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光,趙明遠
(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習近平關于我國外交戰(zhàn)略重要思想評析
謝曉光,趙明遠
(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保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方針政策連續(xù)性的同時,結合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把握國際關系的新變化、新特點,對我國的國際關系和外交戰(zhàn)略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并在實踐中迎接挑戰(zhàn),實施“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推動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fā)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外交以及公共外交的進一步發(fā)展,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外交的嶄新局面,為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力前進。
關鍵詞:習近平;外交戰(zhàn)略思想;“五位一體”外交戰(zhàn)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推動我國外交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為我國的發(fā)展贏得了良好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有助于推動“中國夢”偉大目標的實現。
在“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為我國外交的發(fā)展提出新的思路、新的主張、新的要求、新的理念。
(一)為我國的外交戰(zhàn)略提出新的思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采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戰(zhàn)略,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國際形勢改變外交戰(zhàn)略,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建立外交關系,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冷戰(zhàn)結束后,鄧小平作出了科學的論斷,提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隨著我國各方面不斷發(fā)展,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日漸擴大,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之一,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著日趨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根據當今世界局勢,提出了“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和“合作共贏”的戰(zhàn)略思想。隨著科技日益發(fā)展,各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應共同享受發(fā)展成果,共同面對世界性問題,共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而不是相互攻擊,各國應樹立“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和“合作共贏”的思想,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理想。
(二)對和平發(fā)展道路做出新的闡釋
現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的局勢決定了和平發(fā)展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是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正確選擇。我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并希望世界各國同中國一道致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和組織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妄圖將中國的崛起與世界的和平對立起來。針對這種理論,我們堅決回擊,中國的發(fā)展是和平的發(fā)展,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國不會搞爭霸,不會搞擴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美國人民的“美國夢”、全世界人民的“世界夢”并不矛盾。中國的發(fā)展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但并不意味著為了和平可以犧牲其他的一切,我們會堅定地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這是不容其他國家侵犯的。[1](P4)
(三)根據事情本身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我國外交立場并不以意識形態(tài)來決定,而是根據事情本身來決定。我國不會因為對方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相同,就對其大力支持;也不會因為對方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有差異,而對其百般刁難。我國決定所處立場和所持政策的依據,僅僅取決于該事情本身,取決于我國對該事情的態(tài)度。[2](P7-8)
在國際關系和外交方面,我國堅持“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拔逦灰惑w”指的是大國、周邊、發(fā)展中國家、多邊和公共外交的“五位一體”,其中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臺,公共外交是補充。[2](P7)
(一)大國外交
2012年2月,習近平以副主席身份訪美期間,初步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靶滦痛髧P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為核心特征的大國關系,是崛起國和既成大國之間處理沖突和矛盾的新方式。[3](P5)“新型大國關系”不同于以往的大國關系,并不是以大國間的“零和”博弈為基礎的,而是強調互利共贏的“正和”博弈,各國的發(fā)展不但不會威脅其他國家的安全,反而可以促進其他國家的發(fā)展,實現良性循環(huán)。[4](P34)
我國在處理同各大國之間的關系時,并沒有采取完全一致的態(tài)度,而是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關鍵。[5](P73)
1.中美關系
中國作為崛起中的世界性大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成為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把中國作為重要敵人。
傳統(tǒng)的國際關系理論根據歷史上崛起國與原霸權國的關系,認為新興國家與老牌強國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一國的崛起必定會威脅霸權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利益,兩國之間的矛盾無法避免,必然會引發(fā)戰(zhàn)爭,并通過戰(zhàn)爭來實現霸權的輪替。這也是“中國威脅論”重要的理論依據。
2013年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在美國加州舉行會晤,用三句話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6](P271)習近平也對如何落實“新型大國關系”提出了四點建議:一要提升對話互信新水平;二要開創(chuàng)務實合作新局面;三要建立大國互動新模式;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辦法。
中美關系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對國際局勢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兩國高層多次進行接觸,加強合作與對話,增進戰(zhàn)略互信,共同努力構建新型的中美大國關系。
2.中俄關系
俄羅斯作為我國的北部鄰國,與我國地緣上十分接近。早在前蘇聯時期,新中國成立后,蘇聯率先承認新中國,兩國簽署條約,蘇聯對我國建國初期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巨大幫助。蘇聯解體后,作為前蘇聯最主要繼承者的俄羅斯依然保持著與中國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并升級到建設性合作關系再到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雙方戰(zhàn)略合作互補,共同謀求發(fā)展。
2013年3月,習近平上任之初,首次出訪的目的地就定位俄羅斯,體現出中俄兩國關系十分特殊和重要。習近平強調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已進入互為重要發(fā)展機遇、互為主要優(yōu)先合作伙伴的新階段。[5](P75)在此次出訪臨行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習近平將中俄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描述為“高水平和特殊性”。“高水平”指的是雙方實現高度互信;而“特殊性”則是從地緣上看,中俄兩國互為最大的鄰國。[4](P34)
中俄關系對兩國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兩國在涉及經濟、安全、技術等許多問題上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兩國增強戰(zhàn)略互補,不僅有利于兩國各自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全世界的發(fā)展,有利于全球和安全與穩(wěn)定。
