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了音樂教學實施趣味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音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趣味;教學;興趣
在素質教育觀下,教育要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為核心目標。音樂能夠愉悅人們的身心,能夠放松心情,能夠體現人們的審美觀點!音樂是人文學科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必修課程之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今的教學,增加小學音樂教育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音樂教育作為人生音樂的啟蒙,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在音樂教學的滲透,做正確的引導。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趣味教學的作用
1.趣味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每位兒童成了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創(chuàng)造者,使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大批不喜歡音樂的兒童也愛上了音樂課,并能及早發(fā)現一些有特殊音樂才能的學生。
2.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老師,也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小學音樂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在音樂中得到美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在音樂中釋放情感,在音樂中獲得樂趣。
3.小學音樂教學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音樂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許多優(yōu)美的歌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更多道理。通過趣味音樂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學會欣賞音樂,培養(yǎng)學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操。
二、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原則
1.要具有生活情趣。課本本來就取源于教材,源于生活,音樂教學要與小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學音樂首先要讓孩子能聽懂自然之音,要懂得節(jié)奏感。
2.要讓孩子在在游戲中提高學習。兒童的本性都是好玩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分成小組,玩唱歌的游戲,學生的激情一定很高,還能將已學的歌曲加以復習鞏固,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渴望。
3.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每一首歌曲、每一段舞蹈都有其流傳的理由,都有一段歷史來源。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就是將歌曲的情景展現在課堂上,也可以找學生表演,一邊看著情景或是在大腦中想象,一邊學習歌曲,將歌曲中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學生學習中還可以完全享受這種美好。
4.要靈活運用教材內容。教材是我們學習的基礎,也是根本與核心內容,教師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的宗旨,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既要將重難點突出,按照課程標準,同時要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運用各種教學理念將課堂內容詮釋出來,更重要的是將音樂的美感詮釋出來,要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音樂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三、小學音樂趣味教學常用方法
1.引導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摒棄那種教師滔滔不絕講個不休,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的氛圍,給學生“討論”“說話”“爭吵”的機會,讓人人都說起來,發(fā)展形象思維,激活靈感。 在教學中可將一些難于記憶或趣味性不強的歌曲內容編成形象、生動的兒歌或謎語,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歌曲《可愛的太陽》編成:什么東西像燈籠?高高掛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們暖烘烘。通過提問小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和認知度。
2.想象法。在學習常用的力度標記和速度記號時,教師可以編一些音樂謎語或順口溜。像延長記號,教師可編其為“眉毛彎又長,眼珠圓又亮;你要碰到它,歌聲唱得長”。教師說出前兩句時,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其記法,然后再讀出后兩句,使學生充分掌握它的意義。這樣,增強了音樂課的娛樂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激發(fā)兒重的音樂興趣。在辨別1、2 、3、5四音時,讓學生分別扮小鴨、小雞、小羊、小貓等動物,在聽音模唱時,讓他們用該動物的叫聲模唱音高,以提高學生對音的聽辯能力,這種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動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通過愉快的模仿學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增長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力。
3.實踐法。實踐感受是導入學習的階段,即個體親身經歷的階段。在欣賞《嘀哩嘀哩》前,為了讓學生走進春天感受氛圍,先組織學生以“春”為主題展開討論,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聽優(yōu)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fā)掘春天的美,還可以自己編唱春天的歌曲。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的異常動聽感人,這是他們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聲音,增強對欣賞歌曲最好的理解。
4.形象法。教學時可以制作一些動物、音符的頭飾,美麗的“花朵”形象的圖畫,還可以制作“活動”的教具。如在歌曲《誰唱歌》的教學中,老師可先將幾個卡片制作的“小動物”貼在黑板上,當老師教授歌詞內容時,啟發(fā)學生“誰唱歌兒嘰嘰嘰?”學生回答:“鳥兒唱歌嘰嘰嘰?!崩蠋熅蛯⒑诎迳系摹傍B兒”“飛”到掛圖中歌詞的空白處。這樣,對于歌詞的記憶就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5.打動法?,F代音樂課堂教學中,電化教學手段的普遍應用,使音樂課更顯形象、直觀,對學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將學生們帶入了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百鳥林中爭鳴,聽后感覺是歡愉?是清新?還是聯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聲,沙沙沙沙,那均勻不斷的雨聲,你想到了什么?這些音色并未告訴我們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種情緒:不安、興奮、歡樂。然而他卻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極深的興趣,感知音樂的大門也隨之敞開了。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情趣的培養(yǎng),正確地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豐富教學手段,找準學生興趣的切入口,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機會,應從實踐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參與,在趣味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敖志敏.如何在小學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2).
[2]張燕.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03).
[3]高麗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4]陳蘭.為小學生撐起一片英語學習的藍天[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