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亮
(嶺南師范學(xué)院 外語學(xué)院,廣東 湛江 524048)
一般認為,現(xiàn)代漢語的“了”表示兩個助詞,一個是附著在動詞后的動態(tài)助詞,一個是附著在句尾的語氣助詞。[1]42~45我們將前者稱為“了-1”,將后者稱為“了-2”。本文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探討“了-1”和“了-2”的相似和不同之處,以期為漢語教學(xué)和研究提供參考。
“了-1”附著在動詞之后,一般稱為動態(tài)助詞,[1]55也可以簡稱為“詞尾-了”。
(1)a.他買了兩本書。
b.張老師打聽了三四次。
c.喬治從圖書館走了出來。
d.我送了他兩本書。
e.李四購買和珍藏了一幅名畫。
例(1a),“了-1”用于動詞“買”后。例(1b),“了-1”用于動詞“打聽”和補語“三四次”之間。例(1c),“了-1”用在動詞“走”和趨向補語“出來”之間。例(1d),“了-1”用在動詞“送”和間接賓語“他”之間。例(1e),“了-1”用在并列的兩個動詞“購買”和“珍藏”之后。總之,例(1)各句表明,“了-1”的位置在謂語動詞之后。
“了-2”是附著在謂語部分,即動詞短語上的,可以稱為“動詞短語-了”。請看下面的例句。
(2)現(xiàn)在蒙你這樣開導(dǎo)我,實在覺得同志們對我太熱情了。
例(2)的語氣助詞“了”,不可能附著在整個句子“現(xiàn)在蒙你……太熱情了”,也不是附著在第二個短句“實在覺得同志們對我太熱情”上。只能是賓語分句“同志們對我太熱情了”的一個成分。但是,說“了-2”附著在分句“同志們對我太熱情”上也不對。下面,我們用副詞檢驗一下。
(3)a.同志們大概對我太熱情了。
b.他也許回家了。
c.你是不是已經(jīng)買了書了?
例(3a)的“了-2”只能附著在“對我太熱情”,并不附著在“大概對我太熱情”。同樣,例(3b)句的“了-2”是附著在“回家”,而不是附著在“也許回家”。既然“大概”和“也許”不在“了-2”的范圍內(nèi),那么主語“同志們”和“他”更不在其范圍之內(nèi)。就是說,“了-2”并不是附著在句子“同志們大概對我太熱情”和“他也許回家”上。同樣,例(3c)的“了”,只是附著在“已經(jīng)買了書”這個動詞短語上,而不是“是不是已經(jīng)買書”,更不是“他是不是已經(jīng)買書”上。如果把“了-2”看成附著在動詞短語上,就避免了上面的尷尬。
還有,“了-2”與其他句尾助詞不同,處于其他語氣助詞的內(nèi)側(cè),如(4a-b)。試對比“是……的”句(4c-d)。
(4)a.他已經(jīng)買了菜了嗎?
b.他也許回到家了吧?
