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邁入集體生活,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學習的場所,幼兒教育應該培養(yǎng)幼兒參與集體生活的能力,應該保證幼兒交往的真實展開。本文主要闡述了幼兒園幼兒剛入園時如何融入到集體,提出我個人的幾點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淺談
本文主要從幼兒園剛入學的幼兒自身特點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讓孩子融入到班集體,如何與小朋友們交往,下面談下我的想法。
一、讓幼兒愛上幼兒園
在幼兒入學第一天,學校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們營造一個快樂而又有意義的開學氛圍,引導他們愛上學校,并且可以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有一個好的開端,讓幼兒愛上幼兒園,覺得在幼兒園是快樂的。
幼兒園應該舉行一個隆重的開學典禮,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孩子們穿著漂亮的衣服, 孩子進校后,幼兒園要領孩子參觀學校的各種設施,包括教室、廁所、兒童娛樂設施、活動室等。接著向孩子介紹老師,包括班主任和各科的教師,然后再分發(fā)課程表,講一講對學生的要求。有的學校還組織一些娛樂活動,以提高入學新生對學校的興趣。
另外家長需要做些工作:第一,為孩子找友伴,同齡的或大一、兩歲的小孩。每天抽空讓孩子和左鄰右合年齡相近的孩子多相處,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將來上幼兒園時,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學,如此才不會感到孤獨與無伴;第二,養(yǎng)成孩子的正常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中午要睡午覺;第三,常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游戲,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第四,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訓練。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第五,培養(yǎng)孩子看書的興趣。提供幼兒一些簡單的圖卡、畫片以培養(yǎng)其閱讀的習慣。
二、“游戲”教學
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智力。而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fā)揮潛能的機會。幼兒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從幼兒的角度理解游戲,做到在教學中游戲,游戲中教學。游戲是幼兒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動,也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游戲是幼兒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fā)展,鞏固和豐富的自己的知識,并且能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品質良好情感及發(fā)展其社會性。比如,教師經常在組織各種活動時使用這樣一類語言:\"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請來了一個客人——圖形寶寶,圖形寶寶很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
另外學??梢远喽嘟M織多種游戲項目,比如:“穿大鞋”比賽,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又如游戲“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認識數字“7”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再如在游戲“飛舞的彩球”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玩彩球,還可以結伴玩彩球,同時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適合不同個性、不同水平去發(fā)展幼兒的需要。
三、幼兒良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
通過教師的努力,學生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充滿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喜歡參與操作性較強的活動,如美工活動,音樂活動等,并能學習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表達和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自己動手操作進行的探索活動和表演活動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樂于勇敢地在集體面前發(fā)言和表演。幼兒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積極參與各項娛樂表演活動。
讓幼兒學會簡單的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你早、你好、再見、謝謝等,遇到熟悉的人會問好。能與其它小朋友和睦相處,不爭搶玩具,懂得愛護玩具和日用品,不摘花,不把玩具帶回家。愛護園內的公共設施。學習洗手、漱口的方法,懂得水的寶貴,會節(jié)約用水,在洗手的時候,不玩水,不把別人和自己的衣服弄濕。會識別自己的物品,會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學會獨立入廁,不隨地大小便。
四、幼兒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幼兒積極參與交往,對幼兒的個性、情緒、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交往包括幼兒與成人的交往和幼兒同伴之間交往兩種基本形式。幼兒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
靈活運用各種資源,幫助幼兒建立寬松和諧的同伴關系,首先,要教給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要讓幼兒更多的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尊重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例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戲,教師可以教幼兒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戲,怎樣做,在游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自己的意見,最后要教給幼兒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發(fā)生的情景,幫助幼兒尋找游戲伙伴,鼓勵幼兒多結交新朋友。比如開辟了“玩具的新家”,發(fā)動孩子從家里帶來心愛的玩具,利用玩具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在活動中,及時表揚那些主動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兒,促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系,培養(yǎng)了他們社會交往能力。
幼教工作者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啟蒙者,又是孩子的嚴父慈母,更是他們熟悉世界的領路人,是生活中可以敞開心扉與之交流的伙伴。如何扮演好這一系列角色,是幼教工作者職業(yè)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幼兒教育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 鄒瓊瑤. 對幼兒園常規(guī)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 教育科研論壇2007年08期.
[2] 田冰. 關于“促進兒童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探索[J]. 教育研究 1994年03期.
[3] 張書琴.新剛要對幼兒園教學管理的啟示[J].新課程:小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