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雨
摘要:根據全面改革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的體育教育應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原則,關注學生的健康問題,激發(fā)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然而,大多數的初中學校只注重了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體育教育,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偏低。在體育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初中體育教育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問題;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265-01
當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只有擁有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的生活。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正是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完善體育教學活動,對豐富學生生理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初中學生具有升學壓力,學校本身也存在競爭壓力,所以對于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不夠重視。導致初中體育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教學理念缺乏,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設備設施落后。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提出與之相對應的改進建議,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學校體育的功能。廣大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考取高一級學校取得鐵飯碗為目標,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這些陳舊的觀念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新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忽視了"身體第一"。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制約,給學校體育的決策、管理和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難發(fā)揮學校體育的各種訓練和作用。
1.2 教學內容單調、枯燥。目前中學項目重復嚴重,競技類運動項目占統治地位,單調、枯燥的技術動作成為體育課教學的主要內容。一些現代體育項目、閑暇娛樂項目等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由于各種原因及條件局限,難以進入課堂,造成中學生所學內容與步入社會的嚴重脫節(jié)。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據調查,大多數體育教師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停留在"灌填式"與"強制命令式"階段,過分強調"教師中心"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教者發(fā)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的現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千人一面,一樣的要求,一樣的負荷。要么就干脆來個"放羊式"。
1.4 體育教師缺乏。一些學校由于體育教師配置不足,致使教師教學工作繁重,不但影響上課質量,也使教師經歷不足而無法開展課外活動,如針對有關專長的學生組建籃球、足球、田徑等訓練隊的活動無力開展,這樣就降低了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力。
1.5 學校體育設施不足。由于條件的限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淤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多數學校的普遍問題,制約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還沒有消除,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突出。盂體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學校常用的體育器材殘缺不全,球場跑道坑坑洼洼,長年失修,僅有的器械長期束之高閣,閑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損。榆體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2.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2.1 更新觀念,認清體育教育本質,樹立"終身體育"觀。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就要用正確的觀念指導體育教育。體育教育應該要樹立 "終身體育"的觀念,學校、老師應加強與家長、社會各界的聯系,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宣傳健康體育的理念,提高社會各界的體育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也要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體育課內涵,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觀、體育興趣、良好的體育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
2.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積極組織體育教師參加相關專業(yè)理論的培訓、進修、參觀學習等,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文化素質,以便教師能以扎實的體育專業(yè)理論基礎、嫻熟的體育技能運用于體育教學的實踐中,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適當地完善和補充教學內容,以適應教學對象和社會發(fā)展的形勢,發(fā)揮體育教學的效果,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一改以往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而應該采用情景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讓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增加體育課堂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和熱情。
2.3 加大投入,完善教學環(huán)境。充足的體育器材、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體育教學成效的實現。學校應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體育經費投入,完善體育教學設施,如教學場地、器材、音響設備等的完善,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結合學校實際,制作簡易器材,這樣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條件,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4 發(fā)現學生需求。在無數新事物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變得異常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越多,學生渴望新知識的欲望就越強,學習需求也就越多。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日益變化的學習需求,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了解學生具體學習需求的一個有效做法是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就以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為主,可以列出自己最喜歡的十個體育運動、對老師教學的建議、希望增加哪些項目的教學等,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做出適當調整,盡力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只要學生愿意在課堂上學,提升教學有效性也就不成問題。
2.5 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體育教學發(fā)展方面尤為現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就會出現更好地教學效果。以往的體育課主要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熱身,講解一個項目的動作要領,學生自由練習,然后以課堂總結結束這次的課程 。這樣的教學流程無法發(fā)掘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生也只是暫時記憶要領,體育水平無法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不甚滿意。因此,體育教師應積極采取對策,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并且長時間鍛煉。例如,女生普遍喜歡跳繩,男生喜歡打籃球或者踢足球,根據這個情況,教師可以在一節(jié)課的前20分鐘講解教學內容,其余時間按興趣安排活動,讓男生進行籃球比賽,女生就集體跳大繩,這樣,學生會更樂意上體育課,鍛煉身體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團隊協作意識。
總而言之,時代的進步要求我們培養(yǎng)出具備德、智、體、美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體育教學也應擺脫困境,探究更科學有效的發(fā)展,為我國實現全面教育貢獻力量。