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顧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主要是學習方面的評價,學習成績好就被定位為好學生,成績差即被定位為差生。所謂評價,就是對學生個體、合作行為的一種價值判斷。評價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沒有評價就沒有教育,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成效的教育。科學的評價,是教師、家長了解學生成長發(fā)展的依據(jù),也是學生調(diào)節(jié)自我學習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要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及時評價,以使被評者充滿自信,促進他們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本文就怎樣使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產(chǎn)生高效的效果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育; 課堂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更加明確了語文課程的目標和任務,也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性質(zhì)。當前的語文教學,師生都感負擔重。多數(shù)老師反映:班額大、作業(yè),師生不堪重負,考試頻繁,加之統(tǒng)考,壓力太大。就語文教學而言,就一堂課而言,也是鋪天蓋地,傾盆大雨,教師氣喘吁吁地牽著學生走,學生匆匆忙忙地跟著教師跑。這樣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樣讓原本枯燥不堪的語文課變得生動,變得高效?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一、教師應牢固樹立教學新理念。把握教材,探索新的教法
新課程改革,首要任務是更新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行為歸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決定的。語文教學總的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致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回答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哪些條件的問題。只有正確把握這些基本理念的內(nèi)涵,才能明確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轉(zhuǎn)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可操作的教學行為。
教學改革與教材改革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還必須認真學習教材,把握教材特點,探索新教法。教師必須領會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特點,領會各部分整合的意圖,以發(fā)揮好教材的整合發(fā)展功能,根據(jù)課標精神,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貫徹新課標的新理念。發(fā)揮主體作用,豐富完善教材,教師既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同時又要做教材的建設者。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通行“詞語解釋”“逐段講解”“歸納中心”等的教學模式?,F(xiàn)如今,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改變過去語文教學中的繁鎖化、復雜化分析和練習的做法,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語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教師可靈活采取讀、講、畫、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幫助學生體會課文內(nèi)容、思想、情感,從而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們要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我們應該積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二、還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輕松氛圍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的分析、講解、提問、板書為主要手段,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向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倡導的一種適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新的學習方式,是我國創(chuàng)新體系的一個構成部分,對學生被動學習的揚棄。這種學習方式對于改變過去機械的、被動的“注入式”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想要輕輕松松的學習,首先要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無盡情地表露他們的喜、怒、哀、樂,毫無顧忌地表達他們對課文或者文章中出現(xiàn)的事物獨特的感悟、理解和獨特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態(tài)勢,能伸縮自如,進退有節(jié),開合有度。一是由淺到深之間的彈性,使全班學生在一定范圍內(nèi)都能自由選擇、自主發(fā)揮;教師要善于打開學生的思路并梳理學生解決疑難的思路,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完成從一種思路到另一種思路的轉(zhuǎn)換。輕輕松松學語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訓練,而是營造氛圍,研究策略,講求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愉快地學習,聰明地學習,輕松地學習,高效率地學習。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保護好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到長久的保持,做到樂意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教師要積極探求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教師的一切應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是要求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師生關系,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要及時捕獲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適時的評價鼓勵學生也是促進師生關系,增加課堂效率的一種方式。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是評價方式中最直接同時也是使用頻率最高、影響最大的一種方式。
三、成立語文學習小組,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促進師生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小組學習是班級授課制中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一定要運用好這一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指導相互合作的過程中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扎實有效,做到分組要靈活、分工要明確。
四、選擇時機,通過課堂提問,探求學生潛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1.課堂提問要保持新鮮度。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要出乎學生的意料,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問題要具有一定的誘導性,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堂提問要設疑,要有針對性的提問?!盀閷W患無疑,疑則進也”。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常有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讓學生帶著提出的問題來學習課文,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課。不要硬給語文課加重,但也不鼓勵脫離學生實際,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過于復雜。也不要使教學方法花樣翻新,更不要讓課件充斥課堂。把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使冗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使復雜多樣的教學方法變得簡單易行。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實,訓練扎實,效果落實。認真研究教學過程,這既是學生思維、想象的過程,也是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教師的個人范例置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彼裕n堂應該是教師用心去經(jīng)營的。只有對學生多一點的關心和愛護,對教學多一份的熱愛和鉆研,才能使學生學的開心,使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