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艷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066200)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可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并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筆者將在下文談一些有效的課堂導入技巧。
圖片導入又叫讀圖導入,圖片是教具的一種,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短時間內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的注意力回歸課堂。
如小學一年級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圖,插圖的趣味性很強,都是兒童熟知的事物。拼音字母就巧妙地藏在這些圖片中,圖片對學生記憶字母的音形和發(fā)音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這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
針對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引入與課文的一些情節(jié)或與作者、作品有關的故事、成語等,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手段,還能增強語文課的知識性、生活性、趣味性,啟迪學生思維,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人教版二年級課文《我為你驕傲》講的是一位送報紙的小男孩,在一位老奶奶家后院玩耍,一不小心用小石子砸破了老奶奶家的后窗,之后逃之夭夭,但他忐忑不安,最后把送報紙攢下的7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放到老奶奶家的信箱里。第二天,老奶奶看到他的時候,很親切地送給這位小男孩一袋餅干,里面藏著7美元和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我為你驕傲”。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領悟故事中的道理,既要讓他們學會小男孩的誠信和勇于承擔的責任,又要學會老奶奶的寬容。這種品質類的課文不好講,需要學生自己去感悟。教師搭橋鋪路,巧設契機,幫助學生梳理,利用與這篇課文有相同契合點的故事《誠實的孩子》來導入新課。
聯(lián)想是從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的心理活動。聯(lián)想切入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從一件事想到要講授的課堂內容,讓學生在腦海中展開豐富的想象,由此引發(fā)他們的興趣,然后再借機把他們從“浮想聯(lián)翩”中帶入課堂教學,讓他們興致盎然地學習知識。
在講授《草原》一課時,我首先提出了一問題:“同學們,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想象中的草原應該是一望無際的,有碧綠碧綠的草,上面有牛、羊、馬在吃草,旁邊的牧民舉著鞭子在放牧?!蔽椅⑿Φ卣f:“其他同學你們想象中的草原和他想象的草原一樣嗎?”……今天咱們就翻開書吧,看一看文中的《草原》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我很巧妙地將聯(lián)想和學生將要學的知識鏈接在一起,從而掀開了課堂教學的新篇章。
直接導入是在新課開始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知識興趣點轉移到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中來,為整堂課教學活動的有效完成做好鋪墊。
破題式是指從文章的題目入手來解讀文本。我在教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貓》這一課時,是從標題重點切入的。首先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在開課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從文章的題目可以看出,課文重點介紹的是貓。那么課文中一共寫了幾只貓呢?”一個學生回答:“兩只貓,一只花貓,一只小貓?!绷硪粋€學生持不同意見:“不是,課文就寫了一只貓。1、2、3段寫的是大花貓,第四段是寫它小的時候?!蔽衣犃速潛P道:“你讀得很仔細,并且還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那么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只貓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其中的重點句子?!?/p>
我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直奔重點內容,雖然課堂導入很簡捷,但使學生興致盎然,并且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重點內容導入就是從教材內容的重點入手,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在重點學習內容。六年級下冊《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授學生理解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的。
上課伊始,我直接在黑板上寫出“推測”兩個字,然后問學生:“什么是推測?”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推測就是根據(jù)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蔽艺f:“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經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的?”一個學生說:“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是未知的。”我說你說得對,那咱們就討論討論這個未知的。之后又繼續(xù)追問:“請大家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一個學生說:“第一個條件必須是發(fā)生在炎熱的夏天?!蔽易穯枺骸盀槭裁茨軘喽ㄟ@個故事是發(fā)生在夏天?”學生回答:“因為只有在夏天強烈陽光的照射下,松樹滲出的松脂才多?!蔽野选瓣柟鈴娏摇薄跋奶臁蓖饨绲目陀^條件寫在了黑板上。又有一個學生說:“在松樹上,蜘蛛必須在追趕蒼蠅,有松樹才有松脂,這也是一個條件。”我又把重點詞“松樹”寫在黑板上了。 這時又有同學提出了“松脂必須滴下來”和“松脂必須持續(xù)滴下來”這兩個條件。
這是學生自主地在課文中尋求答案的過程,通過幾個重點詞的切入,連成了文章的一條線索,與欲授課程的重點渾然一體,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課堂活動切入就是在上課的前幾分鐘,教師帶領學生做些環(huán)境允許的、與要講課程內容有關的游戲,能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如“雞兔同籠”的問題:班有45位同學,一天,一位教師在課上提問,“雞和兔子共同關在籠子里,籠子里一共有45個頭,116只腳。請問,雞和兔子各有幾只?
學生開始議論紛紛,也沒有說出個結果,這時候,我突然下“命令”道:“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的兩只腳?!比鄬W生哄堂大笑,這時,我又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雞與兔子的腳數(shù)是一樣的了,都有2只腳。上面有45個頭,按每個頭下面有2只腳計算的話,那么應該有多少只腳呢?”“45*2=90,一共有90只腳”。學生們齊聲回答。老師又問:“現(xiàn)在和先前比較,少了多少只腳呢?”“少了26只?!薄吧倭?6只腳跑到哪里去了呢?”學生立刻回答道:“都抬起來了。”老師又問:“抬起的是誰的腳?”“每只兔子抬起了幾只腳?”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這樣有針對性的課堂實踐活動更直觀、更清楚地解決了問題。
總之,一堂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