c.他是昨天買了菜的。
d.*他是昨天買了菜了的。
e.*他是昨天買了菜的了。
例(4a)和(4b),“了-2”分別在“嗎”和“吧”前。例(4c)是合法的“是……的”強調(diào)句。例(4d),“了-2”在“的”前,句子不合法。例(4e),“了-2”在“的”后,句子也不合法。由此判斷,“了-2”是與“的”處于同一個層面。趙元任(1968:247)將“了-2”稱為phrase suffix,似乎也認識到“了-2”是附著在動詞短語上的。[2]247
總之,兩個“了”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呈現(xiàn)一些相似之處,都附著在動詞性成分上。兩者的差異是:“了-1”是附著在動詞上,而“了-2”是附著在動詞短語上。“了-1”在“了-2”的范圍之內(nèi)。
“了-1”和“了-2”在語義上具有相似之處,都表示某種變化。有學(xué)者為了漢語教學(xué)的便捷,強調(diào)兩者的相似之處,認為“從單個句子來看”,下面(5a)和(5b)兩句的意思“并沒有太大的差別”。[3]
(5)a.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
b.我已經(jīng)問老汪了。
因為兩個“了”都是從動詞“了”(liǎo)虛化而來,所以在語義上必然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下面分析兩者在語義上的區(qū)別。
“了-1”附著在動詞上,語義是該動詞表示的行為或者過程完成了。如(6a-b)。
(6)a.一次在路上,一個好心人給了他一塊糖。
b.安排好了再回來。
在例(6a)中,“給了”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這是“了-1”的主要語義特征。在例(6b)的連動式中,“安排好了”是“再回來”的條件。因此,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了-1”都是表示完成。
“了-1”表示“時前”,即Givon說的precedence,[5]278,隱含著“過去”的意思。[6]葉南(2006)統(tǒng)計了275處用“了-1”的句子,其中267例,即97%,表示“過去完成的時體意義”,如(6a)。只有8例,即3%,是表示“將來完成”,如(6b)。[4]而且,這種表示將來完成的用法都出現(xiàn)在另一動詞之前,即連動式。高霞、曹曉宏調(diào)查了漢語“了”字句翻譯成英語的情況,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句子翻譯為英語的過去時,他們因此認為漢語也有“時制”。[7]因此可以說,“了-1”既表示時,也表示體。
因為“了-1”表示完成,它對附著的動詞也有語義上的要求:“了-1”附著的動詞表示可以完成的行為和過程。我們看例(7)。
(7)a.他買了三本書。
b.他瘦了很多。
c.他會了足球。
d.他學(xué)會了足球。
例(7a)的“買”表示瞬間行為,“買了”完成,該句合法。例(7b)的“瘦”本來表示狀態(tài),“瘦了”表示“瘦”的過程,故該句也合法。例(7c),“會”只能是狀態(tài),無法被解釋為過程,所以不太好。如果是(7d)“他學(xué)會了足球”,就好多了,因為“學(xué)會”是一個過程。
有時,謂語動詞既可以表示瞬間行為,也可以表示持續(xù)、反復(fù)行為,于是產(chǎn)生了歧義,如(8)。
(8)a.我看了三天。
b.“三天前看完了,看完的狀態(tài)持續(xù)到某一時刻”
c.“三天前開始看,一直看到現(xiàn)在”
例(8a)會有不同的解釋,是因為動詞“看”有歧義,既可以是“看一次”,也可以是“持續(xù)、反復(fù)地看”,于是產(chǎn)生兩種可能的解釋:(8b)“三天前看完了,看完的狀態(tài)持續(xù)到現(xiàn)在”,或者(8c)“三天前開始看,一直看到現(xiàn)在”。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歧義產(chǎn)生于動詞“看”本身的歧義,而“了-1”的“完成”意義沒有變。
“了-2”附著在動詞短語上,表示情況的改變,這就比較正確地概括了“了-2”的語義。既然表示改變,其動詞就不局限于可以完成的行為和過程,也可以是狀態(tài),如例(9)。
(9)a.他吃飯了。
b.我不想當(dāng)老師了。
例(9a),“吃飯”是可以完成的行為。該句有歧義,可以是“他吃了飯了”省略“了-1”,也可以是“從不吃飯轉(zhuǎn)變?yōu)槌燥埖臓顟B(tài)”,即“開始吃飯了”。例(9b),“不想當(dāng)老師”是狀態(tài),加“了-2”,表示由“想當(dāng)老師”轉(zhuǎn)變?yōu)椤安幌氘?dāng)老師”。
有人則強調(diào)“了-2”語義的其他方面。金立鑫在討論例(10a)時認為,“了-2”(句尾“了”)兩個最核心的意義是:(1)從某個時間點開始,(2)一直到參照時間(通常為說話的/現(xiàn)在)。他據(jù)此將“了-2”的意義概括為“起始”。[8]
