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大平,江小瑜
病例 患者1, 女性,59 歲,2010 年6 月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頭昏、 乏力, 血常規(guī)WBC 5.1×109/L,Hb 36 g/L,Plt 99×109/L;骨髓中漿細(xì)胞84%,血M 蛋白陽性,IgA 66.2 g/L,KAP 59.8 g/L;血β2-微球蛋白2.38 mg/L;肌酐170 mmol/L。X 線檢查提示顱骨可見類圓形低密度區(qū);尿蛋白(+)。 1997年曾行“乳腺癌根治術(shù)”及化療。綜上明確診斷為多發(fā)性骨髓IgA-KAP 型Ⅲ期B 組。 2010 年6 月8 日開始依次給予2 個療程VAD(長春新堿、阿霉素和地塞米松)、2 個療程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1 個療程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各方案間隔時間約1~2 個月。2011 年3 月骨髓細(xì)胞學(xué)達部分緩解。 因患者堅決拒絕造血干細(xì)胞移植,于是選擇M2 方案化療(馬法蘭、環(huán)磷酰胺、卡氮芥和地塞米松)繼續(xù)化療。 2011 年5 月患者骨髓達首次完全緩解,用M2 方案鞏固治療5 個療程,多次復(fù)查骨髓漿細(xì)胞比例<5%,M 蛋白IgA/KAP 從66.2/59.8 g/L 到消失,骨髓漿細(xì)胞從84%下降到2%,血象恢復(fù)正常。 2012 年12 月7 日多發(fā)性骨髓瘤復(fù)發(fā), 骨髓漿細(xì)胞達30%, 給予1 個療程VAD,3 個療程改良M2 方案(長春新堿、環(huán)磷酰胺、馬法蘭、地塞米松和三氧化二砷),漿細(xì)胞比例逐漸下降。 2013 年9月5 日“反復(fù)頭昏、乏力39 個月”入院,WBC 2.7×109/L,Hb 81 g/L,Plt 106×109/L;總蛋白111.8 g/L,白蛋白34 g/L,骨髓檢查提示有核細(xì)胞增生低下,漿細(xì)胞40%。 給予雷那度胺25 mg,d1~21;地塞米松20 mg 靜滴,第1、8、15、22 d,化療2 個療程后漿細(xì)胞比例下降至4%, 血象WBC 3.8×109/L,Hb 108 g/L,Plt 106×109/L,M 蛋 白IgA/KAP 下 降 至7.05/4.6 g/L,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狀態(tài),至2014 年8 月雷那度胺持續(xù)治療中。
患者2,男性,83 歲,1992 年11 月出現(xiàn)貧血,Hb 92 g/L,未予以重視。 2007 年7 月26 日因重度貧血入院,查血常規(guī)WBC 3.4×109/L,Hb 37 g/L,Plt 106×109/L;IgG 79.3 g/L,ESR 124 mm/h; 肌酐60 mmol/L,Ca2+1.9 mmol/L,β2-MG 2.1 μg/L; 白蛋白28 g/L; 骨髓象提示原漿及幼漿細(xì)胞29%,診斷多發(fā)性骨髓瘤Ⅲ期A 組。2007~2013 年先后給予馬法蘭、萬珂等組成的MP、改良M2、VDT、BD、BMP(減量硼替佐米、馬法蘭和強的松)等方案治療,患者取得部分緩解,M 蛋白IgG/LAM 從79.3/18.9 g/L 下降至46.2/10.2 g/L,骨髓漿細(xì)胞從29%下降到2%,血紅蛋白從37 g/L 上升至73 g/L,一直處于未緩解狀態(tài)。 2013 年4 月?;煻孕锌诜兴幹委? 個月,2013 年7 月2 日因頭昏、乏力、咳嗽等癥狀入院,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0 余年, 冠心病及房顫16 年,2 型糖尿病2 年, 腔隙性腦梗死2 年, 神經(jīng)性皮炎2年,對“三七類”過敏。入院血常規(guī):WBC 2.0×109/L,Hb 46 g/L,Plt 85×109/L;血M 蛋白IgG 72.5 g/L,LAM 18.9 g/L;痰培養(yǎng)銅綠假單胞菌、白假絲酵母菌陽性,ESR 124 mm/h; Ca2+2.0 mmol/L,β2-MG 2.9 μg/L;白蛋白29.3 g/L;骨髓原漿及幼漿25%。 診斷為多發(fā)性骨髓瘤Ⅲ期A 組(IgG-LAM 型);肺部感染。 給予輸血、抗感染治療后癥狀好轉(zhuǎn)。 2013 年8月7 日給予雷那度胺10 mg,d1~21, 地塞米松10 mg,第1、8、15、22 d 口服。 第3 d 出現(xiàn)頭部瘙癢不適, 無明顯皮疹;第5 d 頭胸部出現(xiàn)較多的皮疹,并融合成片,雙眼瞼水腫。 考慮雷那度胺過敏,停用該藥并積極抗過敏治療后皮疹及水腫消退。
