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討神經(jīng)內(nèi)科護理中對腦卒中患者施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施行康復護理。護理結束后,根據(j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并使用腦卒中影響量表對患者的功能情況進行評估。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療效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腦卒中功能評分明顯更高(P<0.05)。結論 在神經(jīng)內(nèi)科的臨床護理中,對腦卒中患者施行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有效提高患者的機體功能和生活能力。
關鍵詞:神經(jīng)內(nèi)科;腦卒中;康復護理
目前,降低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殘疾和死亡的關鍵是盡早進行干預[1]。本次研究特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別對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和康復護理,以探討神經(jīng)內(nèi)科護理中對腦卒中患者施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腦卒中,意識處于清醒狀態(tài)。經(jīng)患者同意,將患者納入研究病例中。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2~81歲,平均(69.37±5.94)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3~82歲,平均(69.49±6.02)歲。兩組就臨床資料進行對比,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的觀察,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觀察組患者施行康復護理,采用5E康復護理模式。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根據(j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并使用腦卒中影響量表對患者的功能情況進行評估。
康復效果評價[2]:痊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幅度為91%~100%;顯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幅度為46%~90%;有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幅度為18%~45%;無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幅度低于18%;惡化,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增高幅度超過18%??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腦卒中影響量表(SIS)[3]主要包括肌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動能力、溝通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情緒狀態(tài)等8個方面,每個方面分值為0~100分,總分為800分。分值越高,說明康復效果越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在SPSS17.0軟件中錄入數(shù)據(jù),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效果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療效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腦卒中功能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腦卒中影響量表總分為(486.56±93.58)分,觀察組患者的總分為(597.82±92.34)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腦卒中功能評分明顯更高(P<0.05)。
3討論
近年來,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就算患者有幸存活下來,也有較大的概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活動功能障礙[4]。因此,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必要性。
本次研究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施行康復護理,采取5E康復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5]:①教育: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文化水平、職業(yè)、病情、宗教信仰以及健康需求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為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如腦卒中的發(fā)生原因、用藥方法、注意事項、飲食控制要點、康復訓練方法以及自我護理方法等。在講解的同時,護理人員可對患者發(fā)放健康宣教的手冊,并為患者進行操作示范。在日常工作環(huán)節(jié)中,評估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掌握程度低的患者進行再教育,直至患者熟練掌握為止。②鼓勵: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動態(tài)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了解患者內(nèi)心的需求,聆聽患者的傾訴,引用一些治療成功的病例,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Ш驼婀膭?,使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③工作:患者可嘗試自己完成一些基本動作,如洗手、洗臉、刷牙、搖動輪椅等,家屬應積極鼓勵患者參與日常生活工作,使患者對自身價值進行肯定,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積極性。④運動: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訓練方案,主要包括正確姿勢和體位的擺放、肢體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平衡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等。⑤評估:定期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估,如患者康復效果不佳,應對康復方案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和完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療效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腦卒中功能評分明顯更高(P<0.05)。這主要是因為5E康復模式將教育、鼓勵、工作、運動和評估等5個方面進行有機地結合,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案,使康復理念落實到康復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使患者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6]。
綜上所述,在神經(jīng)內(nèi)科的臨床護理中,對腦卒中患者施行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有效提高患者的機體功能和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慧,姜亞芳.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87-189.
[2]張英艷.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11-12.
[3]王蘭英,滿都拉.床邊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316-4317.
[4]楊志宏,王彥麗,劉海萍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1,33(10):1594-1595.
[5]曹靖惠,于靜.康復干預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5):2203-2204.
[6]寧文帥,于鳳偉,楊洋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90-149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