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的不良反應。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明顯低于對照組(13.0%),兩組差異顯著(P<0.05);但是,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臨床效果更為顯著,且更具安全性。但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用藥過程中,胃腸道反應較多,可替換成其他藥物。
關鍵詞: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良反應
感染性疾病在臨床實踐中比較常見,阿莫西林是廣譜抗菌藥,具有較強的殺菌效果,且不受到飲食的影響。但是,阿莫西林的藥效常常會受到青霉素的影響,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改良了自身的抗菌活性,從而能夠有效彌補阿莫西林的不足。臨床用藥過程中,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均可帶來不同程度不良反應。為此,選擇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09例,女191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7.6±3.7)歲。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檢查確診,且符合感染性疾病相關診療標準[1]。排除標準[2]:①年齡>80歲者;②心肺功能嚴重不全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108例,女92例,平均年齡(48.5±3.8)歲。對照組男101例,女99例,平均年齡(47.3±3.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用藥劑量、用藥方法均相同。靜脈滴注,3.0 g藥物溶于0.9%生理鹽水中,1 次/d。
1.3指標觀察 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總結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準確記錄后,進行詳細的統(tǒng)計學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到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中,數據均采用%表示,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共有15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對照組共有2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0%。觀察組不良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15例不良反應病例中,共有10例胃腸道不良反應,2例呼吸系統(tǒng),1例中樞神經系統(tǒng),1例肝膽系統(tǒng),1例泌尿系統(tǒng);對照組26例不良反應病例中,共有1例胃腸道不良反應,7例呼吸系統(tǒng),7例中樞神經系統(tǒng),1例肝膽系統(tǒng),6例泌尿系統(tǒng),其他4例;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感染性疾病在臨床實踐中比較常見,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很多感染性疾病均是由細菌感染導致,也包括手術感染。針對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臨床主張及時發(fā)現,并及時采取對癥措施進行治療??咕幬镌谂R床中非常常見,將其應用在感染性疾病中,可發(fā)揮強效抗菌殺菌作用。但是,很多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①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病情,②會給患者帶來不同類型、不同步程度的不良反應。
阿莫西林屬于廣譜抗菌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殺菌效果。但是,權威文獻表明,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服用阿莫西林時,其藥效常常受到青霉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阿莫西林藥效的發(fā)揮[3-4]。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阿莫西林對青霉素酶不具有耐受性,若病菌中酰胺酶菌株不斷上升,則會對阿莫西林的抗感染能力產生阻礙。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也是廣譜抗菌類藥物,針對阿莫西林藥物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藥物的抗菌活性上。
與很多西藥相同,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臨床用藥過程中,均可帶來不同程度不良反應。本研究旨在對兩種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進而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性,結果顯示,觀察組共有15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對照組共有2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0%。觀察組不良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臨床效果更為顯著,且更具安全性。與此同時,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5%。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與劉皈陽,于鋒英,陳超[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相符。
總而言之,雖然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均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充分減少用藥不良反應,應正確評估患者病情,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及過敏史,做到謹慎用藥,進而不斷提高患者診療效果,并有效縮短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朱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同給藥方案治療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18(11):1513-1515.
[2]王寶江.阿莫西林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良反應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20(16).
[3]黃敏文,袁耀佐,錢文,等.UPLC-UV法同時測定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的含量及其在國產片劑溶出曲線測定中的應用[J].藥物分析雜志,2013,31(02):981-983.
[4]范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16:1)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05(20):93-97.
[5]劉皈陽,于鋒英,陳超,等.阿莫西林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良反應的對比研究[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0,28(06):1965-1968.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