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馬 松
云南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
自首并不簡單等同于自動投案或者是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因為假如只是自動投案,而并沒有悔過表現(xiàn),不能認定為自首。在實踐中,也不缺乏這樣的例子。如有人犯罪以后,為了得到從輕處罰而自動投案,但歸案以后刻意隱瞞自己的罪行,并不如實交代,就不能認為自首?!叭鐚嵔淮约旱淖镄小币膊⒉灰欢ǔ闪⒆允?,如果犯罪嫌疑人是被動歸案,而且罪行已經(jīng)被司法機關所掌握,那么及時如實交代也只能認定犯罪人是坦白、或者供認,而不應認定為自首。
我國最高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投案對象可以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單位、城鄉(xiāng)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
該解釋規(guī)定對投案主體的規(guī)定并未明確提及被害人,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如果犯罪人直接向被害人投案,被害人能否成為投案對象?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目前的《解釋》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被害人不能成為投案對象,從司法活動中來看,如果犯罪人主動找到被害人,并且如實告知自己全部的罪行,同時還要自愿在被害人控制下移交司法機關審查和審判,這里主要是注重看待犯罪人是否出于自己的意志自愿被受害人所控制交于司法機關。因為自首主要參考標準是犯罪人的悔罪心態(tài),如果犯罪人在向被害人投案并如實的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以后,不愿意經(jīng)被害人將自己移交司法機關審查和裁判的話,是不應該以自首論的。這個時候犯罪人的行為不符合自首的成立要件。但是總的來說,被害人成為投案對象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單位”指所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還是僅指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筆者認為,應該是指前者,因為在司法適用中,如果我們對其加以限制,只會導致犯罪人的投案對象的減少,同時不利于案件的偵破,如果我們對所有單位理解是僅指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的話,會給犯罪人投案的范圍縮小,不利于法治的目的。再者,根絕現(xiàn)有的法律和相關的法律解釋,以單位作為投案對象并不局限于指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而是用“所有單位”來進行規(guī)定。所以從立法者的目的來看,只要是犯罪人根據(jù)自己的意志,向自己所處的單位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無論該單位是什么性質,都不應影響自首的成立。
在司法實踐中,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犯罪人面對司法機關布下的天羅地網(wǎng),走投無路,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能不能成立自首。在實踐中,應該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來看待。第一,如果司法機關已經(jīng)掌握該犯罪人的相關罪行,并且已經(jīng)掌握相關證據(jù),則犯罪人不能被認定為自首。因為這個時候是犯罪人看到自己無處可去,為了減輕刑罰才投案的,自己的主觀意志上沒有悔罪的表現(xiàn)。所以不能算是自首。第二,如果司法機關沒有掌握相關證據(jù)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過犯罪行為,只是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認為犯罪人有犯罪行為而采取追查措施的話,那么在這個時候如果犯罪人向司法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應該認定為自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犯罪人是否犯罪司法機關也沒有證據(jù),只是根據(jù)經(jīng)驗來判斷。如果犯罪人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滿足自首成立的所有條件,構成自首。
關于在“雙規(guī)”期間如實交代犯罪事實是否成立自首,理論界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對于被“雙規(guī)”的人不能視為被采取強制措施,如果其如實供述的罪行的,應該是以自首論。第二種認為,紀檢部門相當于司法機關,其早已掌握了被“雙規(guī)”人的犯罪事實,且“雙規(guī)”等同于一種強制措施。所以,在“雙規(guī)”期間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不能成立自首。
筆者贊成第一種觀點。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雙規(guī)”是法定的司法強制措施,雖然會有觀點認為其對比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其畢竟不是強制措施,紀檢部門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司法機關。所以,被紀委“雙規(guī)”后如實交代自己違法違紀事實的,無論司法機關是否已經(jīng)掌握該事實,都認定為司法機關尚未掌握該事實。所以對于“雙規(guī)”期間如實供述罪行的,應該認定為成立自首。
[1]高爽.論自首認定中的若干問題[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6(3).
[2]高銘喧.刑法專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周振想.自首制度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
[4]王艷.論自首的認定與處罰[J].當代法學,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