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支持下,充分發(fā)揮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直觀性和人文性,同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師生情感,觸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中的多媒體技術;高中語文課堂;工具性;人文性和諧;高效
一、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宗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課堂中應起到輔助的作用,而非主體
語文教學畢竟和數(shù)理化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差異,多媒體技術在數(shù)理化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往往很大,比如數(shù)學幾何的畫圖、物理的一些實驗和化學的反應過程等,都需要多媒體工具的充分幫助,而語文,似乎對這些要求都不高,甚至可以不使用。因此,在語文課堂中,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千萬不能把形象藝術代替文學(文字)藝術。
二、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方法:用最優(yōu)最精的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達到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
我歷來贊同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說法?!罢Z”就是“語言文字”,就是一種符號,這個符號主要是用來傳遞一種感情,能傳遞感情的方法就是一種“工具”。而傳遞感情是人類特有的、能表達人的心理的一種活動,這個活動往往又代表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象征,所以,“文”就是“人文性”。
那么,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覆蓋的語文課堂中如何展示語文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下面就以“走近杜甫”為例來展示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輔助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查找資料,準備課件,布置課前預習;
2.學生準備: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查找目錄,分組分配任務,上網(wǎng)或者翻閱書籍查找相應資料。
3.課堂準備:利用課前講演、黑板報、每日一句等常規(guī)性學習方式渲染氣氛,與單元學習主題——走近唐詩相結合。
說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管是教師方面還是學生方面,對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都是充分利用、適可而止的。比如教師資料的準備,一個是影碟的準備或者網(wǎng)絡視頻的下載,課件的制作都是充分而又適可而止的。絕不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多媒體的應用”上,更多的還是對文本的解讀和理解。比如查找資料時,更多的還是涉及文字方面的資料,而非影像或者圖片。
課堂運用:
1.教師展示視頻片段《大唐氣象 詩仙李白》;
2.學生小組學習成果展示:
李白生平(文字、圖片、作品內(nèi)容)
李白思想和風格(幻燈片、作品解讀)
文學史對李白的評價(文字、幻燈片、同學習作)
李白作品對后世的影響(朗誦、表演)
我心中的李白(作品展示)
3.李白部分作品解讀與品鑒:
《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4.作業(yè)布置:李白的作品是如何體現(xiàn)其高蹈出世思想的?舉例說明這一特點。
說明:調(diào)節(jié)各個教學程序中涉及到powerpoint、FLASH,圖片、音像等充分利用其高效容量。
課后檢查:
作業(yè)講評。利用校園網(wǎng)絡平臺,學生將自己的作業(yè)直接復制粘貼到班級主頁,先由小組成員在上面發(fā)表各人的看法,然后由小組長作總結性評價。老師負責給各小組長的作品做點評。
三、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原則:充分利用、適可而止
在上文第二點談到技術運用的方法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反復強調(diào):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既要充分又不能喧賓奪主。原因很簡單,第一點的“宗旨”也已經(jīng)提到,作為語文教學,多媒體的運用應該當作一個輔助手段,而非主題或者全部。
依然以課堂實錄為例來點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否適當:
課題:《林黛玉進賈府》
教學過程:
1.導入:powerpoint展示曹雪芹生平。同時簡介曹雪芹與《紅樓夢》的關系。
2.電視劇《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片段欣賞。
3.進入課文。
學生自讀。
老師提問。
學生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語言部分。
4.小結課文:課文的中心思想——《紅樓夢》的“反封建、反家長制”思想。
課例點評:應該說,本課使用的多媒體技術并不算多——幻燈片+視頻,可是,給人的感覺卻是“視頻搶了文字的風頭”。原因在哪兒呢,就是老師在運用整個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過多的受到多媒體手段的限制了——一板一眼地演繹下來,學生得到的往往只有視頻顯示的那幾個鏡頭。至于小說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就很難得到體驗了。
針對以上不足,我建議可以稍作修改:把課文朗讀和解讀的步驟放在視頻之前。
理由如下:
現(xiàn)代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信息已經(jīng)以各種形式侵入了學生的生活,而音像形式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所以,當老師把視頻放在朗讀課文之前就勢必影響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雖然在學習課文之前好多學生可能都已經(jīng)通過電視網(wǎng)絡接觸過《紅樓夢》的視頻,但是,畢竟課堂上看,和在家里看的感想是不一樣的。換句話說,在課堂上看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看,而在家里看則是“隨意”地看,這兩個目的的不同,在心理學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如果把視頻播放放在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之后再看,和在接觸課文之前看是完全不同效果的?!跋热霝橹鳌笔且环N很普遍的心理反應,先接觸文字還是先接觸視頻肯定會對學生的學習記憶造成不同的結果。鑒于此,我建議將本課的視頻教學放在文字教學之后。那樣,現(xiàn)代多媒體既沒有喧賓奪主,又能充分地被利用。
總之,任何一種手段和工具都會具有其獨特的時代性和社會性,包括語文教學也同樣脫離不了這個時代和這個民族的束縛,所以,在把握語文教學的大方向的同時,合理地利用好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服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社會的需要。作為語文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把語文教學達到最終完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