(10)a.老張很長時間沒有讀書了。
b.老張很長時間沒有讀書。
根據(jù)金立鑫的解釋,(10a)的意思是“老張沒有讀書”這件事從過去某個時點開始,一直到說話時。[8]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例(10b)的句尾雖然沒有“了-2”,但仍然有“起始”的意思。兩句的區(qū)別在于,例(10b)僅僅陳述“老張很長時間沒有讀書”這件事情,并沒有“情況改變”的意思;而例(10a)用了“了-2”,就有了“情況改變”的意思,即“老張”的情況從原來“很短時間沒有讀書”,轉(zhuǎn)變到現(xiàn)在的“很長時間沒有讀書”。因此,“了-2”的核心語義不是“起始”,而是“情況改變”。
我們再回到例(5)“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的句子,并加了兩個“了”都出現(xiàn)的情況,如例(11)。
(11)a.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
b.我已經(jīng)問老汪了。
c.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了。
例(11a)只有“了-1”,意思局限于“問”這一事件本身的完成。例(11b),只有“了-2”,產(chǎn)生歧義,可以理解為省略了“了-1”,也可以理解為“我已經(jīng)在問老汪了”。例(11c),兩個“了”都出現(xiàn),既有“完成”,也有“情況改變”,意思是“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你就別再問了”,或者“我已經(jīng)問了老汪,所以我現(xiàn)在什么也知道”,等等。
從上分析可知,“了-1”和“了-2”均可以表示完成體。但兩者的不同之處是:“了-1”附著在動詞上,表示動詞表示的行為的實現(xiàn),“了-2”附著在動詞短語后表示情況的改變?!傲?1”的語義“完成”包括在“了-2”的語義“變化”之內(nèi)。
“了-1”和“了-2”的使用,與語境密切相關(guān)。下面我們通過更長的語篇看這兩個“了”的語用功能。
兩個“了”都可以改變句子的信息分布。漢語句子通常將話題放在句子的前部,將評述放在句子的后部。評述往往是新信息,需要突出。但是,通過虛詞等手段,句子的信息結(jié)構(gòu)也可以改變。如,葉南提出,“了-1”的省略,可以突出“了-2”的信息,如例(12)。[4]
(12)a.史工程師正準備去上海時,兒子來(了)信了。
b.已經(jīng)聞到(了)大海的氣息了。
例(12a)中,“來”后省去“了-1”,則可以突出“了-2”表示的結(jié)果,即“信”。同樣,例(12b),省去“聞到”后的“了-1”,也突出了“了-2”表示的結(jié)果,即“大海的氣息”。其實,葉南的“突出”,就是指句子信息的重新排列。
譚傲霜指出,“了-1”的位置,與需要突出的句子信息有關(guān),如(13)。[9]
(13)克薩雷斯(船長)從旅行包里取出了紫色襯衣和短褲,脫去身上撕成碎片的衣服,穿上干凈整齊的服裝。
譚傲霜認為,在“取出”、“脫去”和“穿上”三個謂語動詞中間,作者偏偏在“取出”的后邊加了“了-1”,放慢了節(jié)奏,突出了第一個動詞“取出”及其賓語。[9]就是說,在評述的三個部分,作者用“了-1”強調(diào)第一個部分,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兩個“了”的省略,也可以加強語句之間的銜接。如,Chu和Chang(1987)注意到,一連串帶“了-1”的謂語出現(xiàn)時,省略前邊的,只保留最后的一個,可以加強語段的銜接,如例(14b)。[10]
(14)a.兩國政黨領(lǐng)導(dǎo)人交換了意見,交流了經(jīng)驗,加深了了解。
b.兩國政黨領(lǐng)導(dǎo)人交換意見,交流經(jīng)驗,加深了了解。
比較例(14)兩句,可以看出例(14a)各個評述都得到強調(diào),但是節(jié)奏放慢,銜接也較松散。而例(14b)省略了前兩個“了-1”,各部分的銜接更緊湊,節(jié)奏更快。
同樣,“了-2”的使用與否,也與語篇銜接有關(guān)。過多使用,也會減弱句子之間的銜接。例(15a)引自二年級漢語班美國學(xué)生的漢語作文。
(15)a.今天我上popular culture課了。我在那兒學(xué)了三個小時。課雖然很長,但是我喜歡。
b.今天我上Popular Culture課。那門課上了三個小時,雖然很長,但是我喜歡。
例(15a)的第一句尾用了“了-2”,停頓較長,與下文連接松散。改為例(15b),就緊湊多了。
“了-1”和“了-2”的使用,與話語的分段有關(guān)。[11]下面,我們用(16)的例子,說明兩個“了”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功能。該語段可以分為四個話題鏈,如例(17)所示。
