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應用于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中的效果差異。方法 選取我院足月妊娠臨產時診斷為胎兒窘迫的孕婦患者11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選擇分娩方式為陰道助產術, 觀察組選擇分娩方式為剖宮產術。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新生兒窒息率無明顯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臨床改善率明顯增加,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術和陰道助產術均可選擇用來處理臨床出現胎兒窘迫的足月妊娠臨產孕婦,但相對于陰道助產術,剖宮產術可明顯改善胎兒窘迫癥狀,臨床療效較好,可供臨床選擇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術;陰道助產術;足月妊娠;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為臨產期間常見癥狀,多發(fā)生在臨產時,指胎兒宮內缺氧或酸中毒引起的危急狀態(tài)之一,嚴重危及胎兒在宮內的安全,同時可能發(fā)生新生兒窒息或者出生后遺留后遺癥,甚至死亡[1]。胎兒窘迫主要受到臍帶、胎盤、母體及胎兒等因素的影響,臨床表現主要為胎心、胎動改變等異常指標。目前產科處理胎兒窘迫的重要方法有陰道助產術和剖宮產術,它們成為挽救母嬰安全的重要措施。陰道助產術作為一種常規(guī)治療方法,應用較早[2]。近年來,由于醫(yī)學的發(fā)展以及醫(yī)療技術的提高,剖宮產術持續(xù)增加,其安全性也大幅度提高。本研究選取本院118例足月妊娠臨產時診斷為胎兒窘迫的孕婦為研究對象,觀察了分別采用陰道助產術和剖宮產術進行處理的應用,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足月妊娠臨產時診斷為胎兒窘迫的孕婦11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9例。對照組實施陰道助產術,年齡21~32歲,平均(25.86±2.47)歲,孕周37~41w,平均孕周(39.4±1.6)w;觀察組實施剖宮產術,年齡22~32歲,平均(25.75±1.54)歲,孕周36~42 w, 平均孕周(38.7±2.1)w。兩組孕婦均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合并癥,無不良妊娠史, 精神正常。兩組產婦在年齡、體重、孕周、胎次、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陰道助產術處理(由于本院條件有限,陰道助產難以執(zhí)行者均改為剖宮產術),觀察組給予剖宮產術處理。胎兒窘迫診斷:采用胎兒電子監(jiān)護儀器對孕婦進行為期20 min連續(xù)監(jiān)護,監(jiān)護內容包括催產素激惹試驗、宮縮應激試驗以及無應激試驗,此外,對破膜的孕婦進行羊水狀態(tài)的觀察。早期輕度缺氧時,胎心率>160 次/min,晚期缺氧嚴重時,胎心率<110 次/min,或胎動<3 次/h 或明顯出現異常,羊水Ⅱ-Ⅲ度糞染。對比兩組新生兒窒息率以及新生兒臨床改善率情況,評價各自療效。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有56例完成陰道助產術,3例改行剖宮產術,觀察組62例行剖宮產術。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新生兒窒息率和死亡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臨床改善率明顯增加,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綜合癥狀。急性胎兒窘迫多發(fā)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兒窘迫常發(fā)生在妊娠晚期,但在臨產后常表現為急性胎兒窘迫。母親身體狀況、子宮胎盤和臍帶血循環(huán)受阻、氣體交換不利均會引發(fā)急性胎兒窘迫[3]。引起胎兒發(fā)生窘迫的因素眾多,母體患有嚴重貧血和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導致自身缺血缺氧是影響胎兒窘迫的因素之一。胎盤因素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以及過期妊娠、羊水過少等急癥也可引起胎兒宮內窘迫。臍帶因素如臍繞頸、臍帶過短、臍帶脫垂、臍帶扭轉等影響胎盤與母體之間氧及營養(yǎng)物質的傳遞也可導致胎兒窘迫的發(fā)生[4]。胎兒窘迫的發(fā)生可誘發(fā)新生兒窒息甚至可導致新生兒死亡,因此及時確診,有效處理才能保證母嬰安全及新生兒預后。當前,臨床上有效處理胎兒窘迫的重要醫(yī)療措施有剖宮產術和陰道助產術。陰道助產術主要是通過胎頭吸引術、會陰切開術并借助產鉗來輔助分娩的一種技術。陰道助產術可用于胎位不正、胎兒不大、產程長等并發(fā)癥,同時也應用于胎兒窘迫的處理。剖宮產術是指經下腹部剖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 我國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其作為分娩方式之一,可有效處理胎兒窘迫的問題,保障母嬰安全。本研究顯示剖宮產術和陰道助產術均可選擇用來處理臨床出現胎兒窘迫的足月妊娠臨產孕婦,有效改善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癥狀,但發(fā)現剖宮產術可明顯改善胎兒窘迫癥狀,其改善率為93.55,明顯高于陰道助產術80.7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和陰道助產術均能有效改善胎兒窘迫癥狀和母嬰預后,當臨床發(fā)生胎兒窘迫時,可根據孕婦具體情況選擇,但剖宮產術改善率更高, 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陰道助產術,在同等條件下可酌情優(yōu)先選擇,同時做好新生兒復蘇的準備工作,降低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減少圍產兒的病死率。
參考文獻:
[1]陳紅波.胎兒窘迫監(jiān)測方法研究進展[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37(10):1267-1270.
[2]廖燕飛,楊棟清,李春玲.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用于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中的優(yōu)劣差異[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7):265-266.
[3]郭紅.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在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4):110-111.
[4]呂金蘭,楊立華.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在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8):500-501.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