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杰
(新疆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云謠集》字句新解
張金杰
(新疆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63)
作為中國最早的詞曲總集《云謠集》,其中有部分曲子在字句上仍然存在爭論。本文主要對《云謠集》中的“云”字、《鳳歸云》(第一、第二首)、《破陣子》(第二、第三首)、《內(nèi)家嬌》等詞曲內(nèi)的部分字句進(jìn)行重新闡釋和考證。
《云謠集》;字句;新解
自敦煌本的《云謠集》發(fā)現(xiàn)之后,學(xué)者們從校勘、注釋、考證、賞析等不同角度對其進(jìn)行了研究,研究深入細(xì)致,甚至關(guān)注到了《云謠集》中個(gè)別特殊字詞的釋義。如,對此曲集的題目名稱學(xué)界仍存有不同的爭論。即在《云謠集》的兩個(gè)寫本(P2838,P1441)中,其題目名稱以簡體字的“云”出現(xiàn),除此之外則皆以“雲(yún)”字出現(xiàn)。對此,學(xué)者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diǎn)。
一是認(rèn)為曲集名中的“云謠”不同于“雲(yún)謠”。羅振玉《敦煌拾零》、王重民《〈云謠集雜曲子〉敘錄》、冒廣生《新證〈云謠集雜曲子〉》等都遵循了手抄本的原貌,仍使用“云”字。二是認(rèn)為“云”是“雲(yún)”的省寫。董康最先提出此觀點(diǎn),之后朱孝臧《疆村叢書》本、《疆村遺書》本,鄭振鐸校正的《云謠集雜曲子》和任二北《敦煌歌辭總編》中都繼承了此觀點(diǎn),并對其進(jìn)行了詳細(xì)論證。三是認(rèn)為是助語詞。此說主要是張錫厚在《敦煌文學(xué)源流》中提出,認(rèn)為是語氣助詞,無義。
仔細(xì)推究,不難發(fā)現(xiàn)“云”與“雲(yún)”其實(shí)有著很大的不同。翻閱《康熙字典》可以查到“雲(yún)”字有如下幾層意思:
第一:白云。《廣韻》河圖曰:云者,天地之本。
第二:官名。《史記·黃帝紀(jì)》:皆以云命為云師。
第三:澤名。《書·禹貢》云土夢作?!稜栄拧め尩亍烦性茐?。
第三:山名?!妒斑z記》蓬萊山,亦名云來。
第四:郡縣名?!肚皾h·地理志》瑯邪郡云縣。
第五:姓?!墩滞ā房N云氏之后。唐云洪嗣。明云衢,云岫。[1]
《康熙字典》“云”下首先解釋道:“《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zhuǎn)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為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jīng)史,曰通作云?!?,然后其下則列出了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運(yùn)也?!豆茏印そ淦诽觳粍樱臅r(shí)云下,而萬物化?!蹲ⅰ吩疲哼\(yùn)動貌。
第二:狎昵往復(fù)也?!对姟ば⊙拧坊枰隹自啤!吨靷鳌吩疲盒?。
第三: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又陸佃曰:云者,有應(yīng)之言也。
第四:云云:眾語也。《前漢·汲暗傳》上曰,吾欲云云。《注》猶言如此如此也。
第五:云云:山名?!肚皾h·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
第六:云為。《易·系辭》變化云為。
第七:姓。漢云敞。
第八:與蕓同?!肚f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蹲ⅰ肥⒚病@献幼魇|蕓。
第九:紛云:興作貌?!秴斡[·圓道篇》云氣西行云云然?!肚皾h·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1]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當(dāng)作“雲(yún)”講時(shí),通常是名詞性質(zhì),而作“云”講時(shí)則為動詞或形容詞性質(zhì)。因此,“雲(yún)”、“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雲(yún)”字省略了偏旁的異體字,“云”雖然是從其省略簡化而來,但省偏旁的目的是為了區(qū)分兩者的不同詞性和詞義,而不是單純的異體字,因?yàn)楫愺w字是詞義相同,書寫不同,而這兩個(gè)字的含義明顯不同,其只能稱之為形近字,只是今天由于簡化字體,兩字便相同了。
