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手術后疼痛以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101例上肢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兩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換的術后疼痛情況與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后疼痛情況明顯輕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上肢骨折患者進行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手術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患者滿意度
舒適護理的含義是護理人員根據(jù)導致?lián)Q不舒適的各種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整體性的護理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心理與生理上的不良情緒[1],在促進患者的康復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幾年來我科應用舒適護理模式對骨折手術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患者手術后的疼痛程度,大幅度的提升了患者滿意度。本文主要探討了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以及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4年6月~12月所收治的101例上肢骨折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73例,平均年齡為(28.12±3.69)歲。36例為尺、橈骨骨折,28例為肱骨骨折、37例為鎖骨骨折,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感染性疾病、神經疾病以及高血壓疾病。使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9例,研究組5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手術后將患肢抬高,并且確?;颊哂幸粋€安靜的住院環(huán)境,鼓勵患者多聆聽輕柔的音樂,幽默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輕松的報刊等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感,對于部分對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應該遵守醫(yī)囑,注射鎮(zhèn)痛劑[2]。研究組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首先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訴說自己的疼痛反應,對患者呻吟、哭泣表示理解。其次還應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鼓勵性格樂觀、開朗的患者多與病房中的其他患者進行溝通,相互鼓勵、互相幫助,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3],從而達到創(chuàng)建良好病房氛圍的目的。
1.2.2再則應該確?;颊唧w位的舒適,術后患者應該采用平臥位或者側臥位,護理人員應該使用軟枕抬高患者患肢,當患者站立時前臂吊帶屈肘位吊起患者患肢。以達到促進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肢腫脹,緩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舒適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及時的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勵親人多陪伴患者。
1.2.3其次護理人員還應使用觸覺分散發(f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使用輕輕按摩患者傷口周圍皮膚,以傷口敷料為界,用手指按摩患者敷料以外的皮膚,并根據(jù)患者的喜好,配合活絡油、液體石蠟進行按摩,按摩時應該確保力度適中,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按摩2~3次/d,按摩時間30~60min/次。按摩的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向患者講笑話,讓患者觀看幽默的視頻、雜志的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1.2.4最后,護理人員還可以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與皮膚刺激的方法,確保患者病房的寧靜,術后24h使用冷毛巾敷患肢,毛巾應置于傷口敷料或者關節(jié)以外的部位[4]。24h后可使用50℃~60℃的熱水袋對患者的傷口敷料或者關節(jié)以外的部位進行熱敷。熱敷應該用毛巾將熱水袋包住,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皮膚顏色和感覺,防止出現(xiàn)燙傷。
1.3評價指標 使用評分的方法將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為無、輕、中、重、極度疼痛五個等級?;颊邼M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與不滿意四類。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納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后24h的疼痛程度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疼痛情況:3(6.12%)例無疼痛,6(12.25%)例輕度疼痛,15(30.16%)例中度疼痛,15(30.16%)例重度疼痛,10(20.41%)例極度疼痛。研究組患者的疼痛情況:12(23.08%)例無疼痛,16(30.77%)例輕度疼痛,10(19.23%)例中度疼痛,8(15.38%)例重度疼痛,6(11.54%)例極度疼痛。對比兩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手術后24h研究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情況,10(20.41%)例非常滿意,31(63.26%)例滿意,8(16.33%)一般,不滿意0例。研究組患者滿意度情況,33(63.46%)例非常滿意,17(32.69%)例滿意,2(3.85%)一般,不滿意0例。對比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舒適護理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例如:慢節(jié)律的呼吸或者深呼吸,這樣能夠集中患者的注意力,放松全身肌肉,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皮膚刺激的方法能夠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有效的減輕患者出現(xiàn)肌肉痙攣以及局部水腫的現(xiàn)象。按摩則是通過物理刺激擴張患者淋巴管、血管、增強患者的淋巴液與血液的流動速度,促進前列腺素E、組胺等炎性止痛介質的疏散與吸收,并且按摩還能緩解肌肉、血管等軟組織出現(xiàn)痙攣,讓周圍神經的興奮度降低,減輕患者疼痛感。此外,護士積極、主動的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測量,并且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不同對的舒適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疼痛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適感與自我控制力。
實驗結果表明,對上肢骨折患者進行舒適護理,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郝敬紅.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獨立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2379-2381.
[2]劉敏.舒適護理減輕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和改善患者滿意度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4,27(5):1236-1237.
[3]林紅,赫子懿,顧珊菱,等.心理護理和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急診患者影響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z1):35-35.
[4]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410.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