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
摘 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單單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借助文字的傳達,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張揚個性;借助語言的表達,引導學生與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心境達成共鳴。本文從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入手,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因材施教理念,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張揚學生個性,讓中職生在書本的學習和情感的培養(yǎng)中增強自信心,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中職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因材施教 個性發(fā)展 語文教學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對于我們大力倡導和實施新課改的今天,非常值得借鑒。特別是他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方面,獨樹一幟。今天我們針對中職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個性差異較大的情況,實施因材施教,是很有必要的。自筆者教《論語》開始就認真閱讀了它,現(xiàn)就教學中如何結合孔子的思想,注重因材施教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實施定向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以達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而實施因材施教的關鍵是對學生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孔子就十分注重觀察學生,對弟子是“聽其言而觀其行”,我們也應通過觀察,與學生談話進行全面了解,然后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采取定向導學的方式,因人而異地施教。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教育的目的不是選拔少數(shù)尖子,而是廣泛地發(fā)現(xiàn)各自的內在潛力,謀求個人發(fā)展的自我實現(xiàn)。對思維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夠刻苦勤奮的學生,應多給他們難度較大的作業(yè),并提出嚴格的學習要求,引導他們刻苦鉆研;對反應遲緩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多動腦、勤思考,以提高其思維的敏捷性為目標;對不善口頭表達的學生,要多給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有目的地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等等。
筆者所教班級一名學生,普通話講得非常好,但就是膽子小,上不了大場面。老師有心讓他代表學校參加區(qū)里的演講比賽,他十分害怕,于是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叫他回答問題,班里有什么事情都請他代為傳達,一個學期過去了,該生可以從容地面對大家講出流利的話。在今年的演講比賽中,更是一鳴驚人,取得了全區(qū)的一等獎。
教師只有采取不同的導學方式,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二、注意分層教學
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則中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他善于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秉性特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地實施教育。他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了如指掌,指出:高柴愚笨,曾參遲鈍,仲由果斷,冉求多才多藝,等等。針對這些不同特點,他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循循善誘,悉心教導。這很值得我們這些為人師者進一步學習和借鑒。
由于中職學生的認知基礎、個性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在教學目標達成的層次上,練習題的數(shù)量及其難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作業(yè)要求上:優(yōu)秀生注重技巧和創(chuàng)新;中等生重在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的運用;學習困難的學生重在體現(xiàn)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領會。這樣就使各類學生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得到普遍提高,尤其是那些后進生看到了學習上的希望,重新燃起學習上的信心。如果還是像以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這種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導致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困難。
以《離騷》這篇課文為例,在布置文言文的背誦作業(yè)時,筆者要求優(yōu)秀生全文背誦;對中等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要求他們牢記容易考到的重點句子,比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
可以這樣說,分層教學使優(yōu)秀學生更優(yōu),也使學困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在教學中如果都能像孔子那樣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也一樣,他們在理解能力,個性特長等方面是不盡相同的。如何讓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長盡可能地發(fā)揮出來呢?孔子根據(jù)每位學生的基礎和造詣不同,對同一問題作出了四種深淺不同的回答,這樣,既切合每位學生的實際,又符合“仁”的基本概念??鬃又阅茏龅竭@一點是與他經常分析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分不開的。比如他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把學生的性格分為三種類型:“狂者”,“中行”,“狷者”。這樣,他就可以根據(jù)他們性格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
不僅如此,他還能因時間、地點、環(huán)境的不同而施教,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思維過程的不同特點而施教?!墩撜Z》中關于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他能培養(yǎng)出那么多優(yōu)秀的弟子,就是和他的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分不開的。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6年創(chuàng)辦的育才學校,就按學生的特殊才能分編成體育、美術等五個組,把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貫穿了整個辦學過程,為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這證明培養(yǎng)特長生,使之揚長避短,逐步成材,是因材施教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筆者所在的技術學校,就是一所培養(yǎng)各方面人才的優(yōu)秀學校,我們開設了數(shù)控維修、機械裝配、工程造價、樓宇智能、烹飪、電子自動化、財會、園林技術等專業(yè),就是結合時代的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進行專業(yè)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而語文課上也是需要這類的個性發(fā)展。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教育需要方法,教育要理解學生,順應學生,最后要有能力改變學生。
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又怎樣呢?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的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個性特長被無情扼殺的現(xiàn)象。這正是由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華,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善于用慧眼去發(fā)現(xiàn)學生們某方面的才華,并積極地鼓勵他們,熱心地扶持他們,最終使他們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成為某項才華的佼佼者。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高漲。我們的教育園地里一定會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大力提倡新課改的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因循守舊地站在應試教育的路上觀望、徘徊,特別是對中職學生,更應該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因材施教,認真實踐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四、小結
歌德曾經說過:你希望有怎樣的價值,你就得為世界創(chuàng)造怎樣的價值。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發(fā)揮更出色一些,讓每位個學生都成為因材施教的受益者,這是為師之道,是教育之本。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張揚,才能最終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