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查憑祥市食品安全情況,探究憑祥市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微生物結果。方法 選取2011年~2014年憑祥市超市、農貿市場、餐飲等場所的食品作為研究對象,檢測采集回來樣品中阪崎腸桿菌、志賀菌等微生物檢驗情況,對比超市、農貿市場、餐飲等不同來源樣品合格率。結果 2011年~2014年憑祥市共抽檢1163份食品,合格的樣品達到1124份,合格率達到96.65%。其中水產品的合格率為100%。餐飲行業(yè)、超市、農貿市場的樣品合格率分別為89.610%、98.980%、96.078%,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憑祥市食品安全問題較多,受到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金斯等致病菌污染,有關管理部門應當重視降低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確保人們吃到放心食品。
關鍵詞:憑祥市;食品安全;微生物
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高低,關系著社會穩(wěn)定與否,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1]。據統(tǒng)計,美國致病菌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4000例,對經濟造成的損失每年超過65萬美元,個別年份高達349億美元[2]。面對嚴重的食品問題,憑祥市依據國家下發(fā)的檢測項目來對該市的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中的食品進行風險評估,以期降低對人們健康的危害?,F(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014年憑祥市市區(qū)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冷飲店、學生宿舍、中學食堂、餐飲店等場所的食品作為樣本,包括奶粉、蛋糕、牛奶、醬鹵(豬耳朵、白煮鴨、燒鴨、白切雞等)、礦泉水、飲料、米粉、鮮榨果蔬汁等樣品。憑祥市2011年~2014年食品安全監(jiān)測的項目主要包括志賀菌、大腸埃希菌O157、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銅綠假單胞菌金斯、敦沙門氏菌等。
1.2樣本采集方式及其運送 對于散裝食品,檢測中心事先準備一次性滅菌袋進行采集,或食品銷售方提供的包裝袋進行包裝;對于定型的包裝食品,檢測中心不予另外進行包裝。24h以內,檢測中心將樣本全部送至檢測微生物的實驗室進行冷藏,但是新鮮食品必須當天采集樣本同時當天完成微生物檢驗[3]。
1.3方法 檢驗部門嚴格依照國家衛(wèi)生部關于食品檢驗的相關標準進行采集、運送、檢驗、保存、增菌、鑒定、分離等程序。
1.4檢測使用的試劑 檢測過程中所采用的顯色培養(yǎng)基、干粉培養(yǎng)基分別購買于北京科瑪嘉、北京路橋技術等公司,同時全部藥品以及試劑都在有效期的時間內使用。
1.5質量控制 微生物檢驗中心不僅對采集回來的樣本進行檢測,而且將已經標準陽性菌株作為相關的跟蹤對照,例如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確保檢驗過程中采用的儀器、試劑、培養(yǎng)基都正常使用[4]。
1.6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通過χ2檢驗,并且利用P<0.05表示對比結果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檢測樣本數以檢測結果 2011年,憑祥市抽檢的樣本數為536件食品,檢測出的致病菌為12株檢出率為2.24%,其中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3株蠟樣芽孢桿菌,1株阿貢納沙門氏菌。2012年,憑祥市抽檢的樣本數為328件食品,檢測出的致病菌為15株,檢出率為4.57%,其中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4株蠟樣芽孢桿菌,4株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013年,憑祥市抽檢的樣本數為133件食品,檢測出的致病菌為10株,檢出率為2.24%,其中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株蠟樣芽孢桿菌,,1株金斯敦沙門氏菌。2014年,憑祥市抽檢的樣本數為166件食品,檢測出的致病菌為2株,銅綠假單胞菌1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株[5]。
由上述可知,2011年~2014年憑祥市共抽檢1163份食品,合格的樣品達到1124份,合格率達到96.65%。其中蔬菜、水產品尚未檢出致病菌,檢出致病菌較多的食品樣品是涼拌菜、熟肉類。此外,檢測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出率最大,并且較為常見,主要出現(xiàn)在牛奶、快餐、糕點、醬鹵肉中;蠟樣芽胞桿菌常出現(xiàn)在桶裝水、米粉、蛋制品中。
2.2對比不同來源樣品的合格情況 由表1可知,餐飲行業(yè)、超市、農貿市場的樣品合格率分別為89.610%、98.980%、96.078%,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食品安全監(jiān)測本質上通過監(jiān)測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況,對食品安全情況進行評估,根本目的在于掌握一個地區(qū)或者某個場所的食品安全情況,從而針對監(jiān)測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食品安全監(jiān)測主要監(jiān)測有害因素、致病菌等對象,本次研究主要是檢測憑祥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情況。食品安全監(jiān)測具有以下作用:①可掌握當地食品安全的真實現(xiàn)狀,有利于科學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身體存在危害,同時為制定食品安全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提供數據支撐;②間接反映管理工作的水平,便于調整今后的工作方向;③及時發(fā)布安全預警,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2011年~2014年憑祥市共抽檢1163份食品,合格的樣品達到1124份,合格率達到96.65%。其中水產品的合格率為100%。餐飲行業(yè)、超市、農貿市場的樣品合格率分別為89.610%、98.980%、96.078%,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餐飲行業(yè)抽取樣品的合格率最低,在其中檢測出常見的致病菌為蠟樣芽孢桿菌,通常在餐飲飯盒以及米粉中,這種致病菌是具有條件的,倘若食品已經被這種致病菌污染,極易形成腸毒素,消費者如果對食品保存不當,放置較長的一段時間,芽孢極易繁殖,進而導致消費者中毒。
有關部門應當按時檢測當地農貿市場、學校、超市等重要場所的食品情況,并且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本次實驗發(fā)現(xiàn),熟肉類、生肉類等食物是主要的污染食物。為此,管理部門應當重點加強對這些食品的貯存、銷售、加工、生產等各個階段進行全面的監(jiān)管,并且完善當地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此外,管理部門應當深入分析食源性疾病影響因素,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曾玉明.靈川縣2011年食品微生物安全風險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業(yè),2014,12(25):2-4.
[2]韋太煥.2012年崇左市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結果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14,30(8):1066-1068.
[3]鐘天輝,張輝,譚燕妮,等.2011年德陽市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3,29(1):75-76.
[4]梅燦輝,龍紅.提高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評估體系有效性的思考[J].農產品加工,2013,8(325):56-61.
[5]陳慧中,楊楠,劉博.沈陽市2011-2012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監(jiān)測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7):1184-1186.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