3.中歐關系
歐盟位于亞歐大陸西海岸,與處在亞歐大陸東海岸的中國隔著整塊大陸,雙方并沒有直接的地緣連接。冷戰(zhàn)期間,中國與歐盟國家曾分屬不同陣營,彼此間意識形態(tài)對立,雙方的官方接觸與往來很少。1971年,我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與中國的建交熱,歐洲多國開始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
從中歐雙方的歷史來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雙方分屬對立的不同陣營,但并沒有直接的沖突和對抗;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雙方共同面臨著蘇聯霸權主義的威脅,有著共同的利益;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雙方形成了一種跨越整個亞歐大陸的戰(zhàn)略互動關系。2005年,正值中歐建交30周年,雙方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2013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習近平強調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5](P75-76)
現如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關系正逐步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中歐雙方加強戰(zhàn)略互動,推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向前發(fā)展,符合雙方共同的利益追求。
(二)周邊外交
我國領土范圍廣大,周邊鄰國眾多,地緣環(huán)境十分復雜。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人文社會環(huán)境,周邊國家都對我國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同周邊國家的合作,是我國實現和平崛起的穩(wěn)固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同周邊國家之間也存在著許多歷史糾紛、領土爭端和安全困境。因此,周邊外交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5](P77)
2013年4月,被稱為“亞洲版達沃斯論壇”的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在海南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fā)展”。習近平在開幕式上以《共同創(chuàng)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為題發(fā)表了演講,論述了當前亞洲和世界的發(fā)展形勢,分析了亞洲實現合作共贏所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闡釋了我國外交政策的新理念。[4](P35)
2013年10月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規(guī)劃了我國今后5-10年周邊外交的戰(zhàn)略目標、基本方針和工作思路。對周邊國家,要突出親、誠、惠、容的理念,堅持睦鄰友好,互相幫助,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7](P43)
2014年5月于上海召開的亞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亞洲安全觀,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提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qū)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fā)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8]
習近平關于周邊外交的新理念,為我國在周邊各國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增強我國同鄰國的往來和戰(zhàn)略互信,為我國的發(fā)展提供了穩(wěn)定的周邊環(huán)境,對實現我國的偉大復興和亞洲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發(fā)展中國家外交
鞏固和發(fā)展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不僅給第三世界國家在政治上、道義上以支持,而且在自身仍面臨許多困難的情況下,在經濟方面給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支持與幫助,我國也因此與廣大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世紀70年代,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習近平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從我國外交傳統(tǒng)出發(fā),結合我國國情和當今世界局勢,提出我國在外交工作中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其中,“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希望全世界共同發(fā)展,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加快發(fā)展;“利”就是堅決遵守互利共贏的原則,實現雙贏,要對貧窮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能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我國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一道,政治上堅持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發(fā)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經濟上爭取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fā)展,探索發(fā)展中國家共同發(fā)展的新方法,對落后國家給予援助,使其早日擺脫落后局面。[1](P5)
正確處理“義”和“利”的關系,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中國外交的一個鮮明特色。習近平關于義利觀的思想,符合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內在要求,也順應當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對我國在新時期的外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國在外交工作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為我國在新時期外交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外交工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局面。[9]
(四)多邊外交
所謂多邊外交,通常指的是一個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10](P6)在過去的40多年時間里,多邊外交逐步發(fā)展,這既是國家共同體和國際組織數量和規(guī)模急劇增長的結果,也是世界各國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日益增多和全球化進程加快的結果。多邊外交的發(fā)展,為我國的發(fā)展贏得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
我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事務,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fā)揮積極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5](P9)這些國際組織,也正是我國發(fā)展多邊外交的重點對象。習近平強調,我國積極倡導并切實踐行多邊主義,重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作用。我國將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人類發(fā)展和進步以及解決全球性問題和挑戰(zhàn)等領域與相關國際組織深度合作。[11](P8)
我國新一代領導集體以嶄新的姿態(tài)開展多邊外交活動,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有效地運用多邊機制擴大我國在區(qū)域乃至世界的影響,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同時也為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做出更大的貢獻。
(五)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一國政府通過自己所影響的公共媒體、社會組織、民間團體以及人員往來等多種渠道,對目標國公眾,尤其是目標國主流公眾所進行的有目的的文化傳播,以便促使目標國公眾了解自身,進而對其產生良好印象,以有利于本國總體外交的實施。[10](P3)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官方關系,而是已經拓展到了半官方甚至民間領域。而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外交,也體現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國際社會局勢紛繁復雜的今天,通過各國民眾和民間組織實現的公共外交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外交也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同和接受。
