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亮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IE)是由于圍產期缺氧窒息而導致的腦部缺氧缺血性損害,不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兒期后病殘兒中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中、重度HIE存活者常存在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給患兒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負擔。如何早期診斷HIE、并準確判定其損害程度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CT為診斷HIE的方法之一,但CT的診斷、分級和臨床存在一定差異[1]。Apgar評分為目前國際公認的評價新生兒最實用、最簡捷的方法,但受圍產期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對新生兒的評估仍存在不足[2]。本研究通過觀察200例HIE患兒CT值聯合Apgar評分與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嚴重程度的關系,以闡明兩者對HIE診斷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HIE患兒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早產兒56例,足月兒144例;出生時窒息原因有宮內窘迫87例,臍帶繞頸28例,胎位異常、胎盤異常及母親疾病8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制定的HIE診斷標準,并排除產傷性顱內出血、宮內感染性腦炎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先天畸形者。所有患者根據《實用新生兒學》臨床診斷標準分為輕、中、重度組,輕度組108例,中度組65例,重度組27例。
1.2 診斷標準 (1)有明確致胎兒宮內缺氧的產科病史及嚴重的胎兒宮內窘迫表現。(2)出生時有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經搶救10 min后始有自主呼吸;需用氣管內插管正壓呼吸2 min以上。(3)生后12 h內有意識障礙、肢體肌張力改變、原始反射異常。(4)病情較重時可出現驚厥或頻繁發(fā)作驚厥。(5)重癥病例可出現腦干癥狀[3]。
1.3 HIE分度標準 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分為輕、中、重度[4]。見表1。
1.4 方法 (1)CT檢查:采用東芝16排CT機,以眶耳線為基線向上連續(xù)掃描,電壓120 kV,電流50 mAs,矩陣512×512,窗寬85 Hu,窗位30 Hu,層厚8 mm,層距8 mm,掃描時間2.8 s。掃描時患兒為自然睡眠狀態(tài),必要時口服少量水合氯醛鎮(zhèn)靜。掃描過程中測定腦實質的CT值,并排除與新生兒腦發(fā)育有關的正常低密度現象。(2)Apgar評分方法: 包括對心率、呼吸節(jié)律、肌張力、喉反射和皮膚顏色共5個方面進行評分,每項0~2分,滿分10分。
表1 HIE臨床分度
1.5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CT值與出生5 min的Apgar評分,并明確CT值聯合Apgar評分與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嚴重程度的關系。
1.6 判定標準 (1)CT值:正常足月兒CT值>20 Hu,≤18 Hu為低密度。其中17~19.9 Hu為輕度,14~16.9 Hu為中度,<14 Hu為重度[5]。(2)Apgar評分: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分為正常。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CT值與Apgar評分比較 三組患者的CT值與Apgar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CT值與Apgar評分的變化與臨床分度嚴重程度一致,即病情越重,CT值與Apgar評分越低,見表2。
表2 三組CT值與Apgar評分比較(x-±s)
2.2 三組臨床分度與CT值分度、Apgar評分分度的關系 三組患者臨床分度與CT值分度、Apgar評分分度表現為一定的關聯性,見表3。
表3 三組臨床分度與CT值分級、Apgar評分分級的關系 例
CT是目前臨床上診斷HIE的一種重要方法,對HIE主要病理表現包括腦水腫、腦缺血和腦軟化等可相對直觀且準確地判定。有文獻總結了不同程度的HIE的CT表現,輕度為兩個腦葉局灶性、散在低密度影;中度為超過兩個腦葉的低密度影,白質和灰質界限不明顯;重度為大腦半球彌漫性低密度影,白質和灰質界限消失[6]。研究表明,HIE患兒CT分度與臨床分度一致,其神經系統(tǒng)損傷越嚴重,則CT分度越高[7]。但由于新生兒腦部脂質和蛋白質含量不成比例,神經纖維發(fā)育尚不成熟,導致CT對灰白質交界面難以分辨;同時,早產兒的臨床治療時機、CT檢查時間以及CT值標準均可影響HIE的臨床分度。這表明單獨使用CT檢查結果診斷HIE及其分度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pgar評分為國際公認的評價新生兒最實用、最簡捷的方法。臨床上進行Apgar評分時,有時未能充分考慮主客因素的影響,導致Apgar評分出現過低擴大化,使其準確性受到限制,因此Apgar評分不能作為是產生后遺癥的唯一依據[8]。研究表明,真實掌握新生兒缺氧的嚴重程度,不應片面依靠Apgar評分,而應結合患兒臨床表現及CT結果進行綜合判斷[9]。
本研究中三組患者的CT值與Apgar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CT值與Apgar評分的變化與臨床分度嚴重程度一致,即病情越重,CT值與Apgar評分越低;三組患者臨床分度與CT值分度、Apgar評分分度表現為一定的關聯性。說明CT值、Apgar評分與HIE臨床分度關系密切,兩者聯用可較準確判定HIE的嚴重程度。
[1]王彬,李海燕.螺旋CT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8):9-10.
[2]陳玉琳.Apgar評分在判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腦損傷程度的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6,13(3):478-479.
[3]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8):584-585.
[4]金漢珍,黃德氓,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62-772.
[5]李萌,宋紅.螺旋CT診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在市級醫(yī)院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8):162-163.
[6]蘇曉艷.頭CT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對臨床指導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7,22(23):3326-3327.
[7]劉君鳳,史寶龍,高連輝,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CT表現及其預后評估[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11):69-71.
[8]韋建民,楊亞芳,李海歌.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螺旋CT診斷價值及預后評估[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12):1633-1634.
[9]馬華暢.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CT診斷與出生時Apgar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2):2028-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