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shè)與教學有關(guān)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們知道,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其過程就是操作和重復,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能感知語言之神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達到對語言文字的默契和領(lǐng)悟。 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聲、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世界,并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情感。
[關(guān)鍵詞]興趣;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沒有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取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在小學的所有教學中,語文教學無疑是最重要的。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求知欲望
1. 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chǔ)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通過講故事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教學的趣味性,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一切教學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的愛好和興趣。教師要學會講故事。紀連海老師就是用故事來吸引學生。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xiàn)作者的感情。教師只有自己首先進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給人以入迷之感。教師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樣,加上節(jié)奏使故事具有可聽性,語言親切,又有變化??梢允褂酶鞣N各樣的象聲詞,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把角色的對白進行擴充,適當重復,適當提問,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喜歡老師的,自然也喜歡我們的語文課堂了。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以講故事為契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要比說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講故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珍視獨特體驗,享受審美情趣。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為名家名篇,大多文質(zhì)兼美,含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閱讀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在熟讀課文《月亮灣》之后,一位教師另辟蹊徑,利用繪畫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讓學生用彩筆將各自體會到的美麗的月亮灣畫下來。孩子們?nèi)呵檎駣^,開始緊張而投入地作畫。20多分鐘后,學生陸續(x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組交流、欣賞,并推選了組內(nèi)最出色的幾幅。作品雖然簡單稚嫩,但月亮灣主要景物的特點、神韻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畫中。后來,教師又請幾位小畫家走上講臺,為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從讀文理解,到作畫悟情,再到析畫賞美,學生運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還原課文的內(nèi)涵和意境,縮短了與作者的心靈距離,從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二、運用現(xiàn)代科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巨大的魅力。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課件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多媒體課件走進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查閱資料,通過短視頻和搜集圖片,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xiàn)在課堂上。因為有了這種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1.多媒體滿足求知欲,添點快樂。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難有持久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個特點,給予所需,“投其所好”。多媒體畫面逼真,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不要說引導學生,就是一播放生動的畫面,學生早已經(jīng)安安靜靜、聚精會神、不錯眼珠地注視著畫面了。
2. 運用多媒體整合素材,豐富教學資源 。語文即生活,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將是一種開放性極大的活動。我們要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學效果,恰當擴大信息量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guān)的聽和看的機會,從而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溝通。
如教學課文《武松打虎》,可以把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除惡蜈蚣嶺等片斷剪輯下來,應用到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武松,會講述他的故事。還要指導學生觀察武松的言行舉止乃至神態(tài)變化,分析思考、討論武松的形象特征。這樣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容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
3.模擬配音,訓練能力。多媒體聲色俱佳,十分適合小學生的教學,尤其是誦讀詩文,感覺極佳,播放課文錄像,背景是高山流水,古箏樂曲音樂柔和悅耳,學生跟讀,字幕清晰播放全文,簡直就是藝術(shù)享受。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和有利的條件,我在教學《第十二塊紗布》時,把里面的人物設(shè)計成動畫,很精彩,先聲情并茂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然后只出現(xiàn)動畫和音樂,借助這些有力的提示,讓學生給動畫中的人配音,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堪稱熱情高漲,樂此不疲
三、結(jié)語
興趣是知識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機和欲望。即使參與了也是被動的。雖然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我們能夠正視小學生的實際,從小學生語文教育的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教學的捷徑和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培養(yǎng),就能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戚春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問題及其策略[J] 語文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