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在實施基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一組為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基礎護理,另一組為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加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結果 兩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指標的對比結果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住院治療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良性發(fā)展,故值得在臨床基礎護理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基礎護理;應用效果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一種用于評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分表格。臨床多采用Barthel指數(shù)來進行ADL評分,該種評定方法具有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信度。曾有相關研究顯示若在基礎護理工作當中加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有利于提高護理服務的優(yōu)質性[1]。本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在實施基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一組設定為對照組,另一組設定為觀察組。排除患有心肺、肝腎等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排除骨折情況復雜、病情危重的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為(42.9±2.3)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為(43.1±2.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故組間可比性較好。本次研究目的以及過程方法均已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進行臨床基礎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具體措施如下:依據(jù)患者的具體需求,主動為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基礎護理服務,將ADL量表評分法加入到責任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當中,在每日交接班后,護理組長要對所分管的患者應用ADL量表進行評估,依據(jù)患者的得分結果,確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據(jù)此調整護理工作內容,如協(xié)助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排泄護理、協(xié)助患者洗漱、進食等等工作,以此提高患者的診療舒適度。護理組長要定期抽查護理工作情況,確保各項基礎護理服務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1.3 ADL量表評分方法 本次研究將采取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分,評分內容共設有10個項目,依據(jù)是否需要幫助以及需要幫助的程度分別設定0、5、10、15等四個評分等級,總分共計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自理能力越好??偡衷?0分以上則表示生活可以基本自理,得分在40~60分則表示生活中需要部分幫助,得分在20~40分則表示生活需要較大幫助,得分低于20分則表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相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P<0.05代表差異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兩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指標的對比結果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在基礎護理工作中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基礎護理服務的自主性以及針對性。曾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僅僅依據(jù)醫(yī)囑進行基礎護理服務遠遠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所需,更加不能達到優(yōu)質護理的服務要求,而在護理工作當中加入ADL量表則可由護理人員評定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利于護理人員對其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調整護理服務措施,從而促使護理服務更具針對性[3,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工作基礎上加用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為(98.7±2.4)分、護理滿意率為100.0%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服務中應用ADL量表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有利于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順利實施。侯巖芳等人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在基礎常規(guī)護理工作當中加入ADL量表可提高患者對基礎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幾率,值得臨床推廣[5]。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論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對住院治療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良性發(fā)展,故值得在臨床基礎護理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參考資料:
[1]陳峰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在實施基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18(3):63-65.
[2]張英,浦菊娣,王響英,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運用于分級護理中其質量及安全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3,24(6):555-557.
[3]滕海英,彭雪娟,趙翠松,等.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細化分級護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5,21(2):145-147.
[4]陳奕娜,陳映瓊,劉玉珍,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在髖部骨折患者尿管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4,16(4):498-499.
[5]侯巖芳,刁振明.應用ADL量表實施分級護理對基礎護理及分級服務滿意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11(1):60-62.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