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一些學校對于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歷史課程是副科,這不僅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的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的提升。本文主要結合實踐,就初中歷史課程的有效教學開展了分析,以期能夠更好的促進歷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教學研究;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6-065-01
課堂的有效教學,簡單來講,就是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采取多種方式的教學活動,最后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想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是要進行教學策略的研究,另一方面則是要轉變教學的觀念。本文主要結合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實踐,就提升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進行探討,以期更好的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1. 設計好教學目標,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任務
首先教學任務的制定要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歷史課程中所探討的是人類發(fā)展中的規(guī)律和基本的歷程??梢哉f歷史學科和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應該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相適應,反映出時代發(fā)展的基本特色,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歷史課程教學任務的制定要能夠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教育的對象是作為學生的個人,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整體的素質,是教育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歷史課程的教學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歷史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歷史教學讓學生辯證的思考問題,在歷史學習中了解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進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然以人為本的歷史課程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素質可以得到綜合性的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進步的快樂。
2. 激發(fā)學生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創(chuàng)設歷史課程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歷史課程學習興趣。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以歷史知識作為背景實施教學。如很多初中學生,特別是男孩子對軍事比較著迷,也喜歡看閱兵儀式。今年是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我國官方將會舉行閱兵儀式,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以此被背景,開展抗日戰(zhàn)爭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卓絕,以及中國最為遠東主戰(zhàn)場所做出的重大歷史貢獻。學生在了解到這些背景之后,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更高。
其次要積極的組織課堂的討論,激發(fā)課堂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程組織的時候,應該確定相應的討論題目,對討論的過程進行設計。比如在學習《五四愛國運動》這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時不同的學生大多會給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就此可以將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講給學生聽,完成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在教學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一方面是教學的引導者,也是討論的參與者。通過討論一步步的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往往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學習感觸,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3.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比較課堂而言,課外活動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程教學的不足。就歷史課程的教學來講,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讓學生就某一歷史事件闡發(fā)自己的觀點;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問題的辯論比賽,通過辯論比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辯證的思維方式,在組織材料的過程中擴充自己的歷史知識。除了這些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制作或者小展覽,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話劇表演,這些都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通過這樣課外活動,學生歷史課程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學生綜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提升。
4. 設計科學的歷史教學評價機制
在一些歷史課程的代課老師眼中,評價往往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考試,這種方式不僅僅過于簡單,也不能夠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在目前情況下已經不能社會發(fā)展的現實要求。其實,對初中生進行歷史學習效果評價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課程的任課老師應該與時俱進,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以此來對教學進行引導。除了對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外,還要評價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另外,要改變傳統(tǒng)的陳舊的評價方式,提倡將教學、活動和評價相互的統(tǒng)一,在豐富我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豐富我們的評價方式和教學方式,最終促進歷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5. 小結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必須要將教學、活動和評價幾個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一方面要具備很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尊重初中階段歷史課程的一般教學規(guī)律。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體驗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才能夠更好的增強初中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戴秀英.教學后記:歷史課堂魅力生成的重要源泉[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9) .
[2] 宋書林.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兼談《近代文化》(一)的教學[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07).
[3] 鄭林.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問題——處理好教學與教科書的關系[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02).
[4] 王淑菊,孟向群.“探究—體驗—實用”的新型歷史課堂的構建[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