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藏各地區(qū)的民間兒歌源遠流長,首先對西藏民間兒歌的特點及其在五大領域中的體現(xiàn)進行了闡述,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分析西藏民間兒歌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現(xiàn)狀,以引起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等更多的人來關注和研究西藏民間兒歌,改變兒歌不受重視、兒歌教學存在困難等現(xiàn)狀,以期更大程度地實現(xiàn)民間兒歌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西藏文化;民間兒歌;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3-0136-02
在西藏各地區(qū)兒童生活中,普遍流行著民間兒歌,它是藏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兒歌既有兒童的情趣,又富有藏族民間音樂的特色,具有其獨特的風貌。源遠流長的西藏民間兒歌內容豐富多彩,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發(fā)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民間兒歌能反映西藏各地兒童的生活情趣、生產知識和多姿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兒童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和生活,開發(fā)智力并啟迪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從中還可以了解到自己豐富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因此深受兒童喜愛。
一、西藏民間兒歌的特點
(一)與本民族文化息息相關
西藏民間兒歌是由本民族勞動人民自發(fā)創(chuàng)編的,兒歌中滲透著民族的語言文字、習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等特點,它是反映著本民族所共有的、習尚的行為,是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兒歌《西藏五個第一》,兒童通過吟唱此兒歌,可以了解西藏的歷史。
西藏五個第一[1]
第一個藏王聶赤贊普,
第一個宮殿雍布拉康,
第一個藏區(qū)雅礱,
第一個生存方式工農,
第一個村落達孜。
(二)生活性
各個地方的兒歌種類和唱法有一定的區(qū)別,如:兒歌隨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不同,并且游戲中所配唱的兒歌一般都是當地的語言,這就說明了民間兒歌和孩子們的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其次,兒歌的內容多呈現(xiàn)的是生產、生活的知識等。而且,西藏的孩子們有很多好玩的民間游戲,這些游戲往往配有朗朗上口的兒歌,孩子們經常一邊玩游戲一邊說唱著兒歌,真實地反映了孩子們的生活情趣。例如,兒歌“小手兒空空,但愿找到核兒;星星不要把眼眨,彎彎月亮要升起,祈愿核桃磨穿孔?!笔撬麄冊谀ズ颂視r會唱的兒歌。
(三)區(qū)域性
西藏民間兒歌的區(qū)域性主要表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
其一,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隨著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孩子們游戲的內容也不一樣,說唱的兒歌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在農區(qū),地勢相對平坦,氣候條件較好,很適合戶外游戲,而且孩子們的游戲時間也長,所以在農區(qū)流傳的兒歌更多是游戲類;相反,在牧區(qū),地勢相對崎嶇,氣候條件比較惡劣,孩子們大都待在家里,所以在牧區(qū)流傳的大多是敘事類和故事類的兒歌。
其二,不同的地理位置,人們所依賴的生產勞動不同,說唱的兒歌也有所區(qū)別,這與當地人們的生活著緊密的聯(lián)系。自古以來藏族人民都靠農牧結合生活,安度、那曲、青海等地區(qū)主要牧業(yè)為主,而衛(wèi)藏地區(qū)農業(yè)為主,比如說游戲歌里狼抓小羊、羊怪游戲歌等牧區(qū)兒童唱得多,因為這些兒歌關聯(lián)著他們的生活。
此外,西藏地域寬廣,每一個地區(qū)由于不同的方言,兒歌的旋律也有差異。
二、西藏民間兒歌滲透著五大領域
(一)健康領域
如前所述,兒童在玩跳繩、踢毽子、扔羊拐等游戲時,常常伴隨著兒歌,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兒童的身體健康,鍛煉他們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另一方面,很多游戲是兩個及兩個人以上合作完成,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感受溫暖,培養(yǎng)主動、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如兒歌《來跳繩》等。此外,很多民間兒歌本身就蘊含了有關健康的知識,簡單短小、朗朗上口的兒歌不僅可以讓幼兒獲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優(yōu)美的旋律、和諧的節(jié)奏使幼兒心情愉悅,有利于心理健康。
來跳繩[2]
一二三大家來放石子
一二三大家來撿石子
慢慢地來跳過繩子
孔雀的跳繩往左轉
小鳥的跳繩往右轉
左轉的轉個圈圈,插根旗
右轉的轉個圈圈,插根旗
沒有比香煙更香的
沒有比煙草更甜的
煙桿子插在腰間上。
(二)語言領域
有經驗的家長和老師都知道,0—6歲的學齡前兒童似乎有熱愛文學作品的天性,這些文學作品對孩子都有莫大的吸引力。學前兒童對文學作品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聽說的學習過程,通過學前兒童視覺、聽覺、動覺的參與,對兒童的語言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全方位、多渠道的促進作用。
兒歌屬于學前兒童文學作品的類別之一。有韻律,朗朗上口,語句簡短,適合兒童吟誦,他們也非常喜歡,同時幫助幼兒矯正發(fā)音。優(yōu)美動聽、主題鮮明、短小精悍的兒歌,讓孩子們仿佛能夠通過聲音看到兒歌中所描繪的畫面,孩子們聽起來興趣盎然,這是對幼兒進行規(guī)范語言啟蒙的最好時機,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表達及運用的能力,并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對文學作品的熱愛,培養(yǎng)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梢?,兒歌對兒童語言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3]。
(三) 社會領域