《云謠集》名稱中的“云”字,不作“雲(yún)”字是合理的。因?yàn)榇颂帯霸啤弊值脑~性應(yīng)為動詞性的,與“曰”同,即“說、唱”的意思。“云謠”也就是“說謠”、“唱謠”之意?!犊滴踝值洹吩疲骸啊短祈崱贰都崱贰俄崟贰墩崱罚{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fēng)》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jié),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為,故有童謠也?!肚皾h·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盵1]簡而言之,謠的動詞性含義是沒有伴奏的歌唱,名詞性含義是沒有樂譜的曲詞,那么“云謠”中“謠”即名詞性的含義,吟誦或歌唱沒有樂譜.的曲詞。此外,其本應(yīng)是一個(gè)雜曲的輯錄本,就是收錄一些沒有樂譜的雜曲,是曲詞的集中收錄,相當(dāng)于今天的歌詞本,以供藝人、文人翻閱和吟誦。如此理解《云謠集》的名稱可能更為恰當(dāng)些。
首先,關(guān)于《鳳歸云》詞牌名中的“閨”和“怨”的問題?!对浦{集》所使用的曲牌名除《內(nèi)家嬌》外,其余十二種曲牌名在崔令欽的《教坊記》中皆可查出。《教坊記》是盛唐時(shí)記錄教坊制度和佚聞的筆記,其中包含了較多的曲牌名稱。但仔細(xì)查閱 《云謠集》,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詞牌名。
曲牌名和詞牌名有著一定的區(qū)別。詞牌名是詞的格式名稱,也就是字?jǐn)?shù)、平仄等格式,又稱之為詞譜。其名稱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本來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二是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gè)字來作為詞牌,如《憶秦娥》;三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曲牌是曲子調(diào)子的名稱,也就是古代的宮調(diào)、商調(diào)等,相當(dāng)于今天的樂譜。其也有一定的曲調(diào)、唱法、字?jǐn)?shù)和句法。曲牌名由于都是來自民間,因此大都由詞發(fā)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
《云謠集》中的曲牌名,如《天仙子》、《青玉案》、《破陣子》、《傾杯樂》等既是曲牌名又是詞牌名,而《云謠集》的名稱中明確寫明是“雜曲子三十首”,也就是其收錄的都是曲子,是專門用來演唱的作品集,而不是詞集。
敦煌本《云謠集》中的《鳳歸云》兩首有些特殊,其是曲牌名下唯一寫有題目名稱的曲子,且題目名只有一個(gè)字,分別是“閨”和“怨”。曲名格式為:“鳳歸云·閨”,第二首曲名為“又怨”。通常詞牌下注明是本意的,詞牌名就是題目名,就不再另設(shè)題目。由此推理,《鳳歸云》下既然有題目,那么肯定此題目和詞牌的本意不同,而只是借用了《鳳歸云》這個(gè)曲調(diào)。至于題目為何只用一個(gè)字的問題,其實(shí)可以把兩首曲子合起來分析,這兩首曲子的主題都是講丈夫遠(yuǎn)征,妻子思征夫的閨怨主題,可以稱之為姊妹篇,“閨”是上篇,“怨”是下篇,“又”意思為承接上首 《風(fēng)歸云》的曲名,“怨”是題目名,兩者合二為一則為“閨怨”,分而為之,反而更見兩首詩歌的緊密聯(lián)系。因而有些學(xué)者將兩者都改名為“閨怨”則有些多余了。
