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相關性消化道穿孔(又稱為PODT病癥)患者給與內鏡閉合治療方式,探究現今內鏡治療的相關狀況。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的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鈦夾閉合治療方式并時時記錄其相關臨床表現,同時研究其他內鏡相關治療方式。結果 對于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給與及時內鏡治療能夠較好促進患者后續(xù)病癥康復。結論 給與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有效內鏡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消化內鏡;穿孔;治療;現狀
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微創(chuàng)技術得以應運而生,多樣化的新型內鏡如胃鏡以及小腸鏡等等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且作為重要診查手段應用于現今胃腸疾病的實際臨床治療中[1]。但是相應也提高了診查環(huán)節(jié)中相關性PODT病癥的發(fā)生幾率。而該種相關性PODT病癥如果沒有給與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嚴重威脅到患者身體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的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該30例患者中有18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男女性患者年齡主要是集中在31~65歲。在實際穿孔原因方面:13例患者由于剝離粘膜術而導致消化道出現穿孔狀況,10例患者則由于腸鏡診斷而導致消化道出現穿孔狀況,還有7例患者則由于切除粘膜術而導致消化道出現穿孔狀況。在實際穿孔類型方面:11例患者存在胃穿孔現象,還有15例患者存在食管穿孔現象以及4例患者存在結腸穿孔現象。在實際發(fā)生穿孔的時間方面:18例患者在相關操作中可見穿孔屬于急性穿孔,12例患者則在相關操作完畢之后的24h之后出現實際穿孔現象屬于遲性穿孔。
1.2方法 在對上述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的治療中,使用的主要器械包含腸鏡以及胃鏡和相應的金屬鈦夾。具體治療方法:患者存在的穿孔狀況一經發(fā)現相關醫(yī)護人員需要給與及時有效性治療。對暴露病灶應該保證適當性的吸氣以及少量性的注氣。在實際治療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對患者實際病灶區(qū)域給與液體的有效吸凈,如果是患者病灶發(fā)生局部性的出血狀況則需要進行吸氣以及充氣的重復性操作,并且給與患者有效止血措施[2]。在此基礎上相關醫(yī)護人員在內鏡前端區(qū)域套管上插入帶有鈦夾的夾閉器,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將鈦夾充分的暴露出。之后在患者病灶區(qū)域擴張鈦夾并進行有效旋轉,依據治療需要適當調整鈦夾位置直至接觸到患者病灶兩側的粘膜為止,然后將其緩慢取出。手術后相關管理方法:相關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胸腹以及血象等體征給與嚴格有效性監(jiān)測,此外醫(yī)護患者不同狀況給與不同的吸氧護理以及防感染護理和營養(yǎng)支持等等[3]。
2 結果
上述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總共放置鈦夾為90枚。其中僅2例患者其鈦夾位置不佳最終發(fā)生脫落狀況,但并未實際脫落與患者的腹腔中。其他患者均為出現后續(xù)出血等狀況,無1例患者治療后死亡。上述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在治療后1~2個月之間病癥均全部好轉且已出院。
3 探討
3.1相關性PODT病癥其他內鏡相關治療方法 對于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來講除了可以采用金屬鈦夾閉合治療方式之外,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內鏡治療方式。
3.1.1支架帶膜添堵治療術 該種治療方式相較于鈦夾閉合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性。由于患者實際穿孔病灶區(qū)域較小,因而實際治療實施空間比較狹小有限,使用鈦夾夾閉器也就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而該種支架帶膜添堵治療術則是通過利用西格瑪膜管支架對患者穿孔病灶給與一定的有效添堵,待到患者穿孔區(qū)域實際病愈之后再將其良好的取出[4]。但是該種治療術同樣也具有局限性,那就是不可以用于胃穿孔以及相應的結腸穿孔實際治療上。
3.1.2生物膠狀粘堵治療術 該種治療方式主要是應用于一些小型穿孔或者是隱匿類型穿孔病灶。通過利用具有生物性質的蛋白膠狀組織在粘合劑的幫助下對患者實際穿孔病灶給與有效性的覆蓋以及粘堵。而如果是患者的實際穿孔區(qū)域較大,僅僅是通過鈦夾閉合治療也無法較好的促使創(chuàng)面閉合,則可以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生物膠狀粘堵治療。也就是說在鈦夾閉合治療之上對未完全閉合創(chuàng)面利用蛋白膠狀組織給與補充性閉合。同時對該穿孔創(chuàng)面給與一定的保護措施,盡量避免胃腸液對于穿孔創(chuàng)面的不良性侵蝕[5]。進而最大化的保障患者穿孔區(qū)域的良好愈合。此外相關醫(yī)護人員還可以在治療之后對患者給與抗生素以及相應腸道減壓藥物的實際服用指導。
3.1.3聯合鏡下綜合治療術 對于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來講如果是穿孔病灶較大僅僅是通過鈦夾閉合治療也無法較好的促使創(chuàng)面閉合。相關醫(yī)護人員可以依據現有治療器械給與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實施聯合鏡下綜合治療術。首先醫(yī)護人員需要實際檢查患者的穿孔病灶大小。依據患者實際病灶選擇適合的尼龍圈,然后在尼龍圈上利用多個鈦夾進行有效固定,保證尼龍圈穩(wěn)定的處于患者穿孔粘膜上。最后將尼龍圈不斷的向中心區(qū)域進行收攏直至將穿孔全部閉合。在最后治療過程中尼龍圈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拉伸方式。①平向緩和式拉伸。即相關醫(yī)護人員由尼龍圈的外側平向向中心位置進行緩和拉伸,在這個操作中比較重要的操作點在于\"平向\"和\"緩和\";②環(huán)向緩和式拉伸。即相關醫(yī)護人員由尼龍圈的外側由左向右一圈圈向中心位置進行緩和拉伸,在這個操作中比較重要的操作點在于\"環(huán)向\"和\"緩和\"[6]。無論是采用哪一種尼龍圈拉伸方式都可以較好給與患者穿孔區(qū)域的閉合。
3.2內鏡治療療效 在本研究中對于30例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給與了鈦夾閉合治療方式之后無1例患者出現治療后死亡狀況,同時治療后1~2個月之間病癥也全部好轉且已出院。由此也可以看出內鏡治療的有效性。而除了該種治療方式之外其他幾種內鏡治療術或是針對小穿孔病灶又或是針對較大性的穿孔病灶均能夠起到針對性的有效治療。可以說現今多樣化的內鏡治療完全能夠應對相關性PODT病癥的實際治療。
4 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給與相關性PODT病癥患者有效內鏡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效霞,伊冬梅.臨床路徑在無痛性消化內鏡診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01:145-146.
[2]文武,蹇貽,吳曉英.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消化道隆起型病變[J].西部醫(yī)學,2010,05:869-870+873.
[3]盧軼,厲有名.老年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研究現狀[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3,03:243-245+253.
[4]高革,曹建彪,杜囚鵬,等.消化內鏡應用現狀及展望[J].臨床誤診誤治,2011,01:87-89.
[5]李康,王毅.現代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及展望[J].西藏醫(yī)藥雜志,2011,01:38-41.
[6]李兆申.中國消化內鏡現狀及展望[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0,01:5-8.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