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芳, 葉澤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李明芳, 葉澤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老年精神病患者170按照自由分配法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8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管理,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另外增加安全管理,護理結束后分析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月發(fā)病次數、不良現象發(fā)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結果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月發(fā)病次數、不良現象發(fā)生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增添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康復,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提高綜合護理效率。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 老年; 精神病患者; 臨床效果
老年人由于大腦逐漸萎縮進而易出現偏執(zhí)、情緒激動、意識障礙等心理問題,加上機體逐漸出現其他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家屬的忽視等,常致使患者心灰意冷,進一步促進了病情的惡化[1]。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思維混亂、情緒消極、對待事物冷淡、失眠、易煩躁等,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嚴重的困擾[2]。目前,臨床解決方案尚不明確,除了心理輔導以及對患者其他疾病進行治療,良好的護理干預也成為臨床治療的根本,在臨床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增添安全管理措施,旨在降低惡性事件的發(fā)生率,從安全的角度促進患者康復,近年來已得到臨床的廣泛好評[3-5]。為分析在護理中加以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保健是否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對本院170例患者進行了平行試驗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精神科共接收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6]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79例,從中隨機抽取170例作為本次試驗的臨床研究對象,并按照自由分配法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85例。對照組中,男48例,女37例,年齡61~78歲,平均(62.7±4.15)歲,病程7~21 d, 平均(12.4±5.27)d,診斷發(fā)現37例患者為精神分裂癥、16例為情感障礙、17例為癔癥、另15例為其他精神病;試驗組中,男51例,女34例,年齡61~76歲,平均(61.8±2.84)歲,病程8~25 d, 平均(14.3±6.77) d, 診斷發(fā)現34例患者為精神分裂癥、19例為情感障礙、11例為癔癥、另21例為其他精神病。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包括日常飲食、常規(guī)生命指標監(jiān)測、定期查房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另外增添安全管理護理項目,首先應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注意說話輕柔、態(tài)度溫和,若發(fā)現患者有行為舉止異常等,立即向醫(yī)生說明并采取措施[7-8]; 對患者性格特點應做到充分了解,針對患者不同病因、病情、性格等對其予以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并根據患者性格預測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好惡性時間的預防工作;在醫(yī)護人員的值班安排上應以年輕力量為主,夜間同樣不能掉以輕心,管理人員應最大程度保持清醒,以便出現異常情況時第一時間想到應急措施[9]; 患者病房中嚴禁放置管制品、金屬銳器、鉛筆等,從根本上杜絕患者自傷、傷害他人的事件發(fā)生,保證地面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以防止患者摔倒;病區(qū)應建立安全管理系統(tǒng),由資深人員負責管理,此外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及管理能力,加強對病區(qū)患者的看護,對患者的飲食、活動等嚴格把關[10-11]。
1.3觀察指標
安排患者或家屬填寫生命質量調查問卷,包括活動能力、心理狀態(tài)、社會能力,每項滿分5分,總計15分,分數高提示生命質量高;護理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月發(fā)病次數、不良現象的發(fā)生率等并予以分析。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調查結果
試驗組患者活動能力、心理狀態(tài)、社會能力評分、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量調查結果±s) 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住院期間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月發(fā)病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且自我傷害、傷害他人以及意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近年來老年精神病患者人數呈增長趨勢,這主要與老年人大腦的逐漸萎縮進而出現偏執(zhí)、情緒激動、意識障礙等心理問題有關[12-13]。除此之外,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某些疾病隨之而來[14], 這些因素均可構成老年人的心理障礙,從而誘發(fā)老年人精神疾病,出現意識障礙、思維混亂、情緒消極、對待事物冷淡、失眠、易煩躁等,不僅對老年人的身心造成傷害,同樣也給家庭及社會造成了困擾[15-18]。因此,除了對患者予以恰當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外,良好的護理干預同樣也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降低惡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19-20]。為分析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21-22], 本院特對精神科住院部的170例患者做臨床試驗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月發(fā)病次數、不良現象發(fā)生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與蔣麗紅等[23]研究結果類似。
加強對病區(qū)醫(yī)護人員進行責任心的培養(yǎng),使其具備發(fā)生意外時的應急能力;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敞開心扉,逐漸消除焦躁、抑郁的情緒,進而逐漸恢復[24-25]; 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情以及性格特點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確保每個患者得到恰當有效的護理干預[26]; 除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外,應避免患者接觸管制品、金屬銳器、鉛筆等,降低惡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另外,夜間的安全管理同樣不能松懈,應成立管理小組,有組織地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安全有效的護理管理[27-28]。
綜上所述,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傳統(tǒng)護理中增添安全管理,有助于綜合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春碧, 楊波. 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11(15): 2163.
