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血液透析療法治療因應用抗結核藥物所導致的急性腎損害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當中選出16例,其均因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引發(fā)急性腎臟損傷病癥,均采用血液透析療法進行治療,記錄患者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結果 本次研究中,療效顯著患者共11例,占比68.75%;治療有效轉為長期治療的共3例,占比18.75%;治療無效或死亡患者共2例,占比12.50%。結論 急性腎損害是結核疾病治療時常見的不良反應,患者臨床表現(xiàn)較為明顯,對臟器的影響較大,必須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選擇血液透析的時機,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關鍵詞:抗結核藥物;急性腎損害;血液透析治療;效果
肺結核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高傳染性疾病,目前在國內(nèi)的發(fā)病率較高,并且還在不斷增長。這類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大多數(shù)抗結核藥物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對于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危害,必須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才能夠緩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整體治療效果[1]。本文即是因應用抗結核藥物引發(fā)腎損害的16例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方法和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從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其均因抗結核藥物治療出現(xiàn)腎損害癥狀。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患者的年齡從17~83歲,平均年齡為(47.38±3.26)歲,患者的用藥時間從9~33d,平均用藥時間為(18.36±3.17)d,其中共有3例為首次治療者,13例為復發(fā)治療者。患者均出現(xiàn)尿路補償、下肢浮腫、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其臨床癥狀均是在使用藥物后產(chǎn)生的。
1.2方法
1.2.1腎損害判定方法 在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時,其腎功能指標在48h內(nèi)發(fā)生快速異常變化情況,血肌酐的含量凈升高值超過0.3mg/dl,總量超過26.4mg/dl,同時患者每小時的尿量遠小于0.5ml/kg,尿量減少時間超過6h。如患者出現(xiàn)以上情況,則說明其腎臟受到一定的損害,需要治療干預[2]。
1.2.2血液透析療法 本次研究中的16例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療法對腎損害進行治療。首先為患者建立雙腔靜脈通路,其作為血液的流出通道,將導管與透析機連接,采用三醋酸膜透析機作為治療設備,其濾過膜面積為1.3㎡,血液的流量為每分鐘500ml,使用碳酸鹽作為透析液。在治療過程中如患者沒有任何出血或滲血的情況,則可以使用常規(guī)肝素進行抗凝處理;而如果患者具有明顯出血或滲血情況,則必須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處理。每次的透析時間為4h,每7d需進行3次治療,根據(jù)患者實際耐受度選擇治療時間[3]。
1.3透析效果判定標準 將患者透析效果分為三類,其中療效顯著患者腎損害癥狀完全消失,肌酐含量低于106μmol/L,尿量超過1500ml/d;治療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但仍需要采取連續(xù)治療手段,肌酐含量大于442μmol/L,每天的尿量低于400ml;治療無效患者即為死亡患者。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共有11例患者療效顯著,占比68.75%;治療有效轉為長期治療的共3例,占比18.75%;治療無效或死亡患者共2例,占比12.50%。
治療前患者的尿素氮為(6.68±1.16)mmol/L,肌酐為(106.47±13.52)μmol/L,尿酸含量為(329.38±88.16)μmol/L。在采用血液透析治療后,患者的尿素氮含量為(5.08±1.02)mmol/L肌酐為(82.81±8.03)μmol/L,尿酸含量為(110.72±45.43)μmol/L。
由此可見大部分患者均治療效果良好,僅發(fā)生2例死亡情況,死亡率為12.50%。由治療前后患者腎常規(guī)指標檢測結果可以看出,16例患者三項指標均明顯下降。
3 討論
在治療肺結核時,采用抗結核類藥物的方法比較常見,而且臨床療效較好。但是在實際應用時這些藥物會產(chǎn)生明顯的毒性反應,使得患者的血肌酐含量發(fā)生明顯的升高,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尿量嚴重下降等腎臟損傷癥狀。此時患者體內(nèi)的毒性物質(zhì)代謝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使得毒性物質(zhì)在人體內(nèi)堆積,對其它臟器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因此想要更好地治愈患者的肺結核,就必須將腎損害治愈。如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其不僅減小較慢,而且還會增加人體對藥物毒性代謝的負擔,加重病情。
想要治療腎臟損傷,應從改善腎臟功能,減輕代謝負擔的角度出發(fā),利用血液透析療法糾正患者體內(nèi)的電解質(zhì)、酸堿度以及水分平衡,降低人體血壓,避免出現(xiàn)合并高血壓的癥狀。采用透析機人工創(chuàng)造血液體外循環(huán)和過濾的效果,在短時間內(nèi)過濾大量的血液,消除各類毒性因子和多余的水分,保證患者體內(nèi)微環(huán)境循環(huán)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判定患者是否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療時,應以肌酐含量為標準,如患者在1d當中肌酐含量上升超過44.2μmol/L,并且無尿時間大于12h,即可以判定患者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在實際應用時,血液透析不僅能夠過濾人體內(nèi)有害物質(zhì),還可以將病菌等去除,為改善人體腎臟功能創(chuàng)造較好的環(huán)境。這種治療一定要在確診后馬上進行,因為耽誤一定治療時間就有可能導致患者體內(nèi)毒性因子的大量堆積,為后期的治療造成較大的困難。同時,在患者確診為腎損傷時,應立即停止利福平的治療,避免加重患者病情[4]。
參考文獻:
[1]劉怡,李燕芬,沈曉君,何思婷,劉宇歡.抗結核藥物使用引起患者腎損害的分析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報道,2014,11(02):150-153.
[2]張林,楊文,唐傳容.藥物性腎臟損害的臨床分析[J].臨床腎病雜志,2012,08(01):26-27.
[3]姚倫,馮廣杰.高齡腎功能衰竭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6(20):106-107.
[4]柯發(fā)敏,張開蓮.肺結核患者51例抗結核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09):1327-132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