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耙匀藶楸尽辈粌H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還要以此改變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以人為本”理念。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以人為本;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6-036-01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社會性為一體的學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倫理道德、公民意識、公民行為規(guī)范,還要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更加強調其人文性?!耙匀藶楸尽钡慕虒W理念,能夠引導學生確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意義
“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是一種現(xiàn)代教育理念,它將學生放在第一位,主張以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順應學生的稟賦,提升學生的潛能,從而完整而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相比于其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主張因材施教,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給予積極的引導;此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學方式,使教學過程變?yōu)橐粋€師生交流、互動的雙向過程。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社會性為一體的學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其思想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能力,還要轉化學生的立場,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
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應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當中,不僅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確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備課
備課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耙匀藶楸尽钡慕虒W理念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考慮學生的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備課。例如在進行江蘇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六課備課的時候,首先要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通過一系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該句古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只有人與人之間友善相處才能建設和諧社會。例如可以加入這樣一個故事——細雨淅瀝。車靠站,上來一位中年婦女,她走近一個座位,打量了一番皺起眉頭,面露不悅。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那個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幾滴水,弄濕了椅面。她重新選了一個空著的雙人座位。入座時,隨手把她那滴著水的雨傘放在了旁邊的座位上……。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去討論,從而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古語,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習慣??偟膩碚f,在初中思想品德備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實際需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從而全面貫徹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教學理念。
(二)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
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經歷由具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組織教學,進行知識建構,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保證以及“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現(xiàn)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組織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要充分的信任學生,讓學生主動動腦、動手、動口,多角度、多方向的去分析問題、質疑問題,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思想品德。
(三)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以人為本的教學手段是確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發(fā)揮教學民主作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體現(xiàn)平等、寬容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更具有民主性、人文性。例如在學習江蘇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課好習慣受用一生的時候,可以采用同學們感興趣的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雙手十指交叉,有的學生右手大拇指壓在最上面,有的學生左手大拇指壓在最上面,并且覺得很舒服,這就是習慣。而反過來,將原來的右手大拇指在上的變成左手大拇指在上,結果會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不習慣。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培養(yǎng)好習慣,自覺克服不良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是一種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并以學生為主體,完整而全面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將該種教育理念應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當中,通過調整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初中思想道德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本寬.以人為本,轉換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思維[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9).
[2] 黎順明.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J].黑河學刊,2011(10).
[3] 張現(xiàn)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凸顯以人為本[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B),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