美好的社會是集體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的家庭。西藏民間兒歌游戲里大多數集體游戲,比如說狼和羊、跳繩、游泳等,都是通過兒童互相協(xié)調,互相幫助來完成,這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除此之外,西藏民間兒歌作為西藏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西藏民間兒歌是由本民族勞動人民自發(fā)創(chuàng)編的,兒歌中滲透著民族的語言文字、習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等特點,是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民間兒歌作為西藏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習西藏民間兒歌,有助于引導幼兒感受本民族豐富與優(yōu)秀的文化,激發(fā)幼兒愛民族的情感。
(四)科學領域
兒歌的歌詞滲透著科學領域的知識。兒童喜歡唱的“認識手指歌”“十二生肖”等歌詞中明確地講到了自然科學的知識。例如兒歌“踢毽子歌”。
踢毽子歌[3]
金黃色的毽子上插著五彩的羽毛,
藍色羽毛如藍天,是杜鵑鳥的羽毛;
白色羽毛如海螺,是羊角雞的羽毛;
紅色羽毛如火焰,是紅色雄雞的羽毛;
綠色羽毛如松石,是伶俐鸚鵡的羽毛;
黃色羽毛如黃金,是金色黃鴨的羽毛。
這首兒歌中,兒童可以知道不同的顏色,認識不同的動物,以及區(qū)別這些相似的動物它們身上所具有的不同顏色。不難發(fā)現(xiàn),蘊含著一定科學知識的西藏民間兒歌,可以幫助幼兒認識事物,激發(fā)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引導幼兒認識世界。
(五)藝術領域
西藏的民間兒歌歌詞、形式都有藝術特征。其獨特的民間音樂風格使得西藏民間文化在我國民族音樂的文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民間音樂對于西藏人民來說具有普遍性的特點,人人都能歌善舞。民間兒歌屬于民間音樂的一種形式,在西藏各地區(qū)兒童生活中,普遍流行著民間的兒歌。也正因為如此,兒歌呈現(xiàn)出鮮明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
此外,西藏民間兒歌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這對于引導幼兒觀察和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有很好的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
三、西藏民間兒歌在西藏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兒歌作為表達兒童內心的世界的語言工具。它能充分地滿足不同幼兒的展需要,受到了孩子們的青睞,有利于增強幼兒體質、開發(fā)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生活,便能為他們解決很多煩惱,希望品嘗人間的美好,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離不開兒歌的教育。
(一)在學前家庭教育中的運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送他們去游泳、上早教班,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甚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他們過早地接受一些知識的學習或者上各種所謂的興趣班。這樣做對嗎?如果真想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的人,那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教育。盲目跟風、揠苗助長的做法實在不可取。
除了要滿足幼兒對于游戲、玩耍的需求之外,兒歌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內容。如上所述,西藏民間兒歌是內容豐富,歌詞簡單包含豐富的民族文化,應該被西藏人民所傳承,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西藏民間兒歌丟失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加之很多農牧區(qū)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他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關鍵的是他們沒有教育孩子的意識。所以,西藏的民間兒歌在現(xiàn)代學前家庭教育中被運用的很少。
(二)在幼兒園中運用
西藏的民間兒歌在西藏幼兒園的運用相對廣泛。在西藏的最有特色的是學校的廣播體操。在做早操的時候,廣播里播放著本民族的兒歌,小朋友跳鍋莊。此外,在西藏除了過六一兒童節(jié)以外還有兒歌最多出現(xiàn)在民族節(jié)日當中,而且表演形式多樣,例如,通過兒歌的形式開展了兒童服裝展示。另外,在幼兒園有專門以西藏民間兒歌為內容的教學活動。
同時,西藏民間兒歌在幼兒園中的教學出現(xiàn)了些許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個人問題。西藏幼兒園目前實行藏漢雙語教育,簡單地說,同一首歌兒歌,既要用漢語教給幼兒,也要用藏語教育幼兒。因目前大多教師偏年輕化,他們對于本民族的語言有所丟失,此外還有很多在西藏長大的漢族學生,在西藏或者內地院校畢業(yè)后又重新回到西藏幼兒園上班,她們雖然聽得懂藏語,但交流存在很大障礙,簡單地說,就是只會聽不會說,所以他們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出現(xiàn)對兒歌中的藏文不認識、不熟悉的現(xiàn)象。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要準確地將藏語的兒歌翻譯成漢語意思,而后教給幼兒,這就需要運用教師的文學功底,而西藏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這無疑是一個難題。兒歌教學另一方面的問題來自于幼兒的身上。農牧區(qū)的幼兒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機會相對很少,加之,不同地區(qū)幼兒的語言有所差異,給教師在教兒歌的過程帶來的很大難度。
當然,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西藏民間兒歌作為有價值的寶貴資源,應該被充分地引入到幼兒園,被合理地利用。其次,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利用西藏民間兒歌,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進行實踐—反思—再實踐這樣一個過程,讓其教育價值發(fā)揮到極致,讓我們西藏兒童有所受益,也讓我們的西藏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
參考文獻:
[1]交巴李加,周毛先.藏文啟蒙讀本小學卷[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0.(15-18).
[2]扎拉達瓦桑布,達瓦.西藏兒歌[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20;56).
[3]張加蓉,盧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