近年來,我國公共外交的發(fā)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子學院的發(fā)展。自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到2013年12月,全球范圍內已經在12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孔子課堂??鬃訉W院向世界傳遞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成為連接我國和世界的重要文化紐帶。
公共外交在我國的對外活動中分量越來越重,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力發(fā)展公共外交,是新時期我國外交工作的新突破點,為使我國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軟實力作出十分突出的貢獻。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新一代領導集體,結合國內國際局勢,融合我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在我國外交的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為我國在新時期外交工作的開展,以及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思想和實施方略。
(一)實現“中國夢”的理想
“中國夢”理想是我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思想在新世紀新時期的繼承與發(fā)展,增強了國際社會對我國和平發(fā)展的認同?!爸袊鴫簟崩硐氩粌H激勵著廣大中國人民為實現復興的理想共同奮斗,也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親和力,體現了我國內政和外交的有機統(tǒng)一。
(二)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我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具有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特點,有利于增進我國與其他大國的戰(zhàn)略互信,加深交流與協作,實現互利共贏,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三)堅持正確的義利觀
正確處理“義”和“利”的關系,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僅是我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重要原則。我國在外交實踐過程中,政治上堅持正義、公道,經濟上堅持互惠互利,實現共贏,是我國外交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方針。
(四)堅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在整個外交活動中,從規(guī)劃的制訂,到政策的執(zhí)行,都要堅守維護國家利益的底線。我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但也不會放棄正當利益,不能犧牲核心利益。我國要妥善處理與其他國家的利益沖突,爭取通過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共同維護和平與穩(wěn)定的大局。
(五)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外交工作
黨中央統(tǒng)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內外兼顧,各部門各司其職,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下開展外交工作。這樣既能充分發(fā)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又能對外交工作進行集中調度,確保外交戰(zhàn)略意圖迅速、集中、有效、順利地實施。[11](P10)
綜上,習近平的一系列外交戰(zhàn)略作為新時期我國外交工作的指導方針,在我國外交實踐活動中應該嚴格遵守。在這些方針的指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一齊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共同前進。
參考文獻:
[1]劉光遠.習近平外交思想新理念[J].黨政干部論壇,2014,(3).
[2]袁鵬.新時期中國的大戰(zhàn)略——對“十八大”報告的戰(zhàn)略解讀[J].現代國際關系,2013,(5).
[3]袁鵬.關于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J].現代國際關系,2012,(5).
[4]何蘭.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新理念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8).
[5]倪世雄,潛旭明.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新外交戰(zhàn)略思想初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4,(6).
[6]王輯思,仵勝奇.破解大國沖突的歷史宿命——關于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思考[A].鄭必堅,基辛格等.世界熱議中國:尋找共同繁榮之路[C].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7]劉國柱.習總書記和平外交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人民論壇,2014,(6). [8]習近平.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chuàng)安全合作新局面[BE/OL].http:// 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158070.shtml,2014-09-30.
[9]王毅.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fā)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3-09-10(7).
[10]金正昆,等.堅持、發(fā)展與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之中國外交新解讀[J].廣西社會科學,2013,(1).
[11]楊潔篪.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J].求是,2013,(16).
[責任編輯閆明]
Comments on Xi Jinping’s Critical Strategic Thinking on China’s Diplomacy
XIE Xiao-guang & ZHAO Ming-y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Liaoning,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while ensuring the continuity of China’s foreign policies for ov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new leadership team of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l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statemen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tic strategies of China,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ophisticated international context and new changes and new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new leadership team of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has met challenges in practice, implemented“five in one”strategic layout, promo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great power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nd public diplomacy, made efforts in opening up new prospects for China’s diplomacy, so that it has created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new leadership team is pressing forward on the road to“Chinese Dream”.
Key words:Xi Jinping; strategic thinking on diplomacy;“five in one”diplomatic strategy
作者簡介:謝曉光(1972-),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明遠(1990-),男,遼寧遼陽人,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遼寧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基地專項項目《不對稱沖突理論指導下的中國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爭端研究》(ZJ2014009)、2014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國際公法學〉教學考試改革促進國際政治專業(yè)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UPRP20140427)及2015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習近平外交戰(zhàn)略思想研究》(2015lslktzigjwt-03)的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30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55(2015)01-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