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嚴重程度與動脈僵硬度的關系。方法 選擇年齡大于65歲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收集患者身高、體質(zhì)量、吸煙史、既往病史等基本資料,所有患者抽取血生化、糖化血紅蛋白、血氣分析,進行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2011綜合評估方法對患者進行COPD疾病嚴重程度評估。以頸動脈-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PWV)作為評價動脈僵硬度指標,以PWV>14m/s為高動脈僵硬度高的診斷截點。分為PWV>14m/s組及PWV≤14m/s組,分析兩組的臨床資料并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①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PWV>14m/s組及PWV≤14m/s組患者年齡、COPD疾病嚴重程度、氧分壓、糖化血紅蛋白、LDL-C、收縮壓及脈壓存在差異;②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OPD疾病嚴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COPD疾病嚴重程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獨立影響因素。關鍵詞: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籆OPD疾?。粍用}僵硬度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選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就診的年齡大于65歲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男性77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78.6±4.6)歲。2型糖尿病診斷符合2010年WHO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COPD診斷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2011標準對患者進行診斷。
1.2方法
1.2.1收集患者身高、體質(zhì)量、吸煙史、既往病史等基本資料,所有患者抽取血生化、糖化血紅蛋白、血氣分析,進行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
1.2.2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2011綜合評估方法評估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將患者分為A、B、C、D組。癥狀評分應用改良的英國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困難量表(mMRC)評分和慢阻肺評估測試(CAT)。評分評估,mMRC評分0~1分或CAT<10分為癥狀少組,mMRC評分≥2分或CAT≥10分為癥狀多組;急性加重以近一年急性加重<2次或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為低風險組,近一年急性加重≥2次或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為高風險組;肺功能GOLD分級,I、Ⅱ級為低風險組,Ⅲ、Ⅳ級為高風險組。如果2項風險評估不一致時,以更高風險的方法為準。癥狀少、低風險為A組,癥狀多、低風險為B組,癥狀少、高風險為C組,癥狀多、高風險為D組。
1.2.3肢體動脈搏動波(PWV)檢測 采用法國Complior自動脈搏波速度測定儀,測定頸動脈-股動脈PWV。患者取仰臥位,確定右側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最明顯部位,測量兩點間體表距離,然后將壓力感受器分別置于上述搏動最明顯處,調(diào)整探頭使波形顯示清晰,儀器自動測量頸動脈、股動脈脈搏傳導速度,連續(xù)記錄16個速度測量值,去除3個最大值和3個最小值,取其余10個測量值的平均值。本研究以PWV>14m/s為動脈僵硬度增高的診斷截點[3]。將患者分為PWV>14m/s組及PWV≤14m/s組。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PWV>14m/s組及PWV≤14m/s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兩組患者年齡、COPD疾病嚴重程度、氧分壓、糖化血紅蛋白、LDL-C、收縮壓及脈壓存在差異。
2.2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以是否存在動脈僵硬度增高為因變量,以年齡、COPD疾病嚴重程度、氧分壓、糖化血紅蛋白、LDL-C、收縮壓及脈壓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貧w方程模型的適配度的檢驗顯示P=0.000。結果顯示COPD疾病嚴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獨立影響因素。
3 討論
2型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為老年患者常見病、多發(fā)病。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同時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病變不僅累及肺部,還具有全身炎癥特征,可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體重下降,營養(yǎng)不良,骨骼肌萎縮,骨質(zhì)疏松,心血管疾病,肺癌,內(nèi)分泌紊亂,糖尿病等。COP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總體發(fā)生率為18.5%,因心血管事件死亡者占27.1%。有研究顯示COPD患者動脈彈性降低,易發(fā)生動脈硬化。本研究顯示,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
脈搏波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是評價動脈僵硬度的經(jīng)典指標,動脈硬化程度與PWV正相關,PWV評估的動脈僵硬反映了早期動脈硬化。PwV越快,動脈的彈性越差,僵硬度越高。應用PWV評估患者的動脈僵硬度,具有無創(chuàng)、方便、經(jīng)濟、快捷等優(yōu)點。大樣本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以baPWV>1400cm/s為截點,baPWV與30歲以上人群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有較好的相關性,并且這種相關性獨立于傳統(tǒng)危險因素之外。
影響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僵硬度的因素有多種。傳統(tǒng)影響PWV的因素包括年齡、血壓、脈壓差、血脂異常等。本研究顯示,年齡、脈壓差、血脂異常及糖化血紅蛋白是影響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主要因素,與既往文獻相符合。
除了影響動脈僵硬度的傳統(tǒng)因素,本研究顯示,COPD疾病嚴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獨立影響因素。目前的研究,COPD及糖尿病都存在全身炎癥。系統(tǒng)性炎癥、血管功能障礙、氧化應激、缺氧等影響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COPD患者循環(huán)中白細胞、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顯著提高,提示COPD患者體內(nèi)存在持續(xù)的炎癥。COPD患者由于長期缺氧、機體耗能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及機體分解代謝亢進等原因可引起低脂血癥及營養(yǎng)不良,從而加重局部和全身炎癥反應及內(nèi)皮功能障礙,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重。有學者認為肺功能的下降是COPD患者發(fā)生冠心病風險及病死率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合并冠心病的COPD患者,全身炎癥反應更明顯。Ramsy等研究提示COPD患者動脈硬化和氣道阻塞有關聯(lián);陳瑞等研究中顯示氣流受限程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有關;McAllister等研究證實肺氣腫的嚴重程度可影響動脈硬化的進程;Siny 等研究中顯示FEV1下降10%,心血管事件所致的病死率至少增加28%??傊?,COPD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以影響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可能影響動脈硬化的進程,從而影響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COPD疾病嚴重程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動脈僵硬度增高的獨立影響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降糖治療同時應積極治療及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進展,可能對延緩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智強,曹立梅,陳旭.急性腦梗死患者糖脂代謝紊亂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106-109.
[2]鞠寧,周長宏.脂代謝紊亂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30:977-979.
[3]陳哲,苗莉,高春英,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動脈僵硬度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2(14): 1235 -1237.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