國隊奪冠的同時一種緊迫感也油然而生。2011 年東京世錦賽中國男子體操團體由鄒凱、張成龍、陳一冰、滕海濱、嚴明勇和馮喆6 人組成[2,3],總分275.161,比日本隊高出2.068;2012 年倫敦奧運會體操團體項目將原來的633 賽制改為533 新賽制(5 個人參賽,每項3個人上場并計3 個人成績),當時中國男團由鄒凱、張成龍、陳一冰、郭偉陽和馮喆5 人組成,團體總分高出日本隊4.045;2013 年體操世錦賽沒有設團體項目;今年的45 屆世錦賽中國男團成員是張成龍、劉洋、鄧書弟、林超攀、程然和尤浩6 位選手,團體總分為273.269,雖然奪得了團體金牌,但比日本隊僅多出0.1。如果說前幾年中國男子團體比日本隊還有一些優(yōu)勢,那么本屆世錦賽可以說中國隊團體優(yōu)勢已蕩然無存,甚至可以說日本隊的整體實力以及項目覆蓋都已經(jīng)強于中國隊[4],其中自由體操項目中國隊輸日本隊1.966 分,明顯處于弱勢,如果中國隊自由體操的競技實力能夠達到與日本隊不相上下的水平,就不至于落到“團體奪冠只能寄希望于張成龍在單杠項目最高難度的發(fā)揮”這樣被動的局面。為此,本文通過對比第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團決賽中、日選手在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的編排、難度和完成質(zhì)量等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為我國男子自由體操團體實力的提高和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提供參考。
表1 2014 年第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團前3 名成績一覽表
以第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子團體決賽中、日各3名運動員在自由體操項目完成的成套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第44、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子自由體操單項決賽前3 名運動員完成的成套動作為輔助研究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與統(tǒng)計法、對比分析法。
男子自由體操成套動作D 分價值包括:非技巧動作、先前的技巧動作、向后的技巧動作、向側或后跳180°向前空翻或前跳180°向后空翻等4 個類型的10 個被計算的難度動作和連接加分構成,關于連接加分規(guī)則有要求:所有連接至少有一個D 組或以上難度的空翻,將獲得0.1 的加分;如果兩個空翻都是D 組或以上的難度連接,將獲得0.2 的加分[5]。
表2 列出了中、日每位選手10 個被計算的難度動作(單動作和連接串),統(tǒng)計顯示中國3 位選手的難度為8E10D12C,日本3 位選手的難度則為2F7E10D11C,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中國選手應著重發(fā)展E 組以上難度動作才能使成套動作的競爭實力“迎頭趕上”[6]。從中、日選手完成的連接串情況來看(表2),中國3 位選手共有9 次的“二連接”,且都是0.1 加分的技巧串;日本3 位選手則共有11 次的“二連接”,其中9 次為0.1 加分、2 次為0.2 加分,對比可以看出,發(fā)展有0.2 加分的空翻連接應該是中國運動員今后的訓練目標之一。
從表2 可以看到,中國選手鄧書弟、程然和日本選手加藤凌平、內(nèi)村航平都是6.7 的主流難度,林超攀的難度為6.6,而白井健三的難度達到7.4,在整體難度上中國選手比日本選手低0.8。日本3 位運動員的平均D 分為6.93,中國則為6.67,中國運動員的平均D 分比日本低0.26,且加藤凌平在自由體操單項決賽中能夠完成7.1 難度的成套動作,因此中國運動員必須提高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的難度價值,同時還應加強難度動作的儲備[7]。比如林超攀可以考慮將“團身托馬斯”(D)升級為“直體托馬斯”(E)、發(fā)展技巧串“后直1260°(E)+前團(A)”以替換非技巧動作“俄式挺身轉體1080°”(C),如此他的成套難度可以從6.6 提高到7.0;鄧書弟可以考慮將技巧串“后直900°+前直540°”(D+C)升級為“后直900°+前直720°”(D+D)、發(fā)展空翻動作“后跳180°前屈2 周”(E)以替換非技巧動作“俄式挺身轉體1080°”,如此成套動作難度可從6.7 提高到7.1;程然的難度動作發(fā)展可同鄧書弟。
表2 第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子團體決賽自由體操項目中、日運動員成套動作結構編排、難度價值和完成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對中、日選手使用的4 種類型難度動作進行統(tǒng)計可以看到,中、日選手難度動作編排的差別在于中國選手每人都使用2 個C 組的非技巧動作,而日本選手每人只使用1 個C 組的非技巧動作,中國比日本每人多使用1 個非技巧動作,而多使用非技巧動作會使成套編排存在不足之處:雖然非技巧動作相對空翻動作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但難度價值較低,且不能構成有效連接,無法在單動作難度價值和連接價值上得到提升。因此,中國選手必須優(yōu)化成套編排,減少1 個非技巧動作,增加1 個D 組以上的空翻或空翻連接,提升成套難度價值。如果從備戰(zhàn)爭奪自由體操單項獎牌的目標來看,中國選手的編排應借鑒世界高水平運動員的成套編排與難度選擇,統(tǒng)計結果顯示,第44 和45 屆體操世錦賽自由體操前3名選手的成套均只使用1 個非技巧動作,其余9 個動作都是空翻連接和單個空翻。從成套難度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如果說內(nèi)村航平在44 屆世錦賽以只有6.4 的D 分但憑借高質(zhì)量的完成(9.1 的E 分)仍能奪取自由體操銅牌的話,那么到了45 屆世錦賽再以這樣的實力發(fā)揮則已經(jīng)不可能進入前3 名了(表3)。統(tǒng)計顯示,自由體操決賽前3 名選手的平均D分從44 屆的6.83 提高到了45 屆的7.17,提高幅度為5%,但動作完成質(zhì)量有所下降,從44 屆的8.867下降到45 屆的8.561,下降幅度為3.6%,完成質(zhì)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選手的動作難度加大而導致動作的穩(wěn)定性受影響、扣分點增加。因此,在動作的“難度”與“完成質(zhì)量”之間應選擇一個平衡點,根據(jù)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和技術特點來發(fā)展力所能及的難度動作[8]。