(16)有一次,陳二在外面賭博,輸了不少錢,債主追上門來,陳大很生氣,拿出家法將陳二狠狠打了一頓。陳二懷恨在心,心想若哥哥死了,那就輪到自己當(dāng)家做主,也不至于為一筆小小賭賬挨打了。(燕壘生《眉間痔》,載《故事會》2013年8月上)
(17)A.a.有一次,陳二在外面賭博,
b.輸了不少錢,
B.債主追上門來,
C.a.陳大很生氣,
b.拿出家法
c.將陳二狠狠打了一頓。
D.a.陳二懷恨在心,
b.(a)心想若哥哥死了,
(b)那就輪到自己當(dāng)家做主,
(c)也不至于為一筆小小賭賬挨打了。
話題鏈(A)以“陳二”為話題,用兩個分句說明“陳二”的兩件事情,“賭博”和“輸了不少錢”,其中第二個小句“輸了不少錢”用了“了-1”,表示一個話題鏈的結(jié)束。話題鏈(B)的話題是“債主”,只有一個小句,與下個話題鏈(C)聯(lián)系緊密,因此沒有用“了-1”或者“了-2”。話題鏈(C)以“陳大”為話題,用三個小句說明“陳二”的三件事,“很生氣”、“拿出家法”和“將陳二狠狠打了一頓”。只在最后一個小句“將陳二狠狠打了一頓”用“了-1”,表示焦點,也表示話題鏈(C)的結(jié)束。話題鏈(D)又以“陳二”為話題,用兩部分(a)和(b)說明該話題。其中(b)本身又由三個小句構(gòu)成,是“心想”的內(nèi)容?!叭舾绺缢懒恕庇谩傲?1”,表示假設(shè)的情況,即“死”這個行為的完成?!澳蔷洼喌阶约寒?dāng)家作主”不用任何“了”,是為了與下面“也不至于……”一句緊密相連。而最后一個小句“也不至于為一筆小小賭賬挨打了”用了“了-2”,表示假設(shè)的變化,同時表示話題鏈(b)、話題鏈(D),以及整個語段(16)的結(jié)束。
兩個“了”從同一個“了”分化而來,很多方面非常相似,都附著在動詞性詞語后邊,語義都與變化有關(guān),語用上都可以突出重點,通過省略加強銜接。但兩者又有所不同。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了-1”附著在動詞后,更靠近謂語的核心;“了-2”附著在動詞短語后,屬于謂語的外圍。在語義上,“了-1”表示“完成”,“了-2”表示情況改變,包含了“了-1”的語義。在語用上,“了-1”標(biāo)記較低話題鏈的結(jié)束,而“了-2”則可標(biāo)記更高語段的結(jié)束。就是說,“了-1”在句法、語義和語用上的轄域,均比“了-2”小,如下表所示。
表1:“了-1”和“了-2”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Chao,Yuen-ren.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eley,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3]祁曉倩.“了-1”和“了-2”的語義相似性及對外漢語教學(xué)[J].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7(11).
[4]葉南.“了”在單句、復(fù)句和語段中的時體意義及其分布[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6(7).
[5]Givon,Talmy.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4.
[6]Chu,Chauncey C.A Referenc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 for English Speakers[M].Peter Lang,1983.
[7]高霞,曹曉宏.時制的漢英對比與“了”的時間表達[J].保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13(1).
[8]金立鑫.“沒”和“了”共現(xiàn)的句法條件[J].漢語學(xué)習(xí),2005(1).
[9]譚傲霜.助詞“了”的語義、功能和隱現(xiàn)問題[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xué)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80.
[10]Chu,Chauncey C.(屈承熹),and Vincent Chang(張武昌).The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e verbal suffix-le in Mandarin[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87(2).
[11]Chang,Vincent Wuchang(張武昌).The Particle Le in Chinese Narrative Discourse[D].美國佛羅里達大學(xué)博士論文,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