討論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發(fā)生在骨髓的多灶性漿細(xì)胞惡性腫瘤, 目前認(rèn)為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 2006 年美國FDA 批準(zhǔn)了美國細(xì)胞基因公司的雷那度胺的一個新適應(yīng)證, 即合用地塞米松治療已經(jīng)接受過至少一種療法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 多發(fā)性骨髓瘤作為一種漿細(xì)胞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高于白血病,其治療仍然存在相當(dāng)大的困難,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醫(yī)學(xué)難題之一。 大部分MM 患者經(jīng)傳統(tǒng)方案治療后發(fā)生耐藥或復(fù)發(fā)。 雷那度胺是新型的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是繼沙利度胺、硼替佐米之后又一個治療MM 的新藥。 Lopez-Girona 等[1]發(fā)現(xiàn),雷那度胺通過與編碼基因CRBN 結(jié)合發(fā)揮其抗腫瘤增生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的作用。 有報道[2-4]雷那度胺聯(lián)合地塞米松對于初診病例及復(fù)發(fā)難治MM 均具有較好療效, 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包括白細(xì)胞和血小板減少、感染、骨痛、乏力、皮疹、靜脈血栓等,無蓄積毒性的證據(jù)。 本研究提示,雷那度胺作為二線治療藥物,對于復(fù)發(fā)的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肯定,對于接受過萬珂的患者選擇雷那度胺治療可達VGPR;對于不適合移植或不愿意移植的患者, 選擇雷那度胺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白細(xì)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皮疹、眼瞼水腫等過敏反應(yīng)。 文獻報道[5]雷那度胺治療MM 時, 發(fā)生皮疹和嚴(yán)重皮疹的幾率分別為27.2%和3.6%。 由于該藥價格昂貴,在初次使用時,為了防止對該藥過敏,建議選擇7 粒的包裝,以免造成浪費。本文病例2為有心臟疾病的老年患者, 選用雷那度胺后沒有出現(xiàn)心力衰竭。 但由于病例數(shù)量有限,其療效及副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觀察。
[1] Lopez-Girona A, Mendy D, Ito T, et al. Cereblon is a direct protein target for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lenalidomide and pomalidomide[J]. Leukemia, 2012,26(11):2326-2335.
[2] Gay F, Hayman SR, Lacy MQ,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versus th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411 patients[J]. Blood,2010,115(7):1343-1350.
[3] Weber DM, Chen C, Niesvizky R,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for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in North America[J]. N Engl J Med, 2007,357(21):2133-2142.
[4] Dimopoulos M, Spencer A, Attal M,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J]. N Engl J Med, 2007,357(21):2123-2132.
[5] Nardone B, Wu S, Garden BC, et al. Risk of rash associated with lenalidomide in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Lymphoma Myeloma Leuk,2013, 13(4):42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