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3課《孔雀東南飛》,是整個高中語文教材的經(jīng)典篇目,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犊兹笘|南飛》自問世以來,一直感動著讀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劉蘭芝的形象,留給讀者不盡的思索、惋惜和痛心。
主人公的美麗與命運(yùn)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力作,作品內(nèi)容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它的故事就像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那美麗多情,溫柔善良,勤勞質(zhì)樸,聰明能干,孝順堅韌的劉蘭芝,就像是我們的姐妹,更像是鄰家女孩。她笑了,我們也跟著高興,她哭了,我們也跟著流淚。我們看著她長大,看著她穿著自己親手織成的羅襦,滿臉歡愉地出嫁。提筆能成詩,動手彈箜篌,舉步知禮儀,體貌似羅敷。
這樣的劉蘭芝,卻得不到婆婆的認(rèn)可。她的婆婆,無情地把她休棄了,這是令人深思的悲劇,是對美的徹底地毀滅,最終導(dǎo)致劉蘭芝走向死亡。劉蘭芝用生命去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yán),用生命去呼喚良知,用生命去抗?fàn)幧鐣椭贫?,那個逼她去死的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劉蘭芝走了,沒有驚天動地,但一定強(qiáng)烈地震憾我們的心靈。痛定以后,我們?nèi)シ治瞿莻€狠心婆婆到底為何休掉這樣“精妙世無雙”的媳婦。
悲劇的表層原因
詩的第二節(jié)寫道:“雞鳴入機(jī)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劉蘭芝日夜織布,三天織成五匹,已經(jīng)很快,很辛苦了,但是婆婆仍舊嫌她織得慢。這是故意刁難,別有用心。于是蘭芝悲傷地吟誦道:“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那么到底難做在哪里呢?婆婆為什么刁難她呢?值得深思。
詩的第四節(jié),焦母說劉蘭芝:“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遣去慎莫留?!苯鼓感輻墑⑻m芝的第二個理由,說她缺少禮節(jié),一舉一動不聽她使喚,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氣,非休不可。而事實劉蘭芝是一個知書識禮的媳婦,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詩的第三節(jié),焦母對焦仲卿說“吾已失恩義”,就是說她對劉蘭芝已失去恩情德義,不可能再要這個媳婦,非休不可,這是她休棄劉蘭芝的第三個理由,一個頑固、自私、狠毒、不可理喻的惡婆形象,躍然紙上。
詩的第十節(jié),劉蘭芝自陳:“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xùn)。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這也許是焦母休棄蘭芝的原因之一,鄉(xiāng)野孩子,缺少教養(yǎng),嫁入富貴焦家,不能適應(yīng)焦母的使喚。門第不當(dāng),寡識少禮,蘭芝受到焦母嫌棄。
深層原因及分析
原詩第三節(jié)寫道“共事二三年”,就是說劉蘭芝嫁到焦家已經(jīng)二三年,但劉蘭芝并未為焦家添丁加口,這是婆婆要休棄她的一個重要原因。封建倫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既然劉蘭芝不能為焦家傳宗接代,那么她就是大不孝,就會被休掉。
劉蘭芝美麗端莊,聰明賢淑,深得夫君喜愛,夫妻二人琴瑟和諧,相敬如賓,非常恩愛。焦仲卿是焦母唯一的兒子,焦仲卿為官作宰,孝順明禮,焦母十分疼愛這個兒子,哪知劉蘭芝進(jìn)門,搶去了她心中唯一的愛,唯一的寄托。于是她怒從中來,不可遏止,失去理智,一定要休掉這個媳婦。
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專制的訓(xùn)導(dǎo)和毒害,使得劉蘭芝不敢違拗她的婆婆,不敢直面指責(zé)她的婆婆的虛偽、殘忍和蠻橫。她只能任人擺布,任人呼來喚去,不能追求和獲得自己的幸福。
劉蘭芝被休棄,無奈地離開這個她既愛又恨的人世,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荒唐的社會制度的悲劇。我們讀蘭芝,愛蘭芝;我們讀蘭芝,哭蘭芝;我們讀蘭芝,思蘭芝……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中加雙語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