表3 第44、45 屆體操世錦賽男子自由體操決賽前3 名運動員成套動作結構編排、難度價值和完成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團體決賽采用“6-3-3”賽制,即每個項目3個上場運動員的成績都要計入團體總分,這就要求參賽運動員不僅成套動作的難度價值要有較強的競爭力,而且成套動作的發(fā)揮要盡可能做到“零失誤”。評判空翻轉體動作的完成質(zhì)量主要有空翻高度、空中姿態(tài)、落地穩(wěn)定性等三方面的因素[9]。從表2 可以看到,45 屆世錦賽男子團體決賽中國3 位選手在自由體操的平均E 分為8.255,日本選手的平均E 分為8.644,相差幅度為4.7%,其主要原因是程然在完成“后直1260°+前直360°”時出現(xiàn)了重大失誤。從團體決賽自由體操比賽錄像可以觀察到:林超攀的空翻落地有3 次移動一小步、結束動作落地時邁一大步、轉體動作存在“絞腿”現(xiàn)象;鄧書弟的動作完成質(zhì)量最好,空翻落地僅1 次動一小步,結束動作站穩(wěn),E 分得到8.966;程然的空翻落地穩(wěn)定性總體不錯,僅結束動作有一小步,但在完成“后直1260°”接“前直360°”時,由于“后直1260°”落地時身體重心前傾過多,導致做“前直360°”時騰起角偏小、騰空高度不足而坐地,按規(guī)則這個重大失誤會被扣1.0 分,僅得到7.3 的E 分,而在資格賽他曾正常發(fā)揮拿到了8.733 的E 分,說明程然完成該串空翻連接的穩(wěn)定性還較差。
二線隊員是未來參加世界大賽的后備人才,是將來攀登競技高峰的接班人,因此合理的訓練目標和任務、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對于他們至關重要。通過對2014 年仁川亞運會男子體操比賽自由體操項目的錄像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表4),對比中國和日本二線隊員的競技實力,從賽場上的表現(xiàn)來看,中國隊員的整體實力稍強于日本隊,中國三位隊員的平均D 分為6.43,高出日本隊0.23;平均E 分為8.367,低于日本隊0.011,但與日本一線隊員6.93 的平均D 分相比,中國二線隊員的成套難度價值仍需努力提升;與他們8.644 的平均E 分相比,中國二線隊員的動作質(zhì)量還需進一步提高。難度是一把“雙刃劍”:難度大就有更強的競爭力,但容易出現(xiàn)失誤;難度低的動作一般完成質(zhì)量更好,但缺乏競爭力。教練員應盡可能為各運動員“量身定做”成套難度和難度儲備,達到難度與質(zhì)量和諧發(fā)展[10,11]。
表4 2014 年仁川亞運會男子體操比賽自由體操項目中、日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價值和完成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中、日男子團體冠軍之爭異常激烈,日本在自由體操項目擁有難度優(yōu)勢,主力成員有難度與穩(wěn)定發(fā)揮并重的“全能王”:內(nèi)村航平、D 分高達7.4 的白井健三、儲備難度達7.1 的加藤凌平,相比之下,中國自由體操團體水平相對處于劣勢,難度與完成質(zhì)量均不占優(yōu),整體競技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建議加強難度動作的儲備,根據(jù)運動員自身條件和技術特點來發(fā)展空翻及連接,如將“團身托馬斯”(D)升級為“直體托馬斯”(E)、將技巧串“后直900°+前直540°”(D+C)升級為“后直900°+前直720°”(D+D)、發(fā)展E 組空翻“后跳180°前屈2 周”等,而發(fā)展有0.2 連接加分的空翻連接應該是中國運動員今后的訓練目標;成套動作編排應減少1 個非技巧動作、增加1 個高難空翻或空翻連接;努力提高空翻轉體動作的完成質(zhì)量,尤其是落地穩(wěn)定性;并且還應重視二線隊員難度的發(fā)展和動作質(zhì)量的提高。
[1]張成龍助男團大逆轉[EB/OL].http://sports.sohu.com/20141013/n405043869.shtml,2014-10-13.
[2]嵐生,黃玉斌.鄒凱奇金是努力所得五金是團隊賦予的[EB/OL].http://roll.shhu.com/20120806/n349981514.shtml.2012-09-06.
[3]新體育.鄒凱:應該向日本隊學習中國體操隊任重而道遠[EB/OL].http://sports.sina.com.cn/012013-10-06/102216815830.shtml.2013-10-06.
[4]中國體操協(xié)會.南寧世錦賽三金難掩窘境 中國體操家底越來越?。跡B/OL]http://cga.sport.org.cn/dome_news/2014-10-16/449645.html,2014-10-16.
[5]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2013—2016 年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S],2013.
[6]張涵勁.世界優(yōu)秀男子自由體操成套編排價值取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6):113-117.
[7]徐連進,張玉剛,李菇萍.從新周期體操規(guī)則的變化看世界男子體操的發(fā)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572-574.
[8]周云濤.世界男子自由體操的發(fā)展及中外運動員比較[J].體育學刊,2010,(2):121-124.
[9]史海現(xiàn),李柳,孟憲林.倫敦奧運周期男子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發(fā)展趨勢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2):162-166.
[10]李柳.從34 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看自由體操的發(fā)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5):40-43.
[11]黃亮明.關于男子自由體操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4(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