[2]萬紹蘭, 李鳳儀, 郭曉玉, 等. 對40例老年期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醫(yī)學報, 2013, 28(B12): 455.
[3]胡瓊瑛. 論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安全管理[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2, 18(2): 178.
[4]Mironidou-Tzouveleki M, Tsartsalis S, Tomos 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Curr Drug Targets, 2011, 12(1): 107.
[5]江皋軒, 崔梅, 柴振芳,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血管性癡呆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17): 1999.
[6]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 第3版.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147.
[7]朱明榮, 高潔. 行為治療對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復期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4): 48.
[8]吳小容, 呂立平, 劉海波, 等. 精神病患者合并軀體疾病醫(yī)療風險因素研究[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4): 510.
[9]朱萍. 護理干預對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24): 117.
[10]李文秀. 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影響及相關因素分析[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3, 19(1): 136.
[11]郁京萍, 蔡燕, 姚敏紅. 護理警示標識在精神科病區(qū)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1): 2633.
[12]邢秉清, 楊芳. 老年人低血糖致腦功能障礙18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25): 105.
[13]劉哲寧. 從心理加工的腦功能定位理解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4(3): 129.
[14]吳明霞, 王林, 陳愛民. 前饋控制應用于精神科病房管理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8): 115.
[15]蘭強.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精神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臨床護理雜志, 2012, 11(4): 10.
[16]周春林. 精神病患者保護性約束臨床特征及管理對策[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2, 18(2): 179.
[17]許麗杰, 王雯. 危機管理在呼吸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7): 636.
[18]王紅利. 淺談如何預防圍術期跌倒[J]. 實用護理學雜志, 2010, 20(3): 76.
[19]陶筱琴, 端木欣榮, 屠麗君, 等. 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0): 898.
[20]章飛雪, 于燕燕, 徐枝樓, 等. 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2): 127.
[21]楊傳利, 熊敏, 劉金玉, 等.護理風險管理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8): 1.
[22]潘秀雅, 金瑜愛. 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風險及對策[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22): 84.
[23]蔣麗紅, 譚偉麗. 護理管理在降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意外跌倒中的作用[J]. 臨床醫(yī)學, 2013(9): 124.
[24]李玉蘭.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J]. 中外醫(yī)療, 2010, 12(22): 165.
[25]孟湘, 徐麗芬. 實施飲食分級管理前后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障礙改善的效果評價[J]. 安徽醫(yī)學, 2012, 33(6): 57.
[26]肖叢芬, 錢應菊. 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管理策略[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1, 17(3): 272.
[27]楊萍, 王芳.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吉林醫(yī)學, 2013, 34(1): 179.
[28]王建榮, 皮紅英, 馬艷蘭, 等. 我院開展“優(yōu)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的實踐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0(9): 609.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senile psychotic patients
LI Mingfang,YE Zewen
(DepartmentofPsychiatrics,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Panzhihua,Panzhihua,Sichuan, 617061)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for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170 senile psycho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free allocation rul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8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safety management,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number of monthly attack, and adverse phenomenon and the score of life quality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 of life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number of monthly attack, and adverse phenomenon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Add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of senile psychotic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KEYWORDS: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the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
收稿日期:2015-01-19
中圖分類號:R 473.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12-023-03
DOI:10.7619/jcmp.2015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