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預后影響的相關因素,為臨床康復護理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326例AMI患者近期(1個月)病死率與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就診時間、梗死部位、治療方法、危險因子等的相關性,及時有效地制定個體化康復護理程序。結果 女性、高齡、前壁心肌梗死、就診時間>6 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診介入治療病死率較溶栓治療組低,吸煙、高脂血癥可能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及時實施康復護理程序,有效預防AMI復發(fā)、降低近期病死率效果確切。結論 AMI近期預后受多因素影響,可通過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控制危險因素、加強康復期護理改善預后。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影響因素;康復護理
本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影響AMI患者近期預后影響的相關因素,為AMI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程序,降低近期病死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6例,其中男271例,女55例,年齡(67.4±8.3)歲。高血壓212例,合并高脂血癥179例,合并高尿酸血癥54例,合并糖尿病92例,吸煙史85例,肥胖93例,有家族史67例。AMI診斷標準符合2002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心肌梗死診斷指南[1]。
1.2靜脈溶栓治療方案 溶栓方案根據2002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心肌梗死治療指南;排除亞急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
1.3方法 通過病史資料采集,分析性別、年齡、發(fā)病就診時間、梗死部位、治療方法、危險因子等與AMI近期病死率之間的關系,針對個體化差異制定康復護理程序,包括宣傳教育、個體化護理評估、預警護理、家庭舒適護理、藥物預防及治療、心理舒適護理。
2 結果
女性、高齡、前壁心肌梗死、就診時間>6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診介入治療病死率較溶栓治療組低。
3 討論
3.1近期病死率的影響因素
3.1.1年齡、性別對AMI近期病死率的影響 女性AMI患者近期病死率顯著高于男性(p<0.01)。與男性相比,危險因素中除吸煙率低于男性外,女性患者年齡較大,這可能和絕經期前女性雌激素保護作用相關。本組女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者明顯多于男性,這與文獻報道的一致。因此,性別、年齡是影響AMI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3.1.2發(fā)病就診時間對近期病死率的影響 入院距發(fā)病時間>6 h的患者近期病死率高于<6 h的患者(P<0.05)。冠狀動脈閉塞18 min心內膜下心肌細胞即出現(xiàn)壞死;閉塞3 h后壞死區(qū)擴展至全層的2/3,閉塞6 h可引起透壁性心肌壞死,所以AMI患者溶栓的最優(yōu)時間窗是發(fā)病后6 h以內治療成功率高,患者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病死率會明顯降低。
3.1.3梗死部位與近期病死率的關系 本文資料顯示前壁或前壁加下壁、側壁患者的近期病死率高于其他室壁(P<0.05),這與國外統(tǒng)計相一致。由于前壁是決定左心室收縮功能的關鍵部位,因此前壁梗死會導致更多的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3.1.4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病死率的影響 急診溶栓治療與急診介入治療對AMI的作用機理都是再灌注治療,使梗死相關動脈盡早開通,減少壞死心肌數量,改善預后。與保守治療相比,可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P<0.05);追蹤接受急診介入治療患者又較溶栓治療患者病死率低(P<0.05),證明在AMI中應用支架植入術安全有效,再灌注成功率更高。
3.2冠心病危險因子在存活組與死亡組中的比較 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高脂血癥在存活組與死亡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高尿酸血癥、肥胖、家族史,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吸煙、高脂血癥可能是影響AMI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3.3康復護理程序的啟用
3.3.1個體化護理評估 一般在患者住院的第1~2d通過咨詢方式(患者或家屬)為患者建立相應的資料庫。內容包括:目前生活狀態(tài)、文化程度、家族病史及防治態(tài)度、危險因素知信情況、對AMI疾病的認知情況、飲酒吸煙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通過監(jiān)測血壓、血脂、血糖等進行綜合測評建立一套AMI個體化康復護理模式。
3.3.2宣傳教育消除誘因是AMI疾病防治的關鍵 宣傳教育以介紹AMI發(fā)病的相關知識和了解預警癥狀及其防治措施為主,分析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找尋合適時機采取個體化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預警因素,教會患者自我觀察、保健知識及自救方式,全力提高AMI患者對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認知能力。
3.3.3預警護理 是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有關AMI危險因素和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實施連續(xù)的動態(tài)監(jiān)測;重視早期預警護理,因為老年人反應遲鈍,痛閾提高,疼痛常被并存病癥狀掩蓋,許多病情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
3.3.4家庭舒適護理 AMI患者往往由于高齡、臥床時間長及治療、生物鐘紊亂,容易產生其他并發(fā)癥,建立正常的生活周期,如:合理飲食、起居規(guī)律、保持大便通暢、預防控制感染等。每天協(xié)助患者或讓患者自己進行康復活動前和活動中均詢問病情,測量心率和血壓,無明顯異常表現(xiàn)則按康復活動計劃逐日進行,活動時或結束后不久出現(xiàn)不適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康復活動時出現(xiàn)應立即停止活動)直到恢復活動前狀況為止[2-3]。
3.3.5藥物預防及治療指導 向患者介紹AMI疾病正確合理的用藥方法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常備緩解心絞痛的藥物,定期查看藥物有效期并在使用前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降糖治療早期掌握區(qū)分診斷高血糖及代謝綜合征,積極應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控制體重和高脂血癥等。
綜上所述,AMI患者的近期病死率與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就診時間、梗死部位、治療方法、吸煙、高脂血癥等密切相關,可通過選擇有效治療方法、建立個體化康復期護理程序可明顯改善近期預后,降低近期病死率。
參考文獻:
[1]滕艷霞,林靜.2種穿刺方法在冠狀動脈介入術中的應用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8c):33-35.
[2]王春梅,吳學思,韓智紅,等.不同性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2):126-129.
[3]沈紅,陳湘玉,曹紅梅,等.急救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21):20-21.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