其次,關(guān)于《鳳歸云》第一首中“月下愁聽砧杵,擬塞雁行”一句的理解問題。要想恰當(dāng)理解此句,最先解決的問題是“擬”字爭論。上句,唐圭璋《云謠集雜曲子校釋》、任半塘《敦煌歌詞總編》校正為“月下愁聽砧杵起”,“擬”校作“起”;下句?!叭隳闲小?,“擬”為衍字,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校作“擬塞雁□行”,孫其芳《云謠集雜曲子校注》為“凝塞雁行”。此說法中,“凝塞雁行”最為合理。一是敦煌本中本身就有此字,若將其劃歸為衍生字,就不合理了。任半塘“月下愁聽砧杵起,塞雁南行”也不合理,前半句則為七個(gè)字,多出一字,顯然改后不符合此曲牌的字?jǐn)?shù)格式了。二是“凝塞雁行”符合本詞曲的平仄。三是繁體的“凝”和“擬”字非常相近,再加上書寫的不規(guī)范,很容易產(chǎn)生誤讀,但是從整個(gè)詞句的意境中可以找出一些線索,可論證“擬”應(yīng)為“凝”?!霸孪鲁盥犝梃?,凝塞雁行”是指思婦在皎潔的月光下帶著思夫的憂傷聽著砧杵搗衣的聲音,放眼瞭望星空,北方的大雁都已經(jīng)南飛歸家,但是自己的丈夫仍沒有歸來。前半句是聽覺上的描寫,后半句是視覺上的描寫,用大雁南歸來寄托思婦對丈夫歸家的期望,更深化了閨怨主題。
此外,若是“凝”字,則又會引發(fā)一個(gè)疑問,在黑夜中是否能看到大雁南飛的情景?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通常情況下,大雁在夜晚是停止飛行的,但是不排除特殊情況的存在。比如盧綸的 《塞下曲》中就記錄了此種特殊的情形:“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蹦敲?,此是對大雁在夜晚飛行最有力的證據(jù)。同時(shí),又因?yàn)橛性鹿猓钥梢暂^為清楚地看到大雁的飛行。
《破陣子》在《云謠集》中共四首,其中第二首中“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歌唇”的爭議較為激烈。對于“亭”字,有多種解釋,有“?!?、“庭”、“渟”之解說。任半塘《敦煌歌詞總編》校正為“梅庭”,則與“庭梅”意思相同,改動無意義。通過曲詞中的前后意境理解,此處使用“渟”字更為恰當(dāng)一些。全曲引之如下:
日暖風(fēng)輕佳景。流鶯似問人。正是越溪花捧艷。獨(dú)隔千山與萬津。單于迷虜塵。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歌唇。攔徑萋萋芳草綠。紅臉可知珠淚頻。魚箋豈易呈。[2]
若用“庭“字,《康熙字典》中則有“庭院;官名;山名;湖名;州名”等意思,而庭院最為接近,但又似乎范圍小了一些,把整個(gè)詞曲中的意象局限于了庭院之中。況且在《英藏敦煌文獻(xiàn)》的影印本中雖然字跡有些模糊,但是可以清楚地判斷出此字的主體是“亭”,只是偏旁有些模糊不清。此處妄加改為“庭”字則不那么符合情理。
若用“?!弊?,則可理解為“雪停梅落”,《康熙字典》中只有中止之意,但是曲詞開頭就寫道:“日暖風(fēng)輕佳景”,之后又寫道“越溪花捧艷”、“攔徑萋萋芳草綠”等,可見皆是明媚的初春天氣和景物,此處突然冒出一個(gè)雪景,與整首詞曲的意境相背離,若將此處的“雪”理解為“落花”,似乎更合理一些。雖然“?!焙汀巴ぁ弊只ネ?,但仍容易讓人產(chǎn)生歧義。
《續(xù)修四庫全書》中使用的是“停”字,《英藏敦煌文獻(xiàn)》的影印本中通過和其他帶三點(diǎn)水的字相比較,可以判斷出是“渟”字。若用“渟”字,則其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為:“與汀同,水際平地也?!钝n》渟,水止也;或作亭,《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又與停同,《后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1]可見“?!薄ⅰ巴ぁ?、“渟”三字是互通的,因此才有如此多的用字爭議。
從整個(gè)詞曲來理解,則使用“渟”字更有意境。整首詞都是在描繪初春生機(jī)勃勃的景象,春天的到來也催促了梅花的凋落,“雪落渟梅”則是指溪水邊的梅花如雪花般飄落,此句也正好呼應(yīng)了前句“正是越溪花捧艷”,作者所描寫的景物即是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美好室外風(fēng)景畫面。
“香檀枉注歌唇”與《柳青娘》第二首中“故著胭脂輕輕染,淡施檀色注歌唇?!彼负x相同。這里的“香檀”是一種檀香木做的用來描繪嘴唇的畫筆,“注”則是指添注、描繪之意。從《柳青娘》中可以可以看出女子描唇是用的胭脂,“檀色”則是淡紫色的胭脂。整句曲詞的意思是用檀香筆涂抹嘴唇也是徒勞的,因?yàn)榕疄閻偧赫呷?,欣賞自己的那個(gè)人不在身邊,打扮得再美麗又給誰看呢?
《破陣子》第三首中“魚雁白水鱗跡踈”亦存在爭議。孫其芳《云謠集雜曲子校注》為“魚雁游水鱗跡疏”,《英藏敦煌文獻(xiàn)》的影印本亦有“魚雁百水鱗跡踈”。其中“踈”即是“疏”,此無爭議?!犊滴踝值洹罚骸啊墩f文》十十也。從一白。數(shù)十十為一百。百,白也?!盵1]即“百”與“白”相通?!鞍住庇钟小八?、潔”之意,“百水”即是清澈的水。
結(jié)合“目斷妝樓相憶苦,魚雁百水鱗跡疏。和愁封去書?!眲t可理解,望斷高樓思念自己的遠(yuǎn)征他鄉(xiāng)的丈夫,想要魚雁代為傳遞書信,但是清澈的溪水中卻看不到它們的蹤跡,憂愁著怎樣才能將家書傳給遙遠(yuǎn)的丈夫。清澈的溪水本應(yīng)很容易看到雁影和魚蹤的,但是卻找不到,一個(gè)“百”字告知了思婦得到丈夫消息的困難,也加深了思婦思夫的這一閨怨主題。
《云謠集》中有關(guān)寫雪的曲子一共有四首,但四首中都不是寫真正的雪,《破陣子》第二首:“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歌唇?!盵2]是將飄落的梅花比喻成白雪,是比喻義。而其他三首中的“雪”是借代意,各種《云謠集》版本中基本將“雪”解釋為女性的乳房,并且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中國最早在詩詞中隱諱描寫乳房的開端即是《云謠集》中的敦煌曲子詞,在此之后的一些作品也逐漸出現(xiàn)了此描述,如清代孫原湘《即事》、清人陳玉璂《沁園春》等,都可印證此意?,F(xiàn)將《云謠集》中描寫此意象的相關(guān)曲句分別摘引相關(guān)曲句如下:
《鳳歸云》第三首中有:“幸因今日,得睹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酢酢酢酢?,朱含碎玉,云髻婆娑?!盵2]
《魚歌子》第二首:“胸上雪,從君咬??址盖Ы鹳I笑。[3]
《鳳歸云》第三首和 《魚歌子》第二首中的“雪”解釋為“如雪一般潔白的乳房”是較為合理的,但《內(nèi)家嬌》中的“雪”字含義還有待商榷。《內(nèi)家嬌》曲子如下:
絲碧羅冠,搔頭墜髻鬢,寶裝玉鳳金蟬。輕輕傅粉,深深長畫眉淥,雪散胸前。嫩臉紅唇,眼如刀割,口似朱丹。渾身掛異種羅裳,更薰龍腦香煙。
屐子齒高,慵移步兩足恐行難。天然有靈性,不娉凡間。交招事無不會,解烹水銀,煉玉燒金,別盡歌篇。除非卻應(yīng)奉君王,時(shí)人未可趨顏。[3]
此處的“雪”應(yīng)理解為女子撲粉時(shí)粉末飄落如雪。女子化妝撲粉古代就已經(jīng)有之,早期的粉主要有兩種成份,一種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yàn)樗腔U而成,所以又叫“鉛華”,也有稱“鉛粉”的。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使皮膚保持光潔。此外,還有一種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種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脫落。由于粉是粉末狀的,所以在撲粉時(shí)自然有粉末飄落在胸前。
此處的“雪”若理解為乳房,則感覺非常的突兀,因?yàn)樵~曲的上闕作者幾乎都在描寫女子的頭部裝飾和面部的妝容,從 “羅冠”、“搔頭”、“髻鬢”、“玉鳳”“金蟬”、“傅粉”、“眉淥”到“嫩臉”、“紅唇”,最后兩句才說道其服飾和其身上的香味。其次,“輕輕傅粉,深深長畫眉淥,雪散胸前?!贝司涿黠@是描寫婦女撲粉和描眉的過程,那其動作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則是妝粉會如白雪一般飄落在胸前。若作“乳房”解,則“雪散”很難理解,乳房如何為“散”?此外,此首曲子描寫的是一位如仙女般的女子,其“天然有靈性,不娉凡間”,“除非卻應(yīng)奉君王,時(shí)人未可趨顏”,如此美貌,凡人都難以相見的女子,肯定冰清玉潔,不會像青樓女子一樣放蕩。因此“雪”的理解異常關(guān)鍵,否則此曲子就成為低俗的艷詞了。
總之,《云謠集》是一部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xué)作品,它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將我國詞史的發(fā)展向前推進(jìn)了幾十年,更是留下了唐五代時(shí)期豐富的文學(xué)文化和社會狀貌的歷史痕跡,對研究唐代詞曲的發(fā)展和社會歷史生活具有重要的文獻(xiàn)價(jià)值意義。對《云謠集》的研究雖然從發(fā)現(xiàn)其開始就未停止,研究成果也極其豐富,但其仍然有很多值得考證和研究的地方,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相信一些問題則會漸漸明晰。
[1]漢語大辭典編纂處.康熙字典(點(diǎn)校整理本)[M].北京: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11,1361,741.
[2](唐)佚名輯,朱孝臧校.云謠集·雜曲子(疆村叢書本)[M].南京:廣陵出版社,2005:14,13.
[3]孫其芳.云謠集雜曲子校注[J].敦煌學(xué),1981,(1):12,9.
責(zé)任編輯:陳澍斌
I206.2
A
1672-2868(2015)04-0087-04
2015-03-06
張金杰(1989-),女,河南項(xiàng)城人。新疆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學(xué)文